首页 > 健康养生 > 吴针对穴位分布规律的认识
2024
07-26

吴针对穴位分布规律的认识

穴位的分布,与气血运行、神经走行密切相关,针刺取穴时自然也要因势利导。第一种是神经血管伴行。神经的主干一般是贴着血管走的,血管可以是单独的一根动脉或者一根静脉,有时候又是动静脉伴行;动脉可以摸到脉跳,静脉肉眼可见,所以神经、动脉、静脉可以一起伴行。血管壁上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故针刺就要刺到血管壁的旁边,这个时候,针感很强,传感也非常强。比如太渊穴、神通四穴。

第二种是骨肉结合部。神经贴着骨头边往前走,这是对神经的一种保护机制,使其不容易受到损伤,针刺时贴着骨肉结合部扎,就能够扎中穴位。比如肘膠穴、合谷穴。

第三种,骨端隆起凹陷处。长骨两端都是隆起的,而神经往往在骨端隆起凹陷处形成穿皮支,聚集着大量的神经末梢。比如足三里,《内经》又谓其为“下陵三里”,陵指的就是骨端隆起,隆起下面有凹陷(通常称为切迹),凹陷中间就是穴位。

第四种,骨缝间。两个骨头之间有缝隙,神经穿过骨缝。比如地神穴、少溪穴,它们都是卡在骨缝之间。

第五种,韧带下。肌肉固定在韧带上,神经支配肌肉运动,大多数都在韧带下方走行。只要韧带有病变,就可以压迫到神经。典型的就是足临泣、地五会。

骨缝间、韧带下的穴位,我们叫做卡点,骨头可以压迫它,韧带也可以压迫它;骨端隆起凹陷处的穴位,我们叫做聚点,气血汇聚的地方。气血运行的时候,它就是沿着血管、沿着骨肉结合部走到骨端隆起处,下面的凹陷是气血汇聚的地方;然后到了两个骨缝之间,或者穿过韧带下面,这里就是卡点。所以气血有卡有聚,在卡点之处“气血过经,冲关夺门”,在聚点之处再聚集力量、往前走行。穴位的分布主要是这五种,你掌握了它的分布规律,针刺就很容易取效。当然,应急的时候,以指代针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