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第三章:《伤寒》六经的由来
2024
07-11

第三章:《伤寒》六经的由来

三衍道人讲伤寒

我们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人,只要你研究的比较深,最后都不得不触及到一个灵魂的问题:为什么是六经?而不是五经、七经、八经呢?

相信很多中医学子都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但最终可能不了了之…

这就要涉及到宇宙层面了。下面我们分步来展开阐述:

第一方面:学习中医或者扶阳医学,我们知道世间所有的一切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我们先说阳,阳气有释放状态、收藏状态,在释放到收藏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枢转状态。

中医有一个“开合枢”的理论,其详细解说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中,里面讲到阳气的释放状态称“太阳为开”,阳气的收藏状态称“阳明为合”,其枢转状态称“少阳为枢”。

这样一来,阳气就其运动状态化分为三,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

同样的,阴气的释放状态称“太阴为开”,阴气的收藏状态称“厥阴为合”,其枢转状态称“少阴为枢”。

这样一来,阴气的运动状态划分为三,分别是太阴、少阴、厥阴。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逻辑思维,把阴阳之气的运动状态想成:放出来、收回去、枢转。就得到了六经的概念。

第二方面,在物理学中,爱因斯坦曾经把宇宙分为十一维世界。其中,一个点是零维,一条线是一维,两条线互相交叉形成一个平面是二维。二维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立体的线互相交叉就是三维。

如图所示,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立体的世界,任何事物都有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这也导致了我们用“六”就能概括这个世界的事物。古人把它称为“六合”。

医学也是一样,我们用六经来统概所有的疾病、脏腑、经络,药物、方剂等等,就连《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都是用六经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早就有这方面的认识,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过秦论》中有“履至尊而制六合”。《海外南经》中有:“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就如庄子所说:“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宇宙之内的事情,圣人只是去讨论和阐述,并不去说三道四。所以,经典著作中都是以“论”作为名称,比如《伤寒论》、《黄帝内经》中的十多篇大论,至真要大论、四气调神大论、五运行大论等…

所以,因为我们是三维立体世界的人,有六合的存在,天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地有木、君火、相火、土、金、水五行,合上六经,分别为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构成了我们庞大的中医宇宙。

最后,以一首七言结尾:

万物起源显六合,

六经循环统宇宙。

伤寒金匮治有方,

安身立命勿轻慢。

须知天地依一气,

养生修德方可长。

南宁红房子三衍道人

END…

关注我,为你展现扶阳经方医学的魅力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