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
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分布在腰背第一、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后缘。
从内眼角开始,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
其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复出项部分开下行;
一支沿着肩胛内侧,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另一支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腘窝中;
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外踝后方,沿第五跖骨到小趾的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足太阳膀胱经主要穴位共有六十七个,按照经络气血流注顺序依次为: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隔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隔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重点穴位解说
拓展:中医角度理解的人体二次气化
肺属金,肾属水,因为金生水,肾水来自于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参与第一次的气化作用:
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传热于小肠,所以与小肠相邻的脏腑都会受到小肠热的作用,也就是气化作用;
肾脏也不例外,因为有小肠的火在下方燃烧,所以肾水就会被气化,气化后的水精微会进入命门,然后水精微混合肾的营养精微沿着督脉一路上行至脑部,从而完成第一次的气化;
第二次的气化作用:
第一次气化剩余的残渣会从肾脏沿着输尿管下行至膀胱,进入膀胱后,仍然有少量的营养在里面,因为膀胱与小肠之间仅隔着三焦油网,所以也会受到小肠火的灼烧,从而产生第二次的气化作用;
第二次气化以后,从膀胱气化上来的水精微会顺着三焦油网进入肝脏,肝脏五行属木,其实二次气化也就完成了水生木的过程。
拓展:中医理解的尿急和尿频
如果小肠的热量足够,就可以顺利的气化膀胱中的尿液,被气化后的尿液全部顶在膀胱的上面,这时的膀胱也会像热气球一样呈现上升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即便膀胱内有很多尿,但我们却不会感觉到很急或者有憋不住的感觉;
而且因为此时膀胱内全部都是气化状态的尿液,我们在排尿时就能将尿液大力的喷射出去,这才是正常的状态;
而当小肠热量不够时,膀胱中的尿液无法正常气化,就成为较冷的尿液,并且停在膀胱的底部,所以这种状态下但凡有一点尿液都会让我们感觉到很急甚至说憋不住的感觉,尿急和尿频就这么来了。
既然我们知道原因是由于小肠热不够,膀胱内尿液无法气化引起的,那么解决方案就是想办法让小肠热起来,让膀胱能够正常气化。
所以说用艾灸的方法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灸时取穴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都有很好的效果。
拓展:如何判断小肠的热不够
简单方法就是看自己的脚心是不是热的,如果是冷的,则说明小肠热不够,因为心传热于小肠,小肠传热于下肢,这些热量是从上到下一路过来的。
拓展:人体内的水学问
水是生命之源,这毋庸置疑,但是人体喜欢的是热水,也就是经过正常气化作用后的水,所有健康的组织细胞都喜欢热气;
而且体内各种生物酶的活性与温度直接相关,它们只有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够发挥最佳效果;
相反,大部分细菌、癌细胞、肿瘤等有害生命体却喜欢冷水,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身体内部热量不够的时候,很多水都无法正常气化,进而转变成冷水滞留在体内各个部位,为今后的疾病埋下伏笔;
同时因为温度不够,导致运化排泄功能降低,很多废物废水进一步在人体内滞留,也成为一种隐患;
所以说,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小肠热很重要,我们平时要注意手脚是否温热,没事多灸关元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都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睛明穴
睛明穴常用于治疗眼疾,比如视力模糊、近视、青光眼、白内障等;
睛明穴难在下针手法,特此说明
下针时先要把眼球拨开,下针在骨头和眼球的中间,而且针要直进直出
拓展:放血疗法改善视力问题
中医可以用四穴放血的方式来增强眼睛的视力。
四个穴位分别为攒竹穴、眉尾(眉毛末端处)、瞳子髎(太阳穴)、耳尖,耳尖就是把耳朵纵向对折后上面最尖的那一点。
每个穴位用放血针刺破后挤两滴血出来就可以了。
大杼穴
大杼穴为人体的骨之会穴,所有的骨病都可以在这里治疗。
拓展:受伤时如何判断有骨裂情况
可以按压伤者的大杼穴,如果疼痛难忍,说明骨头有裂痕
拓展:八会穴
筋会阳陵泉、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膻中、血会膈俞、髓会绝骨、脏会章门、腑会中脘
拓展:会郄治疗
这种方法常用于内科病和骨伤
郄穴的作用时消炎、止痛,带有一定的麻醉效果,配合会穴一起不但具有止痛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加快恢复速度。
比如说:
骨头受伤的位置落在手阳明大肠经上,这时我们采用会郄疗法,那就下针大肠经的郄穴温溜和骨之会穴大杼即可。
拓展:中医认为的骨周期
从中医的观点看来,我们的骨骼是有生长周期的;
骨头的起点在髋关节的环跳骨,终点为四肢的末端;
从骨头的起点到终点,一共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够长成,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每隔两年就会有一套全新的骨骼。
拓展:痈脓治法
中医的痈指的是脓肿或者脓块,常见的脓块有三种:
第一种白头红身、第二种白色无头、第三种呈凹陷状,全部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
对于第一种白头红身的脓肿,要用针将脓头挑破,把脓吸出后,再用艾灸在上面灸治;
对于第二种白色无脓头的,直接灸就可以;
对于第三种凹陷的也是直接灸就可以;
注意:无论那种灸法,一开始灸时感到痛的,要灸到不痛为止;
一开始灸时没有感觉的,要灸到痛为止,这是把握艾灸时长的关键。
肺俞穴
肺俞穴在第三椎下,外开一寸半的地方。
拓展:俞募治疗
俞募治疗指的是用问题脏腑的俞穴配合对应募穴治疗的方法,常用于内科病。
比如说:
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气喘、肺癌等等都属于肺的内科病,这时我们就可以用肺的俞募疗法进行治疗。
在肺经的募穴中府和肺的俞穴肺俞上同时下针,同时酌情留针,就是肺的俞募疗法。
此外,小儿龟背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艾灸也可以,因为龟背就是肺里面有很多痰。
拓展:多重治疗
接上面的俞募疗法,如果病人在接受俞募治疗后效果不够明显,可以进一步用会郄治疗来加强效果;
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可以继续采用肺经的郄穴孔最穴,配合脏会章门的章门穴,来进行会郄治疗。
拓展:忧郁症的治疗
中医观点认为,五情入五脏,不同的情志有其各自的脏器归属。
情志与脏器的关系分别是:
肺主忧,心主喜,脾主思,肝主怒、肾主恐。
单拿忧伤来说,过度的忧虑会伤害到肺脏,我们一样可以用肺脏的俞募治疗解决忧郁症的问题。
拓展:顺治法
五行相生相克,按照其生克的顺序,可以总结出顺向的治疗方法。
五行的生克关系为: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从上面的关系可以看出,当一个属性出现问题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与其具有生克关系的另外两个属性;
比如说:
肺脏出现了问题,因为肺属金,而金克木,土生金;
为了将病情控制住,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强木,让金无法去克木,同时也要强土,因为土生金,这两股强化的力量迫使肺金做顺向的五行运动,即朝着金生水的方向去发展,而金生水就是肺金正常的生理运行方向。
心俞穴
心俞在第五胸椎下,外开一寸半的地方。
拓展:椎下按压判断疾病
督脉贯穿整个脊椎,用手在上面的穴位按压,可以帮助快速判断脏器的疾病。
比如说:
按压第三胸锥下有疼痛感,说明肺脏有问题,外开一寸半正好是肺俞穴;
按压第五胸椎下有疼痛感,说明心脏有问题,外开一寸半正好是心俞穴。
拓展:顺治指导下取穴治疗心脏病
心属火,木生火,火克金,木为肝,肺为金;
按照顺治的法则,火病时除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外,还要强金补木,让木去生火的同时火又无法去克金,在诸合力的作用下强迫心火按照正常的顺序去生土,从而解决疾病。
所以说用顺治法治疗心脏病的时候,可先用俞募治疗取穴,即后背两个心俞穴与前面的心募穴巨阙,配合后背的两个肺俞和肝俞同时下针。
督俞穴
胸椎第六椎下外开一寸半为督俞穴。
拓展:督脉判病
督脉是诸阳之会,正常情况下阴阳是协调的,这时在督脉上是找不到压痛点的;
一旦阴阳失调变得不协调时,督脉上就会有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某些健康信息。
膈俞穴
膈俞穴在第七胸椎下外开一寸半的地方,在八大会穴中血会膈俞,所以血病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治疗,比如出血的病、贫血、淤血等。
拓展:体内有淤血的表现之一——渴不欲饮
渴不欲饮就是病人感觉口渴,却又不想喝水的自相矛盾现象,这并不是恶意而为之,这是因为病人体内有淤血的缘故。
拓展:久病必淤
唐容川在其所著的《血证论》中提到过“久病必淤”的说法,意思是很久的病一定会有淤血存在,所以在治疗时要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另外法医在验尸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尸体里面有很多的淤血块,有的血块甚至可能有十年乃至二十年之久,虽然这些血块从X光中看不到,但是却会引发很多特殊的怪病。
膈俞就是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穴道。
拓展:高处跌落的急救方法
一般从高出跌落后都会出现五脏气乱的情况,为了让气恢复平衡,可以在天柱和大杼穴位处下针,让气平衡。
拓展:经外奇穴——消渴穴
第八胸椎下外开一寸半有经外奇穴消渴穴,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可以下针也可以用灸。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是现代的糖尿病,分三种情况:
上消:渴饮百杯不能止渴
中消:饥入百碗不能解饥
下消:男人阳痿不举,女人性欲全无
糖尿病患者就会出现上述的三种症状。
拓展:正常人的特征
手心和脚心温热,头面和身体的温度要低于手心和脚心,睡觉能够一觉到天亮,每天的大小便正常。
肝俞穴
肝俞穴在第九胸椎下外开一寸半的地方,肝里面的肿瘤、硬块都可以取肝俞穴来治疗。
拓展:不同问题不同应对
只有在四肢上取穴治疗的时候才会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之说,而取膀胱经上的后背俞穴时不分左右,两边的俞穴都要一起下针或者艾灸。
拓展:睾丸疝气针灸疗法
男性的睾丸疝气可在肝经和脾经的井穴下针,即在大敦和隐白穴下针。
拓展:四花灸治疗肺结核
治疗结核病的时候可用四花灸来治疗
其中的四个穴位分别是后背胆俞两穴和膈俞两穴,用隔姜灸。
脾俞穴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的地方。
因为脾主四肢和肌肉,所以四肢上的问题,不管是肌肉还是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平常脾脏有问题的时候所表现出的表症就是身体感觉非常沉重;
另外脾主少腹,少腹就是肚脐的下面,腹部这边的水肿也可以用脾俞来治疗,因为土克水,即用强土的办法来治水;
胃俞穴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外开一寸半的地方,如果胃有病,都可以取此穴治疗,不管是胃溃疡还是胃下垂都可以。
比如说:
我用俞募治疗,那就下针胃俞和中脘,因为中脘是胃的募穴;
我用会郄治疗,那就下针中脘和梁丘,因为腑之会穴为中脘,梁丘是胃经的郄穴;
如果伴有呕吐的情况,我还可以加针胃经合穴足三里,足三里可以止呕。
三焦俞
三焦俞在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的地方,三焦是水道,对于水的问题可以用三焦俞来帮助治疗,比如大便不成形甚至带水、水肿、肚子胀满或者消化问题都可以。
扩展:督脉重要性
督脉贯穿整个脊椎,是诸阳之会,脊椎骨牵涉身体十分广泛,所以说平常我们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脊椎,更不要让别人随意碰触。
肾俞
肾俞是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的地方。
拓展:肾俞快速定位法
我们的肚脐透过去正好对着第十四椎下的命门,此处外开一寸半就是肾俞穴,找穴时可从肚脐处摸到后面命门即可定位。
拓展:头发的秘密
中医观点认为,肾其华在发,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头发的质量很好,乌黑靓丽没有白发,那么说明他的肾脏也很健康;
但是肾只能主发质,却不能主发量,生发取决于肝脏,肝脏越健康头发越浓密。
拓展:肾的奥秘
肾主骨,主记忆,主听力,主志向,其华在发,肾司二便,所以说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肾上治疗。
拓展:近取穴与远取穴
在病痛的周围取穴就是近取穴,而远离病痛处,在四肢上找穴就是远取穴。
拓展:椎上单点痛的治疗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没有其他的问题,只是在脊椎上有一单点疼痛,应对方法如下;
以该痛点为第十三椎举例:
如果患者感到只有第十三椎疼痛,而没有其他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取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的三焦俞来治疗,同时还可以取三焦经上的子穴商丘来加强疗效。
八髎穴
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大小跟绿豆差不多,位于尾椎督脉外开7~8分的地方。
膏肓穴
膏肓穴的位置比较难确定,因为它平时会藏在肩胛骨的里面,找穴时需要打开肩胛骨。
让病人反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叠抱着椅背,这样肩胛骨就打开了,膏肓穴就在第四椎下外开三寸处略向下的肩胛骨缝中。
拓展:膏肓痛的治疗
有些人会有膏肓痛的问题,可以采用膏肓放血的方法治疗,找到膏肓穴后用针刺破,随即用火罐放上去帮助吸血,吸出来后就好了,伤到膏肓的唯一办法就是放血。
膏肓还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的保养大穴,没事艾灸膏肓对身体很有帮助;
不过在灸的时候最好配合腹部和下肢的穴位一起施灸,这样有助于热气的下导;
因为灸完膏肓后,胸腔里面的气很旺,如果在这时配合腹部的关元、气海或者中极穴,再加上胃经上的足三里穴,可以将热气导引到脚上去,让全身上下更加均衡和通透。
拓展:经外奇穴——痞根穴
从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半附近,有个奇穴叫痞根穴,意为痞块之根;
通过这个穴位可以诊断体内是否有肿瘤以及治好了没有;
如果有瘤,那么按压此处会很疼;
如果肿瘤消失了,那么此处的压痛也会消失。
秩边穴
秩边再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处,常用于治疗痔疮。
承扶穴
针刺承扶穴对于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下针的时候要用3寸针深刺到骨边,因为这里肉太多,一定要深针才有效。
委中穴
委中是中医的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在这边解,采用的是放血疗法,所有的皮肤病都可以采用放血的方法治疗。
拓展:卡波西肉瘤治疗
卡波西肉瘤属于艾滋病的并发症,症状出现时患者以肚脐为分界线,上半身会有大小不一形似葡萄的肉瘤出现,可采用委中放血的方法来治疗。
放血步骤:
让患者脚跟抬起,脚尖点地,上身正面微微向前倾斜靠在墙上,医者用水或者米酒将手打湿,随机拍打患者腘窝处的委中穴;
因为踮脚的姿势会让腘窝处紧绷,经拍打后会有明显的青筋冒出,然后医者用放血针刺破青筋,血就会喷射而出。
拓展:腰背委中求
几乎所有的腰背疼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
拓展:针灸的担法与截法
针灸的担法就是当病人有两个部位疼痛是,取疼痛部位连线的中点附近的穴位下针,疼痛的部位就像一个扁担的两端,而下针的穴位就是扁担的中点处;
比如说,有人手腕和肩旁疼,那我们可以取中间的曲池穴来下针治疗。
这种方法通常可用于四肢上的问题,但躯干部分因包括敏感区域所以并不适用。
针灸的截法常用于止血,就是在出血部位往靠近身体的方向一寸处下针,如果还有出血,那就继续往里一寸处再下一针;
这种止血方法不需要考虑穴位,就是在出血处往上一寸下针即可。
承筋穴
承筋穴顾名思义,脚不能动,抽筋或者痉挛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治疗。
承山穴
承山穴常常用于痔疮的治疗,也可用于解决抽筋的问题,比如说游泳的时候脚抽筋了,就可以用力按压承山穴来解决。
承山穴下针也需要深刺,直接透到骨头上。
拓展:痔疮治疗
对于痔疮可以下针长强、承山和孔最;
如果痛感强烈,还可以配合放血疗法,就是将脱出肛门外肿胀的痔疮刺破,让脓血流出,条件允许还可以用火罐套在刺破的痔疮上,这样可以排出更多的脓血。
飞扬穴
飞扬是膀胱经的络穴,因为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通过飞扬穴络于肾经。
飞扬穴常用于治疗脚部无力,其他的穴位还有足三里,承山也可以让脚部的力量恢复。
拓展:奇穴——消积穴
消积穴位于脚后跟上3寸的位置,正好在大筋的正中央,可以用这个穴位来判断体内是否有痞块和聚积。
操作时用探触棒点压消积穴,不管是左脚还是右脚,如果出现压痛则说明体内有痞块或者聚积。
治疗完成后,如果痞块消失,那么在此点压消积穴疼痛感也会消失,说明问题已经解决。
消积穴在下针时需要先用手固定住大筋,然后针从大筋的中间穿过去哦直至骨边,一般在筋上面是没有穴道的,消积穴是个例外。
昆仑穴
昆仑穴为膀胱经的经穴,五行属火。
注意孕妇不能下针昆仑穴,否则会落胎,但在分娩完成后胎盘不下时可用此穴帮助排出胎盘。
申脉穴
申脉穴在足外踝下五分的骨缝中,进针时需要倾斜45度进入。
奇经八脉中的阳跷脉就是申脉在管。
拓展:阴跷脉与阳跷脉
正常人的脚可以所以的左转和右转,阴跷向内,阳跷向外,正是由于阴阳跷的共同作用使得我们的脚可以灵活自如的左右转动,此时也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一旦阴阳跷出现问题,走路时就会出现问题。
拓展:癫痫治疗
癫痫可按发病时间分为白天发病和夜间发病;
如果是白天发病就隔姜灸申脉穴,如果是夜晚发病就隔姜灸照海穴,如果是白天和夜晚都发病就两个穴位都要灸。
灸到什么程度:
翻开癫痫患者的眼皮,在眼白处可以看到从外部向黑眼珠延伸的鸡爪样血丝,一边灸疗的同时血丝会逐渐消退,灸到鸡爪样血丝完全消失即可。
金门穴
金门穴是膀胱经的郄穴,郄穴可用于消炎和止痛。
京骨穴
京骨穴是膀胱经的原穴,实症和虚症都可以治疗。
束骨穴
束骨穴是膀胱经的俞穴,五行属木,因为水生木,所以束骨也是膀胱经的子穴,按照“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法则,束骨穴可用于治疗膀胱经的实症。
足通谷穴
足通谷穴是膀胱经的荣穴,五行属水,与膀胱经的属性相同,所以也是膀胱经的本穴。
拓展:特殊情况下的代用穴
选穴下针时可能会遇到病人有残疾或者不便下针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寻找代用穴下针。
比如说:
病人右手的肺经和大肠经疼痛,才疼了2、3天,按推断来说算是实症,我们应该按“实则泻其子”的方法取两经的子穴来治疗,因为肺与大肠五行属金,金生水,肺经的子穴是尺泽,大肠经的子穴是二间,可是病人手部受伤被石膏所包裹,根本无法找到其二间穴。
这时我们可以用膀胱经的足通谷穴来代替二间穴下针,因为足通谷穴性是水,一样可以泻金经的实症。
至阴穴
至阴穴是膀胱经的井穴,五行属金,因为金生水,所以至阴穴也是膀胱经的母穴,因为补井当补合,所以需要在至阴穴做补法时会用合穴委中来代替。
针刺至阴穴可用于治疗胎位不正。
足太阳经别
足太阳经别,在腘窝部从足太阳经脉分出,其中一条在骶骨下5寸处别行进入肛门,向里属于膀胱,散布联络肾脏,沿着脊柱两旁的肌肉进入心脏,散布在心脏内;
直行的一条,循脊部两旁的肌肉处继续上行,浅出项部,仍归入于足太阳本经。
足太阳络
足太阳膀胱经络穴为飞扬,在外踝上7寸处分出,走向足少阴经脉;
因为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足太阳膀胱经通过飞扬穴络于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经筋
足太阳经筋,起始于足小趾,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下方沿足外侧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
其分支结于小腿肚上向腘内侧,与腘部一支并行上结于臀部,再向上夹脊旁,上后项,分支入结于舌根;
直行者结于枕骨,上向头项,由头的前方下行到颜面,结于鼻部;
分支形成“目上网”,下边结于鼻旁;
背部的分支,从腋后外侧结于肩髃部位;
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上方结于完骨;
再有分支从缺盆出来,斜上结于鼻旁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815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