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吴门验方合方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2024
07-17

吴门验方合方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本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天,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笔者通过学习吴门医派学术思想,运用吴门验方合方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经验及验案整理如下。

病机分析

疱疹性咽峡炎是发生于口腔咽峡部的传染性疾病,中医通常认为该病属于“喉痹”,多由湿热病邪侵入机体,上攻咽峡所致。《素问·阴阳别论》云:“一阴一阳结,为之喉痹。”一阴在少阴,一阳在少阳,故本病多表现为少阳夹湿热证,可以参考少阳湿热温病进行治疗。处理少阳的湿热在湿热病中很关键。为什么强调少阳?湿热病除了湿与脾胃功能障碍,还有热。“少阳之上,火气治之……阳明之上,燥气治之……太阴之上,湿气治之。”(《素问·六微旨大论》)化火生热要依赖于少阳火化,所以湿热病发自少阳的很多。

少阳三焦是液道,是气道,还是谷道。液道,是指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与湿有关;气道,是指三焦为元气的通道,与“火气治之”有关;谷道,是指三焦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可见少阳与湿热病的关系很大。

吴门验方

吴门验方薏苡败毒散由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吴雄志所创,药物组成为薏苡仁90g,淡竹叶30g,白豆蔻6g,酒黄芩9g,大青叶15g,补骨脂15g,生甘草6g,牡丹皮6g。主治白㾦、扁平疣等病毒感染发于肌表。本方与其他经方、时方或吴门验方合用,可以拓展适应症,适用于多种湿热温病。

本文部分验案治疗合用了吴门验方银柴消毒丹,其药物组成为柴胡25g,黄芩9g,连翘30g,金银花30g,藿香9g,佩兰9g,茵陈30g,豆蔻6g,浙贝母9g,射干6g,车前子15g。主治少阳夹湿热证,治疗外感初起,因其夹湿,表证不解,传入少阳。吴门验方加味麻杏薏甘汤,药物组成为麻黄9g,杏仁6g,薏苡仁30~90g,生甘草6g,升麻15g,黄芩9g,牡丹皮9g,大青叶15g。主治湿热病。

笔者在临床中,用吴门验方银柴消毒丹合薏苡败毒散,或合加味麻杏薏甘汤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临床重复性好,效果佳,可作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常规治疗方案。

验案举隅

案一

韦某,女,4岁1个月,因“反复发热3天伴咽痛”于2021年5月24日就诊。家长代诉患儿反复发热、咽痛3天,在其他医院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具体用药不详。刻下:患儿精神状态差,易哭闹,仍发热、咽痛,纳差,口干,夜寐差,查体温38.2°,咽充血明显,咽峡部可见数个疱疹溃疡。舌红,苔白腻罩黄,中后部厚腻,脉浮弦数。

辨证:少阳太阳夹湿热。

方用吴门验方银柴消毒丹合薏苡败毒散加减:柴胡15g,黄芩6g,金银花12g,连翘12g,藿香6g,佩兰6g,茵陈20g,豆蔻5g,射干6g,薏苡仁30g,桔梗6g,淡竹叶15g,鸡屎藤12g,甘草6g。3剂,颗粒剂,冲服,1日2次。

5月28日二诊:患儿无发热、无明显咽痛,精神状态良好,纳尚可,夜寐一般,查咽无充血,咽峡部未见疱疹。舌尖红,苔中部薄黄稍腻,脉细稍弦。辨证为少阳太阴病。

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味:茵陈20g,黄芩6g,藿香6g,豆蔻5g,太子参20g,射干6g,薏苡仁30g,桔梗6g,建曲10g,淡竹叶15g,山楂9g,鸡屎藤12g,甘草6g。3剂。

按 患儿咽痛、反复发热3天,咽部充血明显伴疱疹,舌红,苔黄腻厚,是典型的少阳夹湿热证,故选吴门验方银柴消毒丹,夹湿热则合甘露消毒丹。由于本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的,故合薏苡败毒散。薏苡仁是禾本科植物,有效成分是薏苡仁内酯,含薏苡仁素,是一个特异性拮抗病毒的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所以需要大剂量应用。竹叶,也是禾本科植物,与薏苡仁是一个种属,有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和内酯,能够增强薏苡仁的疗效。桔梗可利咽排脓。小儿多脾胃虚弱,易食积化热,加山楂、鸡屎藤、建曲消食化积,助化湿之力。

患儿服第1剂中药后就已退热,咽痛明显减轻.复诊时咽部无充血,未见疱疹,精神状态良好,舌上厚腻苔大部分已消退,遂用甘露消毒丹加太子参、薏苡仁、淡竹叶健脾利湿善后。

案二

甘某,女,1岁8个月,因“咳嗽2天,发热半天”于2024年5月16日就诊。家长代诉患儿2天前咳嗽,昨晚开始发热,今晨测体温39.5°,纳一般,大便干。查咽充血,未见疱疹。患儿姐姐5天前患疱疹性咽峡炎已愈。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弦数。

辨证:少阳太阳病。

方用小柴胡汤合加味麻杏薏甘汤加减:柴胡18g,黄芩6g,法半夏6g,麻黄5g,杏仁6g,薏苡仁30g,淡竹叶15g,芦根15g,蝉蜕6g,金银花15g,连翘15g,甘草5g。2剂,颗粒剂,冲服,1日2次。

5月17日二诊:患儿咳嗽减,已退热,体温36.5°,纳一般,大便黏滞。查咽充血,咽壁见多个疱疹溃疡。舌红,苔黄白腻,脉浮细稍弦。辨证为少阳夹湿热。

方用甘露消毒丹合薏苡败毒散加减:茵陈15g,黄芩6g,藿香5g,豆蔻5g,薏苡仁30g,淡竹叶15g,大青叶3g,杏仁6g,浙贝母8g,桔梗3g,蝉蜕5g,金银花10g,连翘10g,甘草5g。2剂。

5月20日随访,患儿已痊愈,无咳嗽,无咽痛,咽无充血,未见疱疹。

按 患儿因发热、咳嗽来诊,首诊咽充血,未见疱疹溃疡,但是其姐姐5天前患疱疹性咽峡炎,故考虑疱疹性咽峡炎。脉浮细弦数考虑少阳太阳夹湿热,选小柴胡合加味麻杏薏甘汤。加味麻杏薏甘汤是在麻杏薏甘汤的基础上加升麻、黄芩、牡丹皮、大青叶,增强了抗病毒作用。其中黄芩在气分,牡丹皮在血分,大青叶在营分,淡竹叶在卫分,升麻托毒外出。小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和解少阳;麻黄、杏仁、薏苡仁治疗风湿在表的咳嗽,薏苡仁、淡竹叶、芦根均为禾本科植物,含薏苡仁内酯,有抗病毒作用;蝉蜕,可诱导干扰素的生成、抗病毒;金银花是针对链球菌感染的特异性药物,连翘和金银花有协同作用,金银花抗细菌、连翘抗病毒,共奏清热解毒之效。

患儿第2天下午复诊,其母亲代诉服中药1剂半后,患儿发热退,咳嗽减。查咽充血,咽壁见多个疱疹溃疡,舌红,苔薄黄白腻。仅仅不到2天的时间,舌头从淡红舌转红,舌苔由薄白到薄黄白腻,由此可见疾病的转归是由疾病的核心病机决定的,疱疹性咽峡炎多属少阳夹湿热证,故二诊方用甘露消毒丹合薏苡败毒散。方中茵陈、黄芩、藿香、豆蔻清少阳湿热;金银花、连翘、射干清热解毒利咽;薏苡仁、淡竹叶清热祛湿,加大青叶、蝉蜕增强抗病毒的作用;浙贝母清金以平木,合杏仁止咳化痰。

2天后随访,患儿已完全康复,咽部疱疹消失,无咳嗽,纳寐均可。

吴门医派学术思想的特点是“直取其病,随证加减”。本案中吴门验方薏苡败毒散、加味麻杏薏甘汤中的薏苡仁、淡竹叶是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毒去治疗的,而银柴消毒丹则是针对少阳夹湿热证去治疗,病、证、症有机结合,故起效迅速。(高璟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