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双肺都有结节,身上的有一个排气口,打开了,结节自己就消散了
2024
06-13

双肺都有结节,身上的有一个排气口,打开了,结节自己就消散了

在了解到患有肺结节、乳腺结节或甲状腺结节等消息时,许多人内心无疑会涌起一股难以形容的焦虑与不安。尤其是在等待复诊的这段时间里,人们往往难以避免地担忧结节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变化,甚至担心其会恶化成癌症。我深知这种担忧与不安是普遍存在的,但虽然对结节保持警惕是必要的,但过度的担忧和负面情绪对结节的治疗并无益处,甚至可能使原本稳定的结节变得更为复杂。作为医生,不仅应该致力于帮助患者治疗结节,同时要也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希望通过分享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家缓解内心的焦虑,打开身体的“排气口”,促进结节的稳定甚至消散。下面,我将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来阐述这一方法。朱先生的经历与许多结节患者相似,他曾在结节的困扰下倍感焦虑,但通过特定的治疗和心理调适,他的结节不仅得到了稳定,甚至最终实现了消散。患者朱先生,今年44岁,半年前在例行体检中不幸被诊断为双肺多发小结节,其中较大的结节直径达到了5毫米。面对这一诊断,当地建议他半年后再次进行复查以观察结节的发展情况。然而,当半年后的复查结果显示结节并未消失时,朱先生的内心充满了担忧与焦虑。在这段时间里,朱先生时刻担心着自己的结节会发生恶变,这种担忧让他倍感煎熬。他的喉咙里总感觉有痰液,粘腻不适,却又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种不适感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焦虑情绪。由于对结节的过度担忧,朱先生开始变得非常谨慎,对饮食和生活习惯产生了极大的顾虑。他害怕某些食物或行为会“引爆”体内的“炸弹”,因此很多食物都不敢轻易尝试,生怕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刻诊:舌红,苔白,脉弦细舌苔、脉象、症状合参辩证为气滞痰凝症,治宜采取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拟方:柴胡、白芍、白术、炙甘草、当归、薄荷、茯神、厚朴、紫苏叶、白及、猫爪草此外还另外嘱咐他放平心态,并给教他了几个穴位和饮食注意事项来辅助散结。此方有什么道理?患者朱先生,平素情绪波动较大,常感气郁不畅。自从发现患有肺结节后,他的情绪愈发紧张,深怕病情恶化。在中医理论中,这种情绪不畅会严重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如同交通堵塞一般。肝气不畅不仅加剧了患者的情绪压抑,使之更易叹气、嗳气,还进一步影响了其他脏腑的正常运作。肝脏的气机不畅会波及脾脏,使其运化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形成痰湿。痰湿聚于喉部,使患者感觉喉咙中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同时,肝气不畅还会影响肺脏的宣发肃降功能,造成水液分布不均,同样也会形成痰湿。此外,气机不畅还会阻碍血液流动,形成瘀血。痰湿与瘀血相互交织,最终形成了肺结节。从朱先生的舌象来看,舌红反映了气滞化热的情况,而舌苔白则表明体内有痰湿。脉象弦紧,是气滞的典型表现。综合这些症状和体征,中医诊断为“气滞痰凝”之证。为了治疗这一病症,我们选择了逍遥散作为基础药方,并根据朱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柴胡能疏肝解郁,畅通气机;当归和白芍则能养血柔肝,调和气血;白术和炙甘草健脾和中,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茯神能安神定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薄荷协助柴胡疏散肝郁;厚朴则能行气散结,缓解气滞症状。此外,我们还加入了紫苏叶、白及、猫爪草等攻坚散结的药物,以直接针对肺结节进行治疗。通过这样的治疗方案,我们旨在打开朱先生体内的“排气口”,疏散郁结的气机,消除痰湿和瘀血,从而达到消散肺结节的目的。结果怎么样?用药数月余,期间也调过方,年初朱先生带着新的CT进诊室时我并没有认出来,直到他拿出病例我才恍然大悟。一改当初的满脸怨气,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红光,且叹息易怒、失眠、咽中痰滞感等症状都已完全消失,CT也显示多发结节与5mm结节均已消失,看到他这么大的变化,作为医生我内心还是很自豪的!有人可能会问:情绪对结节的影响众所周知,但日常生活中就是难以控制情绪,经常感到生气和郁闷,该如何是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两个中医上的“撒气穴”,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调理气机,减少生气,进而预防和缓解肺结节的发生。1.极泉穴——宽胸理气《黄帝内经》中提到:“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对于经常感到闷气、容易紧张的人来说,心气容易郁滞于腋下。通过按揉极泉穴,可以达到宽胸理气的效果,化解郁结。位置: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即腋动脉搏动处,也就是腋窝的最深处。手法:首先,抬起胳膊,用右手的食指摸到左侧的极泉穴,稍微加力,当感到酸胀感时向旁边拨动,通常会有麻感顺着手臂向下传导至手指。可以连续弹拨十余次,之后再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捶至手腕。用同样的方法操作右侧的穴位。建议:每天或隔天按揉极泉穴,每次持续3~5分钟。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胸闷、心悸,让呼吸更加顺畅,还能化解心中的郁结,辅助消散肺结节。2.膻中穴——行气解郁中医常说:“百病生于气”。如果经常生气却没有及时排解,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肝气郁结,常感堵闷、恶心,严重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按揉膻中穴可以调理全身气机,只要气能顺畅,疾病就会自然好转。位置: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即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手法:按摩时,先用大拇指按揉膻中穴及其周围区域一分钟,可以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力度由轻到重,以能承受为度。然后把手掌伸直,用手掌靠小指的一侧,以膻中为中心上下按摩12次。通过这两个穴位的按摩,我们可以有效地缓解情绪带来的不适,促进气机的顺畅运行,从而预防和缓解肺结节等疾病的发生。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