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庆勇医案(八十九):“治盗汗之圣药也”——当归六黄汤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愈盗汗1个月,头晕3天案
2024
06-07

何庆勇医案(八十九):“治盗汗之圣药也”——当归六黄汤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愈盗汗1个月,头晕3天案

田某,男,72岁。初诊日期:2015年8月7日。

主诉:反复盗汗1个月,加重伴头晕3天。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汗止,最严重时一夜大汗淋漓3次,头发及衣物全身湿透。3天前盗汗加重,凌晨2点去卫生间时突发头晕,摇晃欲倒,不能站立,勉强行走呼叫家人。

刻下症:经常性盗汗,昨夜大汗淋漓4次,今凌晨4:00出汗后有心慌,无胸闷、胸痛;头晕严重,每于左右转头及迅速变换体位时头晕;时怕冷时怕热,口干,大便干,日1次,呈羊粪球状,夜尿3次,无尿频尿急。

查体:血压:149/71mmHg。体形略偏瘦,面色微红,舌紫暗,苔黄厚浊,脉弦细。

方证辨证

《兰室秘藏·卷下·自汗门》说:“当归六黄汤 治盗汗之圣药也。”书中明明白白地说此方为“治盗汗之圣药也”,观此案患者睡时汗出,醒时汗止,正为“盗汗”无疑,故方证辨证为当归六黄汤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方三十。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体会到此条文的典型症状即在于“起则头眩或动则心悸”,凡是以眩晕为主诉,伴有体位活动后眩晕加重的患者均可酌情使用本方,有些也会伴有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身摇,脉沉紧。本方的方证为:面色黧黑,或在额、颊、鼻柱、唇口、下颏等处,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胸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动则心悸,舌苔水滑欲滴。观此案患者每于左右转头及迅速变换体位时头晕,正是符合条文中“起则头眩”的典型症状,符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汗证 当归六黄汤方证;眩晕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证。

治疗:方用当归六黄汤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当 归12g,生地黄12g,熟地黄12g,生黄芪24g,黄 连12g,关黄柏12g,黄 芩12g,茯 苓56g,桂 枝30g,生白术28g,甘 草28g。

3剂,水煎服,煎药室代煎,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二诊:患者诉前晚未出汗,但昨晚仍有汗出,盗汗较前好转约50-60%,头晕较前好转约50%,下午有燥热感,偶尔自觉后背发凉、心中发空感,舌紫暗,舌前部苔薄黄根黄腻,脉沉细。

治疗:效不改方,守原方治疗。

6剂,水煎服,煎药室代煎,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随访:患者诉盗汗已基本痊愈,仅偶有少量汗出,头晕已经痊愈,微有烦躁,后背发凉的感觉消失,饮食可,二便调。

按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方三十。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症并治第十二》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方证为:面色黧黑,或在额、颊、鼻柱、唇口、下颏等处,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胸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动则心悸,舌苔水滑欲滴。此案患者每于左右转头及迅速变换体位时头晕,正是符合“起则头眩”的典型症状,故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以温阳化饮,平冲止眩。

当归六黄汤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著的《兰室秘藏》。《兰室秘藏·卷下·自汗门》说:“当归六黄汤 治盗汗之圣药也。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已上各等分,黄芪加一倍。上药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书中明明白白地说此方为“治盗汗之圣药也”,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本方治疗诸多盗汗患者,也每获佳效。

或问曰:当归六黄汤属清虚热类方剂,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火旺盗汗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属于祛湿剂,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证。滋阴泻火与温阳化饮杂于一体,患者究竟是属于阴虚火旺,还是中阳不足?两者又如何兼而有之,而见于一身?答曰:既非阴虚火旺,又非中阳不足。有是证,用是方,如是而已。患者见盗汗,故用当归六黄汤;患者见起则头眩,脉沉紧,故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两方合用,故盗汗减,而眩晕去,与古书丝丝入扣,曷顾其辨证耶。此为方证辨证与传统辨证论治之不同,学者当细察焉。

或曰:盗汗而用当归六黄汤,起则头眩,脉沉紧而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与寻常西医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何异乎?答曰:一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尝不是一治法。溯医之源始,人民有疾,而后求治病之法,头痛者,服某草而头痛止,脚痛者,刺某穴而脚痛消,如是医道始兴。若患者头痛而医使之脚快,患者脚痛而医使之头清,此缘木求鱼也。二者,后世虽有“见风不治风,见血不治血,识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之说,但均是指病机、治法而言,治某病某症,其法有万千,而其所治则一,所谓殊途同归。既然能直取其效,又何必绕道以求?

或曰:若如此合方堪用,则某病人病症繁多,岂非要多方叠用,庞杂无端?答曰:病症虽多,必有其要。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择其最感痛苦之一二症,条分缕析,选合适之处方,于百万大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此即为抓主要矛盾。该主要矛盾解除之后,再择其所剩之其他不适,而选相应处方,直至诸症焕然。若徒欲面面俱到,则不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或顾此失彼,反致慌张矣。

或曰:有时一证数方可治,又该如何择方?答曰:择善而从。一者,细心观察患者,察患者之主证兼证,观诸方之方证药证,选择最合适的处方。二者,选古今最经典之名家名方,如张仲景、孙思邈、金元四大家、张锡纯、王清任等,皆医中至精至诚之士,出久试久效之方,自然作为优先的选择。

方证总结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方证为:面色黧黑,或在额、颊、鼻柱、唇口、下颏等处,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胸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动则心悸,舌苔水滑欲滴。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