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三个泻心汤对比
2024
06-03

三个泻心汤对比

三个泻心汤对比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掰)

生姜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一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掰)生姜四两(切)

甘草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四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掰)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ai)食臭(xiu),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病家完整的脉证表现会是:心下胀满、腹部肠鸣、大便不成形、心烦、胃口差、呕吐等,如果腹泻、心烦不严重,就选择半夏泻心汤治疗,健运中焦脾胃、祛除水湿,同时清热,恢复心下的正常功能,如果腹泻严重,就选择生姜泻心汤,如果心烦明显,就选择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常用剂量:清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干姜9克 党参9克 炙甘草9克 大枣4枚(掰),

甘草泻心汤的常用剂量:炙甘草12克  清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干姜9克 党参9克  大枣4枚(掰)。

生姜泻心汤的常用剂量:生姜3片 清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干姜3克 党参9克 炙甘草9克 大枣4枚(掰),十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六碗,去渣,再煎至三碗,分三次温服。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这一条是讲了三种变化,也就是病家原本是小柴胡汤证,但是误用了攻下的方法,从而有了三种变化,这一条就是论述这三种变化的应对措施。

感受外邪五六天了,应该是到了少阳层次,病家同时又有呕、发热的情况,这是小柴胡汤证都具备了,应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接诊的医家反倒用了其他药物来攻下,根据病家体质不同,此时就可能有三种变化:

第一种,病家体质比较强,误用攻下以后,病证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小柴胡汤证,所以依然选择小柴胡汤来治疗。这种情况虽然误下了,依然选择小柴胡汤治疗不是逆治,但是服用小柴胡汤后,病家会打寒战然后发热汗出,疾病才会痊愈。

第二种,误下以后,病家出现了心下以及腹部胀满、坚硬,同时还疼痛,这就是结胸证了,得考虑用大陷胸汤来治疗。

第三种,病家是心下部位胀满,但是不疼痛,也没有坚硬的情况,这属于痞证,就不适合用小柴胡汤了,得考虑使用半夏泻心汤。

我们一个一个分析:

为什么病家出现“呕而发热”,仲师就说“柴胡汤证具”呢?为什么服用了小柴胡汤,还会出现“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呢?

我们回忆一下前面101条的内容“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49条前面的这些内容跟101条完全一致,我们就不赘述了,再强调一下的就是仲师重点说明了“呕而发热”就可以确定是小柴胡汤证,在后面的379条以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都明确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二种情况是误下以后,导致外出抗邪的正气下陷体内,与原本就存在的湿气相互搏结,凝滞不通,完全堵塞住了,所以会有硬满、疼痛,这就是结胸证,如果是整个腹部的问题,就用大陷胸汤,如果只是胃脘,那就用小陷胸汤。根据这个情况可以反推,前面131条的理解有些错误,“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做结胸”——这个阳不能单纯理解为太阳病,少阳病也是可以的,前面我的分析有些武断,是有错误的,在此更正一下,诸位见谅。

第三种情况跟第二种非常类似,也是火热跟水湿都存在,但是没有完全凝滞不通,所以不会出现心下的硬、疼痛,只是出现了胀满,所以称为“痞”,结合后面157、158条的内容,这时病家完整的脉证表现会是:心下胀满、腹部肠鸣、大便不成形、心烦、胃口差、呕吐等,如果腹泻、心烦不严重,就选择半夏泻心汤治疗,健运中焦脾胃、祛除水湿,同时清热,恢复心下的正常功能,如果腹泻严重,就选择生姜泻心汤,如果心烦明显,就选择甘草泻心汤,这三首处方的药物组成一致,只是剂量不同罢了。

小柴胡汤跟半夏泻心汤的药物很类似,只是柴胡、黄连以及生姜、干姜不同,功效上也就很多相似的地方,煎服方法也都是去滓再煎,大家可以自行对比学习。

半夏泻心汤的常用剂量:清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干姜9克 党参9克 炙甘草9克 大枣4枚(掰),十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六碗,去渣,再煎至三碗,分三次温服。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ai)食臭(xiu),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掰)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生姜泻心汤这首处方挺重要的,临床上比较常用。“噫”是个通假字,通“嗳”,也就是打嗝的意思。

病家感受了风寒邪气得了太阳病,使用汗法后太阳病消失了,但是出现了胃中不和的病机,具体表现就是:心下胃脘痞硬,打嗝嗳气,口里还有食物不消化的味道;同时还出现了胁下、腹部有水湿的病机,具体表现是:腹部有肠鸣的声音,也就是水声,还有腹泻。这种情况需要使用生姜泻心汤来治疗。

这一条刚得太阳病的时候,病家没有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使用汗法以后才出现了这个情况,但是不能说明使用汗法是错误的,因为太阳病本来就该汗而发之。病家体内原本存在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使用汗法以后正气亢奋,出现了剧烈的正邪交争,所以才有了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的症状。

生姜泻心汤跟前面149条半夏泻心汤的药物组成以及主治病症基本一致,都会有心下痞硬、腹部肠鸣、大便不成形、心烦、胃口差、呕吐等,只不过生姜泻心汤证不消化的情况会更严重,也就是打嗝明显、有不消化的口臭味、腹泻明显。对于常见的有湿有热的胃肠问题,生姜泻心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很常用。

生姜泻心汤的常用剂量:生姜3片 清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干姜3克 党参9克 炙甘草9克 大枣4枚(掰),十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六碗,去渣,再煎至三碗,分三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以及后面的甘草泻心汤,从六经归属而言,是阳明太阴合病,体内有湿有热,同时还有虚。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掰)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家感受了风寒邪气,出现了太阳病,不管是太阳伤寒还是太阳中风,都应该使用汗法治疗,但是这位接诊的医家却使用了下法,从而导致病家腹泻严重,一天几十次,里面还有没消化的食物,也有肠鸣、心下胀满痞硬,心烦得也比较明显,心里不安定。医家一看心下痞,就认为是攻下的力量不足,从而体内还有瘀滞,所以再次使用泻下疗法,但是病家痞硬的情况更严重了,原因在于这不是阳明病的胃肠结滞,而是脾胃虚弱,从而邪气上逆充斥在心下而导致的痞硬,这时采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才是合适的。

病家如果是太阳、少阳病,这都是不能使用攻下疗法的,使用的话就会导致正气内陷,病家体内恰巧有水饮的话,从而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如果跟体内水饮结聚,就会导致结胸病,这就是131条说的“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做结胸”;如果导致了脾胃不足,也就是影响到了太阴,同时还有热,就会出现心下痞硬、嗳气、腹泻、心烦、肠鸣等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或者甘草泻心汤证。

结胸证是湿与热完全凝结住了,完全阻塞不通,尤其是大结胸病,所以需要攻下,这属于阳明病;三首泻心汤证是水饮与热都有,但没有结滞不通,并且存在脾胃不足,这是阳明太阴合病。

三首泻心汤的相同之处——心下痞硬满、肠鸣、腹泻、心烦、纳差、嗳气干呕或呕吐。不同之处——如果心烦严重,就选择甘草泻心汤;腹泻、嗳气食臭或呕吐严重,就选择生姜泻心汤;这几种情况都存在,没有特别严重的,就选择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的常用剂量:炙甘草12克  清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干姜9克 党参9克  大枣4枚(掰),十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六碗,去渣,再煎至三碗,分三次温服。在传抄过程中原文缺失了人参,我们补上就可以的。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