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庆勇医案(八十七):活络效灵丹合小柴胡汤治愈后背心一固定点疼痛伴左臂向下至手、双膝盖以下发麻6年,加重伴胸骨前疼痛4天案
2024
06-01

何庆勇医案(八十七):活络效灵丹合小柴胡汤治愈后背心一固定点疼痛伴左臂向下至手、双膝盖以下发麻6年,加重伴胸骨前疼痛4天案

杨某,女,57岁,初诊日期:2015年6月8日。

主诉:后背心一固定点疼痛伴左臂向下至手、双膝盖以下发麻6年,加重伴胸骨前疼痛4天。

现病史:患者6年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后背心一固定点疼痛,平素疼痛呈阵发性,隐隐作痛,严重时疼痛从早到晚持续性发作,伴左臂向下至手、双膝盖以下发麻,气短、喜长出气。4天前出现胸骨前疼痛,疼痛反复发作,每次持续几秒钟,以刺痛为主,发作时伴恶心、大汗出,患者甚为恐惧,遂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后背心一固定点疼痛伴左臂向下至手、双膝盖以下发麻;胸骨前刺痛,每次疼痛持续几秒钟,伴恶心、大汗出,呃逆后舒适,疼痛缓解,气短、喜长出气,喜温饮,既怕冷又怕热,无口苦,大便1次/日,排便困难,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若不用开塞露则大便2-3日/次,夜尿1-2次。

查体:面色红,体型中等,舌暗红,有齿痕、瘀斑,苔薄黄,脉细涩。

方证辨证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中说:“活络效灵丹 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笔者临床体会到活络效灵丹的方证为:身体固定部位疼痛,或有癥瘕疮疡,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本案中患者后背心一固定点疼痛,胸骨前刺痛,舌暗红,有瘀斑,脉细涩,符合活络效灵丹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活络效灵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中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小柴胡汤的方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以上诸症不必悉具,但见一二症便可。本案中患者后背心及胸骨前区疼痛发作时,呃逆后舒适,疼痛缓解,既怕冷又怕热,符合小柴胡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小柴胡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胸痹 活络效灵丹证 小柴胡汤证

治疗:方用活络效灵丹合小柴胡汤。

柴 胡18g,黄 芩9g,清半夏9g,党 参9g,炙甘草9g,生 姜9g,大 枣9g,丹 参12g,乳 香12g,没 药12g,当 归12g,连 翘9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早、中、晚饭后服用。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后背心固定点疼痛已愈,胸骨前疼痛已愈,气短、喜长出气好转30-40%,无明显怕冷怕热,仍左臂向下至手、双膝盖以下发麻,呃逆近1周未发作,大便正常,2-3日/次,舌暗红,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

治疗:守原方,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早、中、晚饭后服用。

三诊:患者诉服药后左臂向下至手、双膝盖以下发麻已愈,气短、喜长出气已愈,全身怕热,颈部以上汗多,大便偏干,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舌红,苔中间黄腻,脉弦细。

治疗:继用上方,加大当归用量至30g。

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早、中、晚饭后服用。

随访2周,患者诉诸症若失,无明显不适,家属发现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按语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中说:“活络效灵丹 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当归五钱,丹参五钱,生明乳香五钱,生明没药五钱。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腿疼加牛膝;臂疼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带皮尖,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若恐其伪可代以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但加黄芪恐失于热)、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细,冲服)、牛蒡子”。从《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中可知,活络效灵丹的古法加减法是:若腿疼痛,加牛膝;若臂疼痛,加连翘;若为妇女腹部疼痛,加生桃仁、生五灵脂;若为疮疡红肿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若疮疡白硬者,加肉桂、鹿角胶(或鹿角霜);若为疮疡破溃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甘草;若为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

结合临床,笔者体会到活络效灵丹的方证可总结为:身体固定部位疼痛,或有癥瘕疮疡,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本案中患者后背心一固定点疼痛,胸骨前刺痛,舌暗红,有瘀斑,脉细涩,符合活络效灵丹的方证,故用之以行气活血止痛,又伴左臂向下至手、双膝盖以下发麻,故根据活络效灵丹的古法加减法,加连翘以引经通脉。

笔者认为,活络效灵丹临床应用技巧有四,其一为药物用量,原方中各药物剂量均为五钱,根据古今剂量换算法约为18-19g,临床运用时医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用量,但需维持各药物之间比例关系,即均为等量;其二为药物的服用方法,活络效灵丹有2种服法,分别为汤服、散服,若作散服,则需相应减少用药剂量,约原用药总量的1/4即可,温酒送下;其三为乳香、没药宜生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卷》乳香、没药解中说:“乳香气香窜,味淡,故善透窍以理气;没药气则淡薄,味则辛而微酸,故善化瘀以理血……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其四为活络效灵丹的古法加减法,如腿疼加牛膝,臂疼加连翘等,引药入经,使药力直达病所。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中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又《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中对少阳病的提纲论述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清·徐大椿《伤寒论类方·伤寒约编》中载:“小柴胡汤 治寒热往来,脉弦数者……柴胡为枢机之剂,凡邪气不全在表,未全入里者,皆可用,故证不必悉具,而方亦有加减也”。

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小柴胡证喜呕者,不必作呕吐也,但常常有欲呕之意,即为喜呕。是以愚治伤寒,遇有觉恶心而微寒热往来者,即投以小柴胡汤,一剂而愈……夫柴胡之性,不但升提,实原兼有发表之力,古法去滓重煎者,所以减其发表之力也”。清·王子接认为小柴胡汤为交通阴阳之剂,其在《绛雪园古方选注》中说:“《经》曰:交阴阳者,必和其中也。去渣再煎,恐刚柔不相济,有碍于和也。七味主治在中,不及下焦,故称之曰小”。

综合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小柴胡汤为交通表里阴阳之枢机之剂,煎煮时应注意去滓再煎,张、王二人虽对去滓再煎之理解释不同,其中张锡纯认为去滓再煎为去柴胡发表之力而取其升提之性,而王子接认为小柴胡汤去滓再煎为加强刚柔相济和解之力,但均强调宜去滓再煎。结合笔者临床体会,小柴胡汤的方证可总结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以上诸症不必悉具,但见一二症便可。本案中患者后背心及胸骨前疼痛发作时,呃逆后舒适,疼痛缓解,既怕冷又怕热,符合小柴胡汤方证,故用之以交通阴阳,疏通气机。本案中虽未专门治疗患者气短、喜长出气症状,但运用小柴胡汤调畅全身气机后,该症亦愈,此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抓主证用方之奥妙所在!

方证总结

活络效灵丹的方证可总结为:身体固定部位疼痛,或有癥瘕疮疡,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

小柴胡汤的方证可总结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