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患者程先生,男性、今年五十岁,河南人。今年夏天的时候开始就诊。患者特别爱喝酒,固执爱生气,肝阳用事已久。近年不时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多梦,易急躁。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服降压药辄效。就诊时血压为190/140mmHg,常用降压药物维持。
近因精神抑郁,更以杯酒浇愁,上病加重来诊。患者情绪不宁,脉弦劲异常,舌质殷红,尖端更赤,大便略干,声色俱扬。病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君相二火,交相肆疟。急拟滋阴平肝,标本并治,防患于未然。
为拟个人订制之清脑饮与服:生地,龙胆草,菊花,牛膝,白芍,地龙。为主要用药进行配伍。
复诊:血压降至170/100mmHg,自诉头晕、急躁等有所缓解,大便转溏。上方加减之后用药1月。
三诊:病证基本缓解,血压150/90mmHg。效不更方,原方5付。
四诊:一切症状消失,血压130/90mmHg,但寸口脉仍有效意。停止汤药,改用知柏地黄丸善后。并嘱忌用椒姜厚味酒酪及动怒,加强锻炼,坚持慢跑及运动。
本方是个人在临床及学习中,结合古今各家言论而逐渐形成的,并命名为清脑饮,已应用二十年左右,疔效尚满意。方意滋肾平肝,而以滋肾为主。临床观察,阳亢症类型较多。朱丹溪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语,用在这里颇恰当。
《内经》云“阴平阳秘”,未有阴平而阳气飞腾者。朱氏一语,是值得深思的。又阴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水谷之精微供应不足,这应责之于脾。因木和土的关系,非常密切。营养不良或久泻者,多属于此,有病史及症状可证,非本方适应范围。二是肾阴不足,肾为肝母,乙癸同源,肝阳过盛,多由肾阴不足引起。当然肾亏之因是多方面的,有脉证可供参考。本方适应于肾阴亏肝火旺而引起之眩晕;因而应用于阳亢眩晕(高血压)之机会亦多。
想了解更多降血压的相关知识,可关注头条号:中医殷世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013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