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穴位】五枢穴
2024
05-25

【穴位】五枢穴

五枢穴

五枢,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下腹部,横平脐下3寸,髂前上棘内侧。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主治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挺、小腹痛、疝气、少腹痛、腰胯痛。直刺1-1.5寸。

名词释义

五,中数也。五枢,即中枢之意。穴在带脉下三寸,当人身长度之折中处,又居髋部转枢之处,故名五枢。功能作用清肝泻热,益肾调经。定位位于下腹部,横平脐下3寸,髂前上棘内侧。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详细主治1、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挺、小腹痛等妇科病证。2、疝气、少腹痛。3、腰胯痛。详细操作侧卧,于髂前上棘内侧凹陷处,约与脐下3寸关元穴相平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白带多、疝痛、睾丸炎、腰痛、胃痛、便秘等。2、现代研究,对下腹部针麻效果较好、如对阑尾切除术采用脾俞、胃俞、五枢、京门,手术针麻Ⅰ、Ⅱ级率,达到69.49%。还有报道、对子宫全切术,以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等穴,不但取得较好针麻效果,而且也观察到对唾液淀粉酶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促进唾液淀粉酶活性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配伍1、配带脉穴、气海穴、三阴交穴治赤白带下。2、配气海穴、三里穴、三阴交穴、气门穴治痃癖。3、配临泣穴、委中穴、三阴交穴治寒疝。4、配曲泉穴、太冲穴、关元穴治睾丸炎。5、配带脉穴、居髎穴、府舍穴、太冲穴治无痛分娩,止腹痛方。相关论述1、《腧穴学》:“五通午,有纵横交错之意,枢有枢纽、转枢之意,此处经脉纵横交错,穴居髋部转枢之处,故名。”2、《针灸甲乙经》 :“在带脉下三寸,一曰在水道旁一寸五分。”3、《圣惠》:“在带脉下二寸,水道旁一寸陷者中。”4、《中国针灸学》:“在肠胃杼之前上缘,腹内外斜肌附着。”“从带脉斜向前之棘,旧称骻骨骨际下行三寸取之。”

-E/N/D-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