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陈学忠:痛泻要方-泄泻】
2024
05-18

【陈学忠:痛泻要方-泄泻】

陈学忠教授运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泄泻医案一则

日期:2023-06-12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1.冯平凤 2.陈学忠

(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规培医师;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摘要:患者腹痛即解大便半余月,诊断为泄泻,辨证为肝气乘脾证,陈老以痛泻要方加减,补脾柔肝,祛湿止泻,取得显著疗效。

病例:黄某,女,60岁, 2023年04月19日初诊主诉:腹痛即解便半月余。现病史:半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痛需立解大便,大便成形,不干,多则一天大便十余次,口干口苦,纳食可,无胃胀、胃痛等不适,夜间发病时严重影响睡眠。舌淡红、舌边尖红,苔白腻,脉弦。西医考虑为肠炎,予以常规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具体治疗方案不详。为求诊治遂于陈学忠教授门诊就诊。中医诊断:泄泻辨证:肝气乘脾证中医治法:补脾柔肝,祛湿止泻方药痛泻要方加减:炒白芍15g、炒白术30g、陈皮15g、防风15、炙甘草15g。4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中晚分服。另陈老再三叮嘱服完上方后未见明显好转,需行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2023年04月24日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昨日始,大便次数减少 (3-4次/天) ,口苦,腹胀,近1周小便频,量少。查:舌淡红,苔白腻,脉弦。予痛泻要方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疏肝健脾,温阳化饮。具体方药如下:炒白芍15g    炒白术30g  陈皮15g  防风15g、炙甘草15g     生姜3片  桂枝30g  茯苓30g。3剂 水煎服 一日一剂 早中晚分服用2023年04年27日 三诊:患者诊时自述,“舒服多了”,腹痛较前缓,大便3-4 次/天,呈成形软便。小便不利较前缓解。查: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予痛泻要方合苓桂术甘汤合理中汤加减。疏肝健脾,温阳化饮。具体方药如下:炒白芍15g    炒白术30g  陈皮15g  防风15g炙甘草15g    茯苓30g    桂枝30g  炮姜30g党参30g。6剂 水煎服 一日一剂 早中晚分服用

按语: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对于泄泻的论述,该病首载于《内径》,《内经》有“飧泄”“洞泄”“濡泄”“注下”“鹜溏”“后泄”等相关描述。如《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篇》:“清气在下,则生飧。”该患者以大便次数,腹痛即解,症状反复为突出表现,结合舌脉,陈老辨病辨证为泄泻,证属肝气乘脾证,其病机为肝木乘犯脾胃之土引发泄泻。《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故该患者用痛泻要方治之。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最早载于《丹溪心法·泄泻卷》,后《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曰“草窗白术芍药散,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本方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抑木扶土,为治疗肝脾不调之痛泻的代表方剂,方中主要由防风、陈皮、白术、芍药。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健脾燥湿,补中益气,入气分,为“补气健脾的第一要药”。芍药苦酸微寒,酸敛逆气,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本草纲目》指出“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白芍与白术相配,一气一血,一阳一阴,调和肝脾,抑木扶土,止泻止痛。陈皮辛能利气,燥湿醒脾,行气止痛,助白术健脾,助芍药止痛。防风味甘辛,性微温,辛而发散,微温不燥,功善疗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其味辛散,可助白芍柔肝疏肝,且防风为风药,风能胜湿,助白术燥湿止泻,防风与陈皮配伍,可以辛散肝郁,即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通过此医案我等更深入的体会到临床用药在精不在多,紧握病机,辨证施治,陈老仅用简单的四味药进行加减即可起到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我等学习、思考。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