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庆勇医案(四十九):九痛丸合四逆汤合瓜蒌牡蛎散治愈胸闷、全身乏力、双膝以下发沉、口干1年案
2024
05-18

何庆勇医案(四十九):九痛丸合四逆汤合瓜蒌牡蛎散治愈胸闷、全身乏力、双膝以下发沉、口干1年案

石某,男,55岁。初诊时间:2015年4月17日。

主诉:胸闷、全身乏力、双膝以下发沉1年,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出现胸闷、全身乏力、双膝以下发沉,自诉于某大医院查冠脉造影示:冠脉某分支狭窄近100%,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C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住院2天,仍胸闷、全身乏力如旧。近半年出现胸闷加重,上四层楼即感到严重胸闷,必须停下来休息,伴全身乏力、怕冷,双膝以下发沉。现为求救治,求诊于我处。

刻下症:反复胸闷,上四层楼即感到严重胸闷,必须停下来休息,伴全身乏力、双膝以下发沉,全身怕冷(4-5年),双手冷,平时需比别人多穿1-2层衣服;口干(1年),午睡时常因口干而醒,喜热饮;夜间可平卧,无心悸;大便日1次,大便溏稀(10年);夜尿2次,无尿频尿急。  

既往史:2014年9月6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于冠脉回旋支植入支架1枚。

辅助检查:冠脉CTA:左冠脉回旋支中段重度狭窄80%,前降支狭窄22%,右冠脉中段中远段重度狭窄99%。

查体:体型微胖,舌淡,苔中间黄厚腻,脉弦滑。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说:“九痛丸,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九痛丸的方证是:胸闷或胸痛,遇寒诱发或加重。本案患者症见:胸闷,全身怕冷,平时需比别人多穿1-2层衣服。符合九痛丸方证,故方证辨证为九痛丸证。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说:“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又《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中说:“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逆汤主之。”《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治第十二》:“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四逆汤的方证为下利清谷,或大便溏稀,腹部胀满,怕冷,四肢厥逆,凉过肘膝关节,身体疼痛,舌淡胖而滑,脉沉细。四逆汤的主要方证为:手足厥冷(过肘、膝关节),下利清谷,脉沉迟。本案中患者大便溏稀10年,全身怕冷,双手冷,双膝关节以下发沉。符合四逆汤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四逆汤证。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说:“百合病渴不差者,栝楼牡蛎散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瓜蒌牡蛎散的方证为:口干、口渴。本案患者口干1年,午睡时常因口干而醒,符合瓜蒌牡蛎散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瓜蒌牡蛎散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胸痹 下利 九痛丸证 四逆汤证 瓜蒌牡蛎散证。

治疗:方用九痛丸合四逆汤合瓜蒌牡蛎散。

       党  参15g,干  姜15g,吴茱萸15g,黑顺片20g(先煎)、 炙甘草15g,天花粉18g,煅牡蛎18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

复诊(4月24日):患者诉胸闷、全身乏力、双膝以下发沉均痊愈,爬长城后无胸闷、全身乏力、双膝以下发沉。患者自述服中药汤药3剂后明显好转:原先全身乏力、双下肢发沉,走1-2公里必须坐下休息,现在走4-5公里无全身乏力或双膝以下发沉。全身怕冷好转50%-60%。大便溏稀10年,服药3剂后大便即成形。口干好转90%,近1周仅发作1次口干,程度、时间均较前减轻。

按语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说:“九痛丸,治九种心痛。附子三两(炮),生狼牙一两(炙香),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一两。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因现今药房无生狼牙、巴豆,故取余四味药为方。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按此方:“九痛者,一虫、二注、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去来痛是也。而并以一药治之者,岂痛虽有九,其因于积冷结气所致者多耶。”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亦说:“痛虽有九,而心痛不离于寒,故以姜附为主,而降浊去风逐滞补虚次之。”清·程林《金匮要略直解》中论:“心痛虽分九种,不外积聚、痰饮、结血、虫注、寒冷而成。附子、巴豆,散寒冷而破坚积;狼牙、茱萸,杀虫注而除痰饮;干姜、人参,理中气而和胃脘,相将治九种之心痛;巴豆除邪杀鬼,故治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冷气上冲,皆宜于辛热,辛热能行血破血,落马坠车,血凝血积者,故并宜之。”笔者临床体会到九痛丸的方证是:胸闷或胸痛,遇寒诱发或加重。本案患者症见胸闷,全身怕冷,平时需比别人多穿1-2层衣服。符合九痛丸方证,故用之以温阳散寒,宣痹止痛。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说:“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四逆汤方,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又《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中说:“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逆汤主之。”《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治第十二》:“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下利腹胀满,里有寒也,身体疼痛,表有邪也。然必先温其里而后攻其表,所以然者,里气不充则外攻无力,阳气外泄则里寒转增,自然之势也。而四逆用生附,则寓发散于温补之中。”清·徐大椿《伤寒论类方》总结:“四逆、理中,皆温热之剂,而四逆一类,总不离干姜,以通阳也,治宜下焦。理中一类,总不离白术,以守中也,治宜中焦。余药皆相同,而功用迥别。”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中说:“内拘急四肢疼者,亡津液,而骨属不利也。下利厥逆而恶寒者,亡阳而阴寒内盛也。四逆汤渐以散寒回阳而敛津液者也。”清·唐容川《伤寒论笺注补正》:“大汗出,为表阳虚,热不去,为阳气外越。内拘急,为阴气内盛。四肢疼,为阳虚不能四达。又下利,为下焦之生阳下泄。厥逆而恶寒者,表阳脱于外,生阳泄于下也。以四逆汤主之,回表阳之外脱,救生阳之下陷。”笔者临床体会到四逆汤的方证为下利清谷,或大便溏稀,腹部胀满,怕冷,四肢厥逆凉过腕、踝关节,身体疼痛,舌淡胖而滑,脉沉细或沉迟。四逆汤的主要方证是:手足厥冷(过肘、膝关节),下利清谷,脉沉迟。本案中患者大便溏稀10年,全身怕冷,双手冷,双膝关节以下发沉。符合四逆汤方证,故用之以温阳止泻,温经散寒。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说:“百合病渴不差者,栝楼牡蛎散主之。栝楼根,牡蛎(熬)等分。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病变成渴,与百合洗方而不瘥者,热盛而津伤也。栝蒌根苦寒,生津止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洗之而渴不瘥,是中焦之营阴涣散,不能上供喉舌,而阳独亢之应。牡蛎静藏水底,有收摄真壬之象。栝蒌滋阴清热,且根性上蔓,是又升其清润于廉泉舌本者。加之服以米饮,则引入胃中,而胃液立起。”笔者临床体会到瓜蒌牡蛎散的方证是:口干、口渴。本案患者口干1年,午睡时常因口干而醒,符合瓜蒌牡蛎散方证,故用之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证总结  

九痛丸的方证是:胸闷或胸痛,遇寒诱发或加重。

四逆汤的主要方证是:手足厥冷(过肘、膝关节),下利清谷,脉沉迟。

瓜蒌牡蛎散的方证是:口干、口渴。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