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辨证治疗胆结石,胆结石食疗法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2025
04-24

中医辨证治疗胆结石,胆结石食疗法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中医治疗胆结石

中医治疗胆结石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方式。

 

辨证论治

 

一- 肝胆气滞型

– 症状: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可牵涉至肩背部,伴有嗳气、口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

– 治疗:主要是疏肝理气、利胆排石。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如柴胡、枳壳、香附等能疏肝理气,金钱草、郁金等利胆化石,从而缓解症状。

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一、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规剂量,仅供参考)

 

– 柴胡:6g

– 陈皮(醋炒):6g

– 川芎:4.5g

– 香附:4.5g

– 枳壳(麸炒):4.5g

– 芍药:4.5g

– 炙甘草:1.5g

 

二、功效

 

–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三、方解

 

– 柴胡:为君药,其性轻清升散,能疏泄肝郁,使肝气得以条达。

– 香附、川芎、陈皮、枳壳:为臣药。香附理气疏肝,川芎活血行气,二者配合增强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陈皮、枳壳可以理气行滞,和胃降逆,协助柴胡等药调理气机。

– 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相配,一散一收,既能疏肝,又能防柴胡过于升散而伤阴血;同时和甘草配伍可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 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和中。

 

四、用法

 

– 煎服法:把药物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左右,先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煎煮20 – 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煎煮一次,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轻重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和用法。

二- 肝胆湿热型

– 症状:右上腹疼痛剧烈,呈持续性,伴有高热、寒战,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口苦口臭,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 治疗:治法为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常用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茵陈、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通腑泻热,柴胡、黄芩等清肝胆热,半夏、生姜等和胃止呕,有助于改善病情。

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一、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规剂量,仅供参考)

 

– 茵陈:18 – 30g

– 栀子:9 – 12g

– 大黄(后下):6 – 9g

– 柴胡:12 – 15g

– 黄芩:9 – 12g

– 芍药:9 – 12g

– 半夏:9 – 12g

– 枳实:9 – 12g

– 生姜:15g

– 大枣(擘):4枚

 

二、功效

 

– 清热利湿,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兼少阳阳明合病,症状包括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黄赤等。

 

三、方解

 

– 茵陈蒿汤部分

– 茵陈:为君药,能清热利湿退黄,使湿热从小便排出,是退黄的关键药物。

– 栀子:为臣药,清热泻火,通利三焦,协助茵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同时清泻心中烦热。

– 大黄:为佐药,泻热逐瘀,通利大便,使湿热瘀滞从大便排出,是黄疸治疗中“通腑利胆”的体现。

– 大柴胡汤部分

– 柴胡:为君药,和解少阳,疏泄肝胆之气,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

– 黄芩:为臣药,清泄少阳郁热,与柴胡配伍,和解少阳。

– 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同时和大黄等药配伍可以防止热邪伤阴,并且能缓解腹部挛急疼痛。

–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半夏还能燥湿化痰。

– 枳实:行气消痞,破气除满,与大黄配伍增强通腑泻下之力。

– 大枣:调和脾胃,缓和药性。

 

四、用法

 

– 煎服法:将除大黄外的药物加水适量,浸泡30 – 60分钟,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20 – 30分钟。加入大黄后再煎煮5 – 1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煎煮一次,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 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尤其大黄后下时间要注意,因为后下能更好地发挥其泻下通腑的作用。

三- 瘀血阻滞型

– 症状:右上腹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 治疗:采用活血化瘀、利胆化石的方法。血府逐瘀汤加减是常用方剂,其中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配合金钱草、鸡内金等利胆化石,来减轻疼痛并促进结石排出。

 血府逐瘀汤加减是常用方剂,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一、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规剂量,仅供参考)

 

– 桃仁:12g

– 红花:9g

– 当归:9g

– 生地黄:9g

– 川芎:5g

– 赤芍:6g

– 牛膝:9g

– 桔梗:5g

– 柴胡:3g

– 枳壳:6g

– 甘草:3g

 

二、功效

 

–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要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证,如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三、方解

 

– 桃仁、红花:为君药,活血化瘀,二者相须为用,增强化瘀之力。

– 当归、川芎、赤芍、牛膝: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牛膝引血下行,四药辅助君药加强活血化瘀之功,且牛膝还能通利血脉,引瘀血下行。

– 柴胡、枳壳、桔梗:为佐药。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枳壳行气宽胸,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三药一升一降一疏肝,使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

– 生地黄、甘草:为使药。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以防诸药温燥太过伤阴;甘草调和诸药。

 

四、用法

 

– 煎服法:将上述药物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左右。先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煎煮20 – 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煎煮一次,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 实际应用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用法。比如对于体质较弱者,活血化瘀药物的剂量可能会适当减少。

针灸推拿

 

– 针灸穴位如日月、期门、胆俞等,可以调节胆道功能,缓解疼痛。推拿手法也可以通过刺激胆囊附近区域,促进胆汁排泄,辅助治疗胆结石。

 

食疗辅助,以下是一些胆结石的食疗方法:

 

一、金钱草粥

 

– 材料:金钱草30克(鲜品6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 做法:先将金钱草煎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快熟时加入适量冰糖。

– 功效:金钱草有清热利湿、排石解毒的作用,此粥适用于胆结石患者湿热蕴结型,可辅助改善症状。

 

二、玉米须茶

 

– 材料:玉米须30 – 60克。

– 做法:将玉米须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

– 功效:玉米须有利尿、利胆的功能,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帮助减轻胆结石引起的炎症。

 

三、茵陈蒿煲粥

 

– 材料:茵陈蒿30 – 6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 做法:把茵陈蒿洗净,加水煎汁,去渣后与粳米一起煮粥,粥成后加白糖调味。

– 功效:茵陈蒿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对于胆结石伴有黄疸的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四、核桃粥

 

– 材料:核桃仁50克、粳米100克。

– 做法:将核桃仁捣碎,与粳米一起煮粥。

– 功效:核桃仁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可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形成,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有利于胆结石的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食疗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替代医学治疗。如果胆结石症状严重,如出现剧烈腹痛、黄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 可食用一些利胆的食物,如玉米须、金钱草煮水饮用,或食用乌梅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胆结石的治疗。不过,中医治疗胆结石对于结石较大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可能效果有限,必要时还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