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衡道学习笔记】易误诊为淋巴瘤的反应性淋巴结病
2024
05-07

【衡道学习笔记】易误诊为淋巴瘤的反应性淋巴结病

本系列笔记根据【衡道病理】淋巴瘤体系课程整理,本文依据朱雄增老师第二讲内容整理,希望帮到大家。

易误诊为淋巴瘤的反应性淋巴结病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临床医生容易误诊为淋巴瘤的疾病,比如Castleman病、结节病、Rosai-Dorfamn病(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SHML)等;一是病理医生容易误诊为淋巴瘤的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Kikuchi病、猫抓病、皮病性淋巴结炎、自身免疫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等。

Castleman病

纵隔/腹腔淋巴结肿大,临床容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

Castleman病的3个类型:局限性玻璃样血管型Castleman病(HV-CD)、局限性浆细胞型Castleman病(PC-CD)、多中心性Castleman病(MCD)。

Castleman病现代分类:非HHV8相关:单中心局限性玻璃样血管型Castleman病、单中心局限性浆细胞型Castleman病、多中心局限性浆细胞型Castleman病;HHV8相关:不伴有浆母细胞淋巴瘤(HHV8 MCD)、伴有浆母细胞淋巴瘤(HHV8 PBL)。

局限性玻璃样血管型Castleman病(HV-CD)

1.淋巴结包膜增厚,淋巴窦减少或消失;

2.滤泡:生发中心萎缩,异常玻璃样血管穿入,套区细胞增生侵入生发中心,同心圆排列,将萎缩的滤泡分隔成一个或多个,生发中心内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常显著增生(CD21阳性)还可能发生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3.副皮质区:高度富于血管,血管壁也可玻璃样变,血管间为密集小淋巴细胞,通常无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可见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增生(CD123 )。

 

局限性浆细胞型Castleman病(PC-CD)

1.淋巴结滤泡散在分布、套区存在、淋巴窦完整;

2.副皮质区和髓质大量成熟浆细胞增生,约半数浆细胞Lambda 、Kappa-,当Kappa 时不考虑本病;

3.血清IL-6常升高。

多中心性Castleman病(MCD)

与局限性浆细胞型Castleman病(PC-CD)相似;套区界限模糊,滤泡溶解;

浆细胞和浆母细胞可有非典型性(可进展为浆母细胞淋巴瘤),淋巴窦仍存在,血管明显增生,浆细胞和浆母细胞Ig为多克隆性(是其不诊断淋巴瘤的原因)。

 

不伴有浆母细胞淋巴瘤(HHV8 MCD)

相似于多中心PC-MCD,浆母细胞可以位于生发中心内和生发中心外,当浆细胞聚集于生发中心内外时可形成所谓的微淋巴瘤;浆母细胞表达单克隆IgM和Lambda、表达HHV8、潜伏核抗原1(LANA1、ORF73)和IL-6;Ig为多克隆或单克隆。

伴有浆母细胞淋巴瘤HHV8 PBL

当非典型浆母细胞弥漫成片时,诊断为Castleman病伴浆母细胞淋巴瘤;浆母细胞表达IgM/Lambda、LANA1、IL-6;此时Ig为单克隆。

Castleman病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如下图)、卡波西肉瘤、混合细胞的霍奇金淋巴瘤、大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

案例:本例为Castleman病的基础上发生了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结节病

20-40岁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呼吸道症状(咳嗽、气急、胸痛),可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和盗汗;

90%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对称性肿大或肺累及;皮肤、眼、浅表淋巴结、肝、脾、骨等也可累及;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升高,Kveim实验阳性(将病人病变组织注入病人皮下会出现同样的皮下病变)。

 

结节病病理学:

肉芽肿境界清楚,由上皮样细胞组成,散布一些多核巨细胞、浆细胞和纤维细胞组成;肉芽肿的中央无坏死,偶尔有纤维素样坏死灶;多核巨细胞可为异物型或Langhans型;胞浆内包涵体(星形小体、Schaumann小体、草酸钙结晶和Hamazaki-Wesenberg小体)。

 

Rosai-Dorfamn病(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SHML)

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男性稍多;多个淋巴结(尤其颈部)肿大;40%病例累及结外(上呼吸道、皮肤、眼眶、涎腺、软组织、CNS);大多数月至数年后可自发性消退。

病理学:

l淋巴结包膜增厚,纤维化;

l淋巴窦显著扩张,充满特征性组织细胞(明区),该组织细胞体积大,胞浆非常丰富直径为小淋巴细胞核6-12倍,因该组织细胞功能缺陷,可见淋巴细胞游入组织细胞中;

 

l髓质的索和窦内大量浆细胞(暗区);

l组织细胞:CD163 、CD68 、S-100 ,溶菌酶(Lys)-/弱 ,CD1α-、Langerin-、Cd21-、CD35-。

鉴别诊断:

组织细胞肉瘤(HS)、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转移性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M)

青少年最常见;由EBV感染后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增大和脾肿大(50%);白细胞增高(12-25×/L)、淋巴细胞占60%,非典型淋巴细胞占10%-20%(95%为T细胞);血清monospot试验 ,EBV抗体 。

 

病理学:

病变早期,单核细胞样B细胞增生伴反应性滤泡细胞增生,淋巴窦存在;继之免疫母细胞、浆母细胞和浆细胞弥漫增生,正常结构不易辨认;增生细胞CD20 ,但阳性强度不一(因一系列不同时期的B细胞增生,故出现表达强弱不一),CD30 、LMP1 、EBER 。

 

鉴别诊断: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霍奇金淋巴瘤(HL)、药物诱导性淋巴结炎、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CMV)和HHV-6感染。

Kikuchi病

年轻女性(平均年龄25.5岁),多见亚洲人;淋巴结肿大(尤其颈部淋巴结),单个,偶多个,最大直径<2cm;常伴发热和触痛;1-4个月内自行消退,偶可复发(<4%)预后良好。

1.增生期:RFH/RPH背景上多个互相不相连的斑片状受累区,由增生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组成;淋巴细胞为CD3 、CD4 的T细胞;组织细胞胞浆丰富,常吞噬细胞碎屑、核呈新月形、扭曲或印戒样,CD68 、MPO (需要与髓系肉瘤鉴别);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胞浆中等量,CD123 ;单个细胞坏死,核碎屑;缺乏中性粒细胞。

 

2.坏死期:斑片状受累区可融合成不规则地图状坏死;中央坏死区嗜伊红凝固性坏死,混有许多组织细胞和核碎屑;周围为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CD3 、CD8 );外层为淋巴细胞和免疫细胞。

 

3.消退期:坏死灶被纤维和肉芽组织替代,出现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

鉴别诊断: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T细胞淋巴瘤(PTCL)、系统性红斑狼疮(SLE)、Kawasaki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LE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颊疹、盘形疹、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学改变、免疫异常和抗核抗体;

病理学:同Kikuchi病,但可见苏木素小体(HB),为10um的均一紫色小体,分布于坏死灶内或附近。此外,如存在大量浆细胞、明显RFH、血管炎、包膜或包膜周围炎,应疑为SLE。

 

Kawasaki病

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主要累及5岁以下亚洲儿童的罕见性疾病;临床上分二期:第一期:高热至少持续5天以上;眼结膜炎;皮疹;四肢远端病变;口腔粘膜炎和淋巴结肿大。

第二期:脱皮,尤其手和足;关节痛;腹泻、呕吐或腹痛;

如不治可发生血管炎,威胁生命,静脉内注射r球蛋白和/或高剂量阿司匹林可治愈。

病理学:地图样纤维素坏死、核碎片、伴中性粒细胞浸润纤维素性血栓,常超出坏死区,动脉炎。

猫抓病(CSD)

汉塞巴尔通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好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猫或其他小动物抓伤或咬伤病史;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结痂;1-3周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窦和滤泡间区大量单核细胞样B细胞增生,散在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化脓性肉芽肿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和星形,中央为中性粒细胞碎屑和纤维素样性坏死,周边为栅栏排列的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少或无;浆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增生。

鉴别诊断:结节硬化性霍奇金淋巴瘤(NSCHL)、结性病肉芽肿、耶尔森菌感染。

皮肤病性淋巴结炎(DL)

皮肤的良性或恶性病变引起的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成年男性,男女比例2:1;皮肤瘙痒,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腋窝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部分患者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病理学:

淋巴结轻-中度增大,质坚实,切面灰黄至浅棕色,可有黑色条纹,低倍镜下淋巴副皮质区显著扩大,表现为结节性、不规则或弥漫性感染区;增生的细胞由交指树突细胞(IDC增生为主)、Langerhans细胞(LC)和组织细胞(HC)组成;

**IDC:s-100 、CD1α-、Langerin-;LC:s-100 、CD1α 、Langerin ;HC:CD163 、CD68 、Lys 。

病变内淋巴细胞大多为CD3 、CD4 辅助T细胞,有些T细胞CD7-;无论良恶性皮肤病的淋巴结内都可有一些散在的,核呈脑回状的小淋巴细胞;当脑回状小淋巴细胞出现非典型性和核分裂象,呈簇状或片状分布时,应考虑为MF/SS累及淋巴结。

自身免疫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ALPS)

大多数由Fas、FasL或caspase基因胚系突变,少数由Fas基因体细胞杂合性突变引起淋巴细胞凋亡受阻,导致淋巴细胞增多、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肿大、高r球蛋白血症和自身免疫现象。

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全身淋巴结肿大,自身抗体阳性反应,循环中CD4-、CD8-T细胞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学:

淋巴结副皮质区高度增生,增生的细胞由免疫母细胞、浆细胞和中等大的透明细胞组成;增生的细胞为CD3 、D4-、CD8-、CD45RO-、CD57 的T细胞,TIA1 、perforin ;浆细胞为多克隆性。

病理视频资料因为稀少,所以宝贵,小编也在搜罗各种病理视频资源,有想法的宝子们可以加入【病理科桃子视频资料】群,把稀缺的视频资源领回家吧!资料会不定期更新喔~~~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