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壁平滑肌过度增生所致凸起宫体表面的肿块。它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30~50岁的妇女,尤多见于不孕者。属中医“癞痕”、“崩漏”等范畴。
病因:一般由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积所致;或由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外因寒气客于子门,瘀血凝结,蕴久化热,与内湿相合,阻以留止,日益增大而起。可能与雌激素刺激有关。
症状: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出血不止,白带多,小腹疼痛,小腹可触及到光滑肿块等症状和体征。子宫肌瘤在生长过程中常发生一种或多种继发性变,如透明性变、囊性变、坏死、钙化、癌变(约占10%)。
方剂仅供参考学习,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疗机构。
1,桂苓桃仁丸
【组成】桂枝10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赤芍药10克,鳖甲10克,卷柏10克,艾叶10克,青皮10克,川续断10克,黄芪10克,生牡蛎30克,黄柏6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服3次,温开水化服。连服1个疗程,每个疗程1.5~3个月。月经来潮时停止服药。每1个疗程后进行检查,如正常即可停药,未正常则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
【功能】活血化痰、益气补肾、软坚散结。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2.参芪金母丸
【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天花粉30克,知母30克,鸡内金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水蛭30克,白术24克,生山药60克,鳖甲45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殿,每日早、晓饭的各服1丸,温开水送服。
【功能】补益脾骨、活血化瘀、消癓散结。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3.化瘀消癓丸
【组成】当归30克,川芎9克,三棱9克,文术9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鳖甲(醋制)12克,千金子6克,三七参6克,木香6克,沉香3克。
【制法】蜜九。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取,每次取1丸,每日服2次,用黄酒送下。
【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消癓。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4.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桃仁(去皮尖)15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日筛,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早、晚饭前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化瘀、消癓散结。
【主治】子官肌瘤,瘀滞型。
【附记】引自李文亮(千家妙方)。言庚孚云:“本方源出于《金匮要略》,治疗子宫肌瘤,用之甚效,乃为余深得仲师之训也。炼蜜为丸,药力和缓,使瘀化病除固不伤正。”
5.化瘤丸(一)
【组成】桂枝12克,桃仁12克,赤芍药12克,海藻12克,牡蛎12克,鳖甲12克,茯苓18克,丹皮18克,当归尾18克,红花75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2丸,每日服2~3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李文亮《千家妙方》甘肃省中医院方。屡用效佳。
6.消瘤膏
【组成】苏木18克,土元(烤熟)2个,干漆15克,牛膝(酒炒)15克,牙皂15克,白胡椒9克,三棱(酒炒)30克,肉桂30克,文术(酒炒)30克,木香30克,鸡骨炭30克,京丹(炒)30克,细辛12克,硇砂12克,元寸1.5克。
【制法】膏药。上药分别炮制合格后,共研细末,用文火熬香油1000毫升,至油滴水成珠时,加人药末,约煎20分钟后,再下丹,以油提出连绵不断为度。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布1块,取膏药60克,用温水温软后,摊在布上,将患处用黄酒洗净贴上膏药。保留半个月,不愈再贴。
【功能】活血化瘀、温阳消藏。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7.桂红散
【组成】桂枝4.5克,红花4.5克,茯苓9克,丹皮9克,桃仁9克,赤芍药9克,当归尾9克,乳香9克,没药9克,香附6克,三棱6克,莪术6克,牡蛎12克,鳖甲12克,海藻12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克,每日服2~3次,饭前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再续服下1个疗程。
【功能】活化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白《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8.昆仁散
【组成】生苡仁30克,昆布30克,当归尾12克,王不留行12克,桃仁12克,川续断12克,甲珠9克,三棱9克,莪术9克,香附9克,牛膝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克,每日服2~3次,饭前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利湿软坚。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厚用效佳。
9.龙肝口服液
【组成】伏龙肝60克,炙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茯神10克,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当归身10克,远志10克,潞党参15克,杜仲炭15克,煨木香5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7枚。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个月为1疗程。
【功能】益气温中、养血安神。
【主治】子宫肌瘤,伴脾虚失眠等症。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有效。
10.参棱口服液
【组成】党参30克,三棱30克,莪术6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牛藤15克,甘草9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益气健脾、破瘀消猿。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1.加昧生化丸
【组成】当归24克,川芎15克,炙甘草3克,炮姜3克,桃仁9克,益母草30克,炒芥穗9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殿3次,温开水送下,饭前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养血益气,兼软坚散结、温经通络。
【主治】子宫肌瘤及子宫肥大症。
【加减】有结节者,加三棱6克,莪术6克,肉桂6克;经期出血量多者,可酌情加减用之。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张玉芬方。屡用效佳。
12.化瘀丸
【组成】丹参15克,赤芍药15克,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酒香附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夏枯草15克,坤草1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树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活血理气、化瘀软坚。
【主治】子官肌瘤伴有月经紊乱,经量增多或淋漓不断等症。
【加减】脾虚湿阻,症见带下量多、色黄,阴痒便溏者,加太子参15克,乌药10克,荔枝核10克,生苡仁15克。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杨惠华方。屡用效佳。
13.消瘤丸(一)
【组成】炮山甲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茯苓10克,赤芍药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栖州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胶10克,每日服2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软坚散结、行血化瘀。
【主治】子宫肌瘤伴月经失调等症。
【加减】气滞者,加制香附10克,王不留行15克:阴虚肝旺者,加白芍药10克,麦门冬10克,北沙参10克,王不留行15克:气血两虚者,加党参15克,炎黄芪15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15克。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林浩然方,屡用效佳,
14.归术散
【组成】当归10克,炒白术13克,生苡仁13克,茯苓13克,柴胡13克,白芍药13克,川芎10克,皂刺10克,陈皮10克,丹参30克,煅瓦楞子30克,广木香18克,甘草3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理气活血、健脾软坚。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5.化坚丸
【组咸】当归10克,桃仁10克,三棱10克,香附10克,王不留行12克,莪术12克,夏枯草15克,生贯众15克,天葵子15克,川续断15克,昆布30克,生牡蛎20克,海藻2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2~3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6.化瘤丸(二)
【组成】紫河车60克,鹿角胶30克,海藻60克,朝鲜参30克,龟板胶30克,昆布60克,炙黄芪60克,甘枸杞60克,黄精60克,白术60克,山萸肉60克,当归30克,醋艾叶30克,老棕炭30克,槐蘑60克,陈阿胶30克,地榆炭60克,白蔹30克,炒枳壳30克,大熟地30克,苏木60克,炒建曲30克,杭白芍30克,紫草30克,白蒺藜60克,玉蝴蝶60克,威灵仙30克,黑芥穗300克。
【制法】醋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用米醋合为小丸,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服3克,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调补气血,兼化肌瘤。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祝谌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屡用效佳。
17.阿魏化痞膏(一)
【组成】大蒜60克,香附60克,大黄60克,川乌60克,三棱60克,当归60克,莪术60克,穿山甲60克,白芷60克,使君子60克,川厚朴60克,蓖麻子60克,木鳖子60克,草乌60克,蜣螂虫60克,胡黄连60克,乳香9克,没药9克,芦荟9克,血竭9克,阿魏60克,樟脑45克,雄黄45克,肉桂45克。
【制法】膏药。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后八味药单放,先将大蒜等前十六味,酌予碎断。另取麻油7200毫升,置于铁锅内,将大蒜等倒人炸至变枯黄色时,捞除残淬,取油过滤,即为药油。
再炼油:根据下丹方式不同要求依法炼油。下丹方式分火上下丹、离火下丹两种。再依常法去火毒。然后将单放雄黄轧为细粉,乳香、没药、芦荟、血竭、阿魏、肉柱等六味,共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细罗。取雄黄维粉置乳钵内,依次与乳香等六味组粉配研均匀后,再将樟脑适当研细,同雄黄、乳香等细粉和匀过罗,即成细料。取膏油7200克,加热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晾温,对入细料搅匀。再将膏药油分摊于布背上,微凉,然后向内对折。分装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温热化开,贴于胸口或脐上,
【功能】消积化痞。
【主治】积聚痞块,胸胁胀满,肚腹疼痛以及妇女癓瘕,血块和肝脾肿大等症。
【附记】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屡用效佳。
18.消瘤丸(二)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30克,露蜂房30克,半枝莲30克,木慢头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皂角刺30克,白术30克,制香附30克,陈皮3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第,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消热解毒、活血消瘀、软坚化结。
【主治】妇科各种肿瘤。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陈秀廉方。屡用效佳。
19.代刀化癓丸
【组成】丹皮30克,桂枝30克,赤芍药30克,白茯苓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生桃仁30克,红花30克,生水蚯50克,生牡蛎5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相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黄酒送下。
【功能】软坚散瘀。
【主治】子宫肌瘤。症见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净,服固经止血药而罔效,或经闭不行,小腹触及包块如桃、如拳等症。
【加减】身体消瘦伴纳差者,加炒白术30克,鸡内金30克:伴乏力、动则喘息者,减桃仁、红花,加生黄芪50克,当归30克;流血多而不止者,先止血,待血止后再服本丸。
【附记】引自秦世云《临证要方》。溪用效佳。
20.化癓回生片
【组成】人参(去皮)18克,肉桂6克,麝香6克,姜黄6克,丁香9克,花椒(炒炭)6克,虻虫(幼)6克,三棱6克,蒲黄(炒炭)6克,红花6克,苏木6克,桃仁9克,紫苏子霜6克,五灵脂(炒)6克,降香6克,干漆(煅)6克,当归12克,没药(炒)6克,白芍药12克,苦杏仁9克,香附(炒去毛)6克,吴茱萸6克,延胡索6克,水蛭(炒)6克,阿魏6克,茴香9克,川芎6克,乳香(炒)6克,高良姜6克,艾叶炭6克,益母草5克,熟地黄12克,鳖甲胶5克,大黄24克,竹节香附6克。
【制法】片剂。上药除阿魏、鳖甲胶、麝香、益母草外,熟地黄用少量开水泡胀,和泡液捣烂如泥,其余肉桂等三十味药切成粗粒,拌人熟地黄泥,低温干燥,研为细粉,过120目筛;益母草煎煮取液,浓缩成清膏:阿魏用水煮化滤去杂质;鳖甲胶用适量乙醇,隔水炖化;并将三者混合均匀,再与适量淀粉糊和乙醇搅拌均匀,作成黏合剂,与以上药粉按湿法制成颗粒,低温干燥后,重新研细粉,过100目筛。用50%~70%乙醇制成颗粒,低温干燥,并将麝香研细粉、过筛,串人干燥颗粒内,混合均匀,压片,片重0.52克,每片相当于原方全生药1克,制片369片,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4片,每日服2次。饭前温酒送服。
【功能】消癓瘕、化瘀血。
【主治】妇女产后瘀血攻心,癓瘕血痹,干血痨。
【附记】引自《重庆市中药成方制剂标准》.孕妇忌用。
21.消癓散
【组成】夏枯草100克,海藻100克,当归30克,香附30克,浙贝母30克,山慈菇30克,莪术300克,桃仁30克,柴胡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与口服。用法有三:一是每取药末30克,以米醋适量调和成糊状,外数于肚脐和两足心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二是取药散50~100克,煎水泡脚,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三是内服,日服2~3次,每次服5克,温开水送服。
【功能】清热化痰、行气散瘀、软坚消症。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程爵棠《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经验方。屡用有效,久用效佳。笔者临证,多在足部按摩后,即用此方泡脚,贴敷与内服,如上法施用,疗效会更好。
22.橘荔散结丸
【组成】橘核、荔枝核、川续断、小茴香、乌药、川楝子、海藻、岗捻根、莪术、制首乌、党参、生牡蛎、风栗壳、益母草各适量。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3次。半饥半饱时以温开水送服,若素体偏热或兼热象者以淡盐水送服。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服用,月经前3~5天停药,以3个月为1疗程,观察1~3个疗程。
【功能】行气散结、软坚敛涩、益气活血。
【主治】子宫肌瘤。
【附记】引自程爵棠《秘方求真》罗元恺方。经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再验证150例,结果症愈18例,有效111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6%。
23.宫肌瘤丸
【组成】桂枝、茯芩、赤芍药、桃仁、丹皮、蒲黄、五灵脂各等分。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或每丸重6克。
【用法】口服。于每晚格睡前服18克(或3丸),温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化瘀、消化痞散结。
【主治】子宫肌籀。
【附记】引自程爵棠《秘方求真》邓铁涛方。屡用效佳。
24.肌痛平时膏
【组成】当归150克,赤芍药200克,白芍药150克,川芎150克,三棱150克,莪术150克,香附100克,茯苓200克,桃仁150克,桂枝60克,生牡蛎200克,鳖甲胶300克,夏枯草300克,石见穿200克,党参100克,黄芪150克,青皮60克,陈皮50克,柴胡60克,炙甘草30克。
【制法】膏滋。上药除鳖甲胶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状,再将鳖甲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入清膏和匀,最后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收贮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取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
【功能】益气和血、散瘀消癓。
【主治】子官肌瘤。
【加减】如有内热较甚,如口干、尿黄、便秘者,去桂枝,加生地黄200克,牡丹皮150克,山栀100克:大便溏薄者,去当归,加白术150克,紫石英150克。
【附记】引自汪文娟《中医膏方指南》。屡用效佳,但至少需要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才能见效。
25.肌瘤经期膏
【组成】党参150克,黄芪150克,白术100克,白芍药300克,熟地黄300克,当归100克,香附100克,桃仁60克,川芎50克,仙鹤草300克,鹿衔草200克,三七100克,花蕊石150克,茜草150克,龟板胶150克,鳖甲胶150克,阿胶100克。
【制法】膏滋。上药除龟板胶、鳖甲胶、阿胶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状,再将龟板胶、鳖甲胶、阿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人清膏和匀,最后加红糖300克收膏即成。收贮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主治】子宫肌籀。
【加减】如出血量多且有血块者,去桃仁、川芎,加蒲黄100克,五灵脂150克;腹痛明显者,加川楝子150克,延胡索150克:腹冷形寒者,加艾叶60克,肉桂30克,附子30克。
【附记】引自狂文娟《中医膏方指南》。屡用效佳。必须指出:在服药前应进行确诊,必要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赔误病情。
26.香槟膏
【组成】香附60克,槟榔6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芜荑60克,莱菔子60克,青皮60克,大黄60克,山甲60克,干姜60克,巴豆60克,元胡60克,使君子60克,南星60克,阿魏90克,沉香15克,木香15克,丁香15克,芦荟15克,硫黄15克,雄黄15克,青粉30克。香油5000毫升,樟丹1860克。
【制法】膏药。先将香油熬沸,离火下樟丹搅匀煞成膏药,再将上药研成细末掺入膏药内搅匀即成。摊于布帛上,向内对折,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微火熔开贴于肚脐上。
【功能】消积化痞、散瘀解毒、理气消癓。
【主治】腹中食积痞块,胸胁胀满,肚腹疼痛以及妇女癓瘕血块。
【附记】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天律达仁章经验方。质用效佳。孕妇勿贴。
27.昆布膏
【组成】昆布30克,全当归30克,红花30克,金银花30克,三棱30克,白芥子30克,莪术30克,胡芦巴30克,生地黄30克,桃仁30克,大熟地30克,大黄30克,穿山甲30克,鳖甲30克,巴豆9克,黄连9克,漏芦9克,贝母9克,半夏9克,天南星9克,萆薢9克,海藻9克,蓖麻子9克,甘遂9克,乌头9克,大戟9克,胡黄连9克,阿胶9克,风仙子9克,芜花9克,海浮石9克,全蝎9克,威灵仙9克,槟榔9克,僵蚕9克,马钱子30个,大蒜30克,蜈蚣30条,木鳖子(去壳)30个,商陆240克,活鲫鱼1尾(重约250克),水红花子120克,麻油10000毫升,黄丹按季节用。
【制法】膏药。上药用麻油炸至黄黑色,去渣,加丹熬成膏后,再下油料:乳香、没药、血竭、阿魏各9克,麝香1克,共研细末,渗人膏中搅匀即成。摊于布帛上,向内对折,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温软化开,贴于肚脐上。
【功能】活血祛瘀、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腹中痞块,癓瘕血块。
【附记】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屡用效佳。孕妇忌用。
28.消痞块狗皮膏
【组成】高良姜9克,生地黄9克,枳壳9克,苍术9克,五加皮9克,桃仁9克,山奈9克,当归9克,川乌9克,陈皮9克,乌药9克,三棱9克,草乌9克,川军9克,何首乌9克,柴胡9克,防风9克,刘寄奴9克,牙皂9克,川芎9克,官桂9克,羌活9克,赤芍药9克,威灵仙9克,天南星9克,香附9克,荆芥9克,白芷9克,海风藤9克,藁本9克,川续断9克,独活9克,麻黄(去节)9克,甘松9克,连翘9克。
【制法】膏药,上药用麻油2000毫升,炸枯,去渣,下黄丹9000克搅匀成膏,再下以下细料药:阿魏30克,肉桂15克,公丁香15克,木香12克,乳香18克,没药18克,麝香1克,共研成细末,掺人膏内搅匀即成。摊于狗皮或布帛上,向内对折,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温热化开,贴于肚脐上。
【功能】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化痰散结。
【主治】腹中痞块,癓瘕血块。
【附记】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径阳大寺膏药方,屡用效佳。孕妇忌用。
29.二龙膏
【组成】活甲鱼500克,苋菜50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木香60克,沉香135克,肉桂135克,麝香1克,香油7500毫升,樟丹3120克。
【制法】膏药。先将前4味药用香油炸枯,去渣,下樟丹熬成膏药基质;再取乳香、没药及木香,共研细末,每1500克膏药基质中对人上细料30克,搅匀,摊膏;再将沉香、肉桂、麝香混合研细,每大张贴掺细料0.3克,中贴渗细料0.18克,小贴掺细料0.09克。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温热化开,贴于肚脐上。
【功能】活血化瘀、温化软坚、消症散结。
【主治】癓瘕痞块,婴儿积痞,肚腹胀痛,腹泻痢疾,干血痨症(子宫内膜结核)。
【附记】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方。屡用效佳,忌食生冷细腻食物。孕妇勿贴。
30.麝香化痞膏
【组咸】海风藤9克,生地黄9克,天南星9克,川芎9克,草乌9克,陈皮9克,莪术9克,赤芍药9克,独活9克,山奈9克,苍术9克,香附9克,桂皮9克,柴胡9克,乌药9克,桃仁9克,藁本9克,麻黄9克,大黄9克,当归9克,枳壳9克,荆芥9克,羌活9克,防风9克,三棱9克,续断9克,甘松9克,牙皂9克,乌药9克,川乌9克,五加皮9克,白芷9克,威灵仙9克,刘寄奴9克,高良姜9克,连翘9克。
【制法】膏药。上药用麻油2000毫升熬枯、去渣,先下净血余30克熔化,再下黄丹900克搅匀,熬成膏。再将阿魏30克,中安桂15克,公丁香15克,麝香3克,广木香12克,乳香(去油)18克,没药18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将药末掺人,搅匀,摊膏于狗皮上。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将此膏在温处烘热贴于患处。
【功能】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癓化积。
【主治】癫瘕积骤,痞满腹胀等症。
【附记】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31.消痞狗皮膏(一)
【组成】独蒜头30克,生川乌30克,京三棱30克,生地黄30克,木鳖子30克,胡黄连6克,白附子30克,生草乌30克,莪术30克,赤芍药30克,蓖麻子30克,生穿山甲30克,生大黄30克,栀子30克,川黄柏30克,川黄连18克,当归30克,蜣螂虫14个,官桂30克,大蜈蚣1条,香白芷30克。
【制法】膏药。上药用麻油2500毫升浸泡一宿,炸至枯黑,去渣,滤清,用黄丹(炒透)990克煞炼收膏。临用时,将后药7味研末和入搅匀;阿魏、樟脑、雄黄各60克,血竭、芦荟各21.9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用狗皮摊成膏药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温热化开,贴于小腹处。
【功能】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祛湿、消癓化积。
【主治】痞块血块,痞瘕集聚,小腹胀痛等症。
【附记】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32.消痞狗皮膏(二)
【组成】三棱45克,蓬莪术45克,生苡仁45克,山栀45克,秦艽45克,川黄连12克,大黄27克,当归27克,山甲40片,全蝎44个、木鳖子20个,巴豆10粒。
【制法】膏药。上药用麻油2000毫升熬枯去渣后,下黄丹750克,搅匀收膏,再加人下列细料:阿魏3克,阿胶3克,芦荟3克,麝香9克,乳香9克,没药9克。共研细末,掺人膏内,搅匀即成,摊膏。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在热茶壶上烘至暖烊,贴小腹处。
【功能】活血化瘀、消癓化积。
【主治】癓瘕血块积聚、腹胀疼痛等症。
【附记】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百日内忌酒色、气恼、劳心劳力及诸般发物。
33.阿魏化痞膏(二)
【组成】蓬莪术60克,三棱60克,大黄60克,穿山甲60克,白芷60克,木鳖子60克,大麻子60克,牙皂60克,栀子60克,胡黄连60克,芦荟3克,天竺黄3克,血竭3克,儿茶3克,轻粉3克,蜈蚣15克,阿魏120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麝香6克,冰片12克,巴豆60克。
【制法】膏药。先将莪术、三棱、大黄、白芷、木鳖子、大麻子、牙皂、栀子、胡黄连、巴豆等10味药用香油5000毫升熬枯、去渣,再入黄丹3500克熬炼成膏,再兑入穿山甲、芦荟、天竺黄、血竭、儿茶、轻粉、蜈蚣、阿魏、乳香、没药、麝香、冰片,共研细末,掺人膏内搅匀即成。摊膏,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温热化开,贴痞块上。
【功能】活血化瘀、软坚解毒、消癓散结。
【主治】妇女癓瘕血块,腹胀疼癌等症。
【附记】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孕妇忌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44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