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公开课
>>>第3714课<<<
吴雄志讲侯氏黑散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意思是,眼睛红少阳病的专药是菊花。这个一定要记下来。如果考虑这个病在少阳,患者表现为眼睛红,用菊花。
关于菊花用多大量,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柴胡换菊花,就是把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换菊花,头面加牡蛎,这就成了侯氏黑散。菊花和黄芩用4:1,40g菊花,10g黄芩,记住菊花的量,这个方菊花的量要大效果才好。
侯氏黑散这个方很好用。10g黄芩、40g菊花加30g牡蛎,头面加牡蛎;这个人是个脾虚的人,所以用桂枝、细辛、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还有养血的当归、川芎;火郁发之用桔梗、防风;然后风痰上扰,里面有白矾。这个方也好记,头面三味药——黄芩、菊花、牡蛎;这是一个肝郁脾虚的人,用桂枝、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细辛记得住就用,记不住可以不用;还有当归、川芎,用当归、川芎是因为肝体阴而用阳,逍遥散就有当归;剩下的药,记得住就用,记不住就不用,火郁发之,用桔梗、防风,这是张仲景的思路;痰因风动,风痰上扰,有味白矾,记不住也可以不用。痛风的情况下白矾必不可少,这个方还可用于痛风。
侯氏黑散的使用非常广泛。眼睛的病,如眼睛红、眼睛肿,大家常常记住一个方,杞菊地黄丸,那个是阴虚的。如果是脾虚的、脾虚有寒的,就是侯氏黑散。杞菊地黄丸是阴虚的,但还有很多眼睛的疾病,它是脾虚、脾虚有寒的,就是侯氏黑散。
举个例子,这个例子非常典型。我学生的婆婆得了视网膜剥脱,眼底有出血,看不见了,舌质淡,开侯氏黑散。她吃药大概就一两个星期,视力就恢复了,眼睛也好了。眼底出血就用菊花,菊花配黄芩,专门用于眼睛方面的问题,舌质淡就是人参、桂枝、白术、干姜,把干姜换成了炮姜,因为患者出血,所以用干姜炒炭,还有个牡蛎,是潜镇的药物。患者很快视力就恢复了。
再给大家讲一个病,我有一个患者,狼疮,怎么治效果也不好我就推荐他去找一个高手,但高手治了两年效果也不太好。后来,他说他现在狼疮急性发作,皮疹很多,得给他治疗一下。他给我发了照片,照片上眼睛通红,是虹膜睫状体炎。大家知道自身免疫病可以合并虹膜睫状体炎,于是我马上给他开了侯氏黑散,一个月下来好多抗体都转阴了,皮疹也都消失了,现在狼疮控制得特别好。
我没有用升麻鳖甲汤这些处方,就是因为抓住了他的独症——虹膜睫状体炎,红眼病犯了。既然虹膜睫状体炎是独症,那就奔着他的眼睛去,用黄芩、菊花、牡蛎。而这个思路的一个好处是,当他的眼睛病情缓解的时候,他的整个皮疹也就退下去了。大家知道,一般治狼疮都肯定不会考虑到这个方,都是考虑到青蒿鳖甲汤、升麻鳖甲汤。阴阳毒,升麻鳖甲汤,阳毒就指的狼疮,青蒿鳖甲汤也可以治狼疮。抓住它的独症的意思是,当常规套路没效果的时候,一个独症抓住了,这个病就缓解了,因为独症代表它的病机。
(学生:心中恶寒不足指的是什么?)
心中恶寒就是背心凉,背心凉是属于脾虚的一个独症。“背心四逆加参汤,加人参是因为脾虚。“背寒如巴掌大”,苓桂术凉”,甘汤,因为脾虚。“其背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加人参,是因为脾虚。“背寒者,真武汤去生姜加人参”,叫附子汤,加人参,因为脾虚。心中恶寒本身就是脾虚的一个指征。
侯氏黑散就是针对肝郁脾虚的人,它跟传统的辨证论治是不搭调的。因为这种人是看不到明显热象的,侯氏黑散是40g菊花、10g黄芩加桂枝、人参、白术、茯苓、干姜,有些人说这个处方不行,因为看不到热在哪。传统的辨证论治把寒和热对立起来了。我现在要的就是菊花配黄芩,菊花、黄芩治疗他的眼睛,他没有热也不怕,有细辛、干姜、桂枝。这个处方这些热药一中和,它就不寒了。如果接受的是中医刻板教育,对这肝郁脾虚的人是不开侯氏黑散的,开的是逍遥散,因为看不到热。
(学生:这个方还能治上焦其他疾病吗?)
这个方我用来治过胶质等肿瘤。有的耳鸣也可以用这个方,耳鸣不见得都是肾虚,这个方治不了肾虚的耳鸣。
但是它最特殊的就是眼睛,一定要想到这个方眼睛就记住两个:阴虚的要用杞菊地黄丸;如果这个人是偏寒的,是用侯氏黑散,偏寒也可以用黄芩、菊花,用上去效果好。菊花就是眼睛的专药,就是直接奔眼睛去的。如果偏寒,就是患者寒象很明显,把黄芩用酒炒一下。
(学生:用哪种菊花有讲究吗?)
这种情况一般都用杭白菊,这个方肯定是不用野菊花的,野菊花主要更偏于清热解毒、其他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菊花和黄芩是4:1,40g对10g,这个剂量很重要,这个方剂关键是菊花的剂量,40对10,这是它的原始配伍。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04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