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流传千古的失眠金方,出自医圣张仲景,让你昏头就睡,睁眼到天明
说文观心 说文观心 2024-05-03 21:22 重庆 听全文
以下这些症状,是否似曾相识:
早上起床身体无力,起床成为了困难事……
午睡30分钟,身体却仍然低迷,不睡午觉那就更挺不住……
夜里在床上浑身难受,有些时候睡着了但突然惊醒……
睡觉喜欢做梦,但是睡眠质量差,早上起来仍然在回想……
如果熬夜了,那么好几天都身体乏力……
经常心情出现郁闷,容易烦躁大怒生气……
如果你伴有这些症状,那么酸枣仁将会是你不二的首选!
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最早记录了酸枣仁,当中描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原组方:酸枣仁、 茯苓、知母、 川芎、甘草等五味药材组成,之后被清宫的御医所致拿来调配,调整为:酸枣仁、桂圆、百合、莲子、黄精、桑葚、茯苓、红枣、冰糖、蜂蜜,经过熬制成酸枣仁膏。
酸枣仁:味道偏酸,补肝益气,既能补气还能养血,中医角度一般用于调理肝胆脾、并且主要用于失眠烦躁;
再加上补血养心得桂圆和健脾的茯苓,调理肝脏身体自然轻松入睡;
黄精和桑葚滋阴补血,健脾理气,中医认为精血同源,体内的阴经和血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互相所转化的,那么他们两个分别在肝和肾,所以一般是肝肾一起补充调理。
桂圆、黄精、桑椹、茯苓四种食材共凑 “臣 药”;
百合和莲子适合于心火和虚火之人,症见于夜里梦多、半夜惊醒、身体瘙痒、小便浑浊等人群。
将上述食材搭配在一起,熬制15个小时装瓶,每天晚上入睡前的2小时左右喝2-3勺,不出一个月你会找回轻松入睡的感觉,轻松睡到天亮。
酸枣仁汤
安神剂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12g 知母6g 茯苓6g 川芎6g 甘草3g
功效:养心安神,滋阴润燥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目弦,口燥咽干,舌红,脉弦细。
方歌:
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服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酸枣仁:养心安神,敛汗
知母:清热除烦,滋阴润燥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参考处方:酸枣仁15~50克,川穹20克,茯苓15克,知母10克,甘草5克。
枣仁捣碎先煮,余药后下,汤成去滓,分三次,温服。
主症:虚烦不眠,心悸盗汗,头晕目眩,口渴咽干,脉弦细或细数。如焦虑、抑郁、失眠、嗜睡、癔病、梦游、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冠心病心绞痛、偏头痛等。
病机::血虚血滯,湿阻郁热。
治法:从营血不足,血行不利,三焦湿热,热扰心神四方面论治,重点以安神为主。
加减参考:
1、阴血不足加生地、玄参、麦冬。
2、瘀血为主加赤芍、桃仁。
3、湿阻为主加半夏、远志、菖蒲。
4、热象显著加栀子、淡豆豉、石膏、黄连。
5、心悸加龙骨、牡蛎。
6、盗汗加桑叶、牡丹皮、滑石、牡蛎。
7、眩晕痰湿重加半夏、竹茹。
8、气虚加人参、麦冬、五味子。
注:川穹少量能兴奋中枢神经,量大能抑制中枢神经,故要达安眠之效,川穹剂量宜重。
附:刘渡舟失眠验案:酸枣仁30克,川穹12克,知母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珍珠母30克,夜交藤15克。
此化裁及药量,可资借鉴,川穹12克,一般量照样起效。
附:失眠焦虑,焦虑失眠,中医一般要望、闻、问、切对症治疗,效果是理想的。若不方便看中医,自己简单调理,以下2方,可以一试。其方虽小,也是名家验方。
1、半夏10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
失眠原因很多,但见“阴阳违和、二气不交”者,即郁火内扰、阳不交阴之侯。半夏夏枯草各10克浓煎服之,即得安睡。此受《灵枢·邪客篇》”用半夏治“目不瞑”之启示。朱老对此方盛赞又加,并谓:若加珍珠母30克入肝安魂,则立意更为周全。(《朱良春用药经验集》P72)
2、百合30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
主治:长期失眠,神情不安,心悸、烦躁,舌质红,苔薄,脉弦。
其中百合清心安神,养阴润肺。《金匮要略》以百合为主治心神不宁的“百合病”;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两者合用,对不寐有良好治疗功效。如肝肾不足加枸杞子、制首乌;如虚烦、心悸不安加柏子仁、酸枣仁。此已故老中医魏长春经验方。(《邓铁涛中医简便廉验治法》P14)
人划线
#artContent h1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235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