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直肠癌分型及影像分期
2024
05-03

直肠癌分型及影像分期

作者:stari

来源:1影1世界

直肠癌分型及影像分期

直肠癌起源于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精准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免疫、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给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空间,患者生存率也极大提高。

直肠癌分型

大体分型(肉眼外观分型)

溃疡型,肿瘤表现不光整,表面观,类似火山口样的溃疡,有炎症、充血,可深达肌层,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恶性程度较高。

隆起型,肿瘤主体向肠腔突起,肿块增大时表面可有溃疡,向周围浸润少。

浸润型,肿瘤向肠壁各层浸润,局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病理组织学分型

腺癌,是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又可分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

腺鳞癌,相对少见的一类,肿瘤由鳞状细胞癌、腺癌细胞共同构成,主要位于直肠下段和肛管。

未分化癌,癌细胞呈片状,没有呈腺管样结构,细胞排列没有规则,预后较差。

内窥镜分型

增生型,肿瘤呈菜花样生长,突向肠腔内,表面凹凸不平,有溃烂、出血、坏死,恶性程度比较低。

狭窄型,肿瘤沿肠壁环形生长,容易引起肠梗阻。

恶性腺瘤型,肿瘤外观呈葡萄样,腺瘤恶变而来。

直肠癌分期

临床分期

直肠癌按严重程度及发展阶段,临床上分为0-IV期。

早期(0-I期),原发肿瘤仅局限于黏膜内或黏膜下层,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处脏器转移。

II期,原发肿瘤侵犯肠壁肌层,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处脏器转移。

III期,无论原发肿瘤侵犯深度,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没有远处脏器转移。

IV期,肿瘤转移至其它器官,远处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有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腹腔种植转移等。

TNM分期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黏膜内癌(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但未突破黏膜肌层)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肿瘤侵犯黏膜下层但未累及固有肌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结直肠旁组织

T4:肿瘤侵犯腹膜脏层或侵犯或粘连于临近器官或结构

T4a:肿瘤穿透脏层腹膜(包括肉眼可见的肿瘤部位肠穿孔,以及肿瘤透过炎症区域持续浸润到达脏层腹膜表面)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附着于邻近器官或结构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的肿瘤直径≥0.2mm),或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但存在任意数目的肿瘤结节。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有4枚及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影像学检查无远处转移

M1:存在远隔部位、器官或腹膜的转移

直肠癌影像诊断

影像学检查,对于直肠癌术前定位、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阶段,CT、MRI,平扫 增强扫描,可以发现肿瘤,并直接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周围受累情况、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范围,可以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相对而言,MRI在盆腔,在直肠癌诊断上更具优势。

MRI在扫描技术上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是定位,非常重要,第一步,矢状位,大FOV一组图像,显示直肠全貌,然后在此基础上,垂直于肿瘤长轴定轴位,平等于肿瘤长轴定斜冠状位。

其次,选择序列,大量研究图像对比认为,直肠癌MRI扫描前无需肠道准备,扫描序列选择,一般不需要脂肪抑制。一般应包含一个高分辨T2WI序列,3mm层厚。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序列,可以显示直肠壁的解剖结构。如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层;若有病变,可以显示肿块的位置以及侵犯的深度、周围累及情况等,所以,MRI对于直肠癌的显示能力非常好,目前广泛用于术前影像分期。

正常直肠影像解剖图,各层结构显示清晰。若有肿瘤,则正常解剖层次破坏,被肿块取代。

同行老师们已经总结出了,直肠癌影像诊断口诀:

DISTANCE

这里包含了直肠癌诊断的几个要点:

DIS,距离,是指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可分为直肠上段、中段、下段三个节段。

T,也就是肿瘤的T分期。

A,是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Anal complex)。

N,是指肿瘤N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

C,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是一个解剖的概念,也是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参照。

E,是指肿瘤壁外血管侵犯情况(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

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显示直肠上段肠管壁增厚,肿瘤侵犯但未穿透固有层,诊断直肠癌,T2期。

直肠癌T3期,肿瘤突破奖膜层,根据侵犯范围,又细分为三个亚型,如下图。

环周切缘(CRM)

近年来,肛肠外科的进展之一,是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直肠、直肠周围系膜脂肪、以及周围淋巴结等。

MRI术前检查可以明确肿瘤边缘和直肠系膜筋膜(MF)之间的关系,是治愈性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是否可行的解剖基础。

这里,手术切缘的解剖学标志,在MRI上就是直肠系膜筋膜,也就是环周切缘。

通过下图,可以形象地了解一下直肠周围的腹膜反折和直肠系膜筋膜(MF)的关系。

直肠系膜筋膜(绿线)与腹膜(黄线),低位直肠完全被直肠系膜筋膜覆盖。在直肠中部,在后侧和外侧被直肠系膜筋膜覆盖,在前侧被脏层腹膜覆盖(红线表示腹膜反折)。在高位直肠,腹膜从前面延伸到侧面,MF仅位于直肠系膜的背面。

腹膜在直肠上段的前壁反折向上,直肠中下段并没有腹膜覆盖。所以,腹膜反折线是一个影像学标志,主要涉及T4a的分期。

其下方,可看到直肠系膜筋膜,在轴位上,由于直肠周围脂肪组织的衬托,表现为直肠周围一圈细线样影。

DISTANCE,中的C,就是指CRM,研究表明,CRM<1mm,也就是肿瘤外缘最远处或可疑阳性淋巴结,距MF<1mm的话,则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

肿瘤浸润直肠周围脂肪间隙,肿瘤最外缘(中图)、淋巴结(左图、右图)累及到直肠系膜筋膜(MF),二者间距<1mm,表述为CRM ,提示直肠全系膜切除效果可能较差。

所以,MRI检查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评价CRM和肿瘤的间距。这是环周切缘的意义所在。

壁外血管侵犯(EMVI)

肿瘤穿透固层,直接侵犯至直肠壁外血管,继而发生远处转移,所以评估血管受侵情况非常重要。

MRI可以直接显示直肠周围血管受累情况,这就是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enous Invasion ,EMVI)。

肿瘤和血管的关系进行评分,没有累及为0分,可疑接触计1分,接触为2分,进入血管内为3分,血管被包绕破坏为4分,2分以下为EMVI阴性,3分以上为EMVI阳性。

所以,一份完整的MRI直肠癌诊断报告,应该包括这些内容:DISTANCE

也就是,肿瘤距肛缘的距离、TNM分期(环周切缘、腹膜反折、淋巴结及扫描范围内的转移情况)、壁外血管受累(EMVI)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