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湿病的治法(四)
2024
04-10

湿病的治法(四)

这节课开始访解湿病的几张方子,详细地讲解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临床应用。通过多年的临床总结,我们发现有这么一个规律,这几个方子写得非常有层次,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是按着由表及里的顺序,逐层给出的处方。

先看看麻黄加术汤,它是治疗风寒夹湿型的外感病。由于过多地用了空调,坐车、坐地铁吹了阴风,还有冰箱,过多地喝饮料,过多地吃水果,导致体内湿气盛,因此临床上见到的风寒感冒,夹湿的证型应该更多一些。脉表现是浮而涩,如果脉象把得不好,就看一下他的舌苔。《伤寒论》中基本没描写舌苔,我们可以补充一下诊疗手段,如果舌苔偏厚有湿的,就可以放手用麻黄加术汤。因此麻黄加术汤比麻黄汤应用的机会要更多一些,尤其最近我应用了很多,一般来说都是一剂热退。如果是单纯的风寒表实证,打喷嚏、流鼻涕、怕冷又发热,体格又是壮实的,当然要选择麻黄汤,一剂知一剂已,但确实需要感冒的前一两天就着手应用,这样的病例在临床上也能够见到一部分。吃完麻黄汤,按照桂枝汤方后注法、将息发汗法善后,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如果应用麻黄汤,出汗出多了,也很舒服,但是第二天表现没劲的话,可以服用一两副桂枝汤,或者三副桂枝汤。桂枝汤一方面是治疗风邪外感,另一方面也是一张补虚方。

临床见到的虚证有几种治疗方法。人体就像一个气球,气是鼓的,弹性很好的,很健壮、很有力量。如果人体虚,一种是中间的气不足了,这时候就要用健脾补气的方子来治疗,比如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那么如果气球表面有了小孔,很微小的孔,在缓慢地漏气,这时候就表现为自汗,多汗,乏力,那么这时候应该怎么补?就应该用桂枝汤。桂枝是解肌的,让肌肉变得恢复弹性,毛孔也就相应地恢复弹性;白芍是收缩的,是往里缩的,力量是往回的;桂枝是往外开的,一缩一合,就像打拳一样,只有缩回拳头再打出去才有力量,这样恢复毛孔的功能,也就相当于把气球表面的小孔补住,然后气会自己恢复,这样也就补虚了。

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桂枝汤是一张很好的补虚方,不仅能补气虚,加上龙骨、牡蛎还能补肾。如果是风寒感冒,打喷嚏、流鼻涕、怕冷又发热,这个病程拖了一两天或者两三天,我们前面讲丁“伤于寒者化为热”,感觉舌有微微的发红,变得有郁热了,这时候就用麻黄加知母汤来治疗。如果外有风寒,里面又有寒饮,表现为咳嗽、喘、喉中痰鸣,用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麻黄加术汤除了治疗风寒湿、杂气而致的外感病,还能治疗皮肤上散在的红色的丘疹、蚊虫叮咬的疙瘩,还有湿疹。有些中医爱好者可能不太知道,湿疹更多的表现是皮肤干燥,有一部分会流黄水,麻黄加术汤是治疗皮肤表面疾病的一个主方,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荨麻疹和一部分干燥型的牛皮癣,应用麻黄加术汤的时候都会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因为疹不厌透,麻黄汤就是“透”最好的方子,而且麻黄是止痒最好的一个药,无风不作痒,麻黄可以打开毛孔,把风邪祛除。治疗皮肤病没有那么快,一定要嘱咐患者,慢慢地服用,因为湿邪是黏滞、重浊的,用麻黄加术汤,它也是个发汗的方,一定要发小汗。不可能天天发汗,但是可以天天服药,让皮肤汗孔一点一点打开,一些干燥性的皮肤病和皮肤起的丘疹、湿疹、荨麻疹,只要把风散出去,这个病就痊愈了。

有一个证型不适合麻黄加术汤,我们在这里提出来,是什么?皮肤广泛性的红疹,有的伴有咽喉红,红得很厉害,这个类型麻黄加术汤就不适合,也可见于西医的猩红热。如果不适合,这个类型用什么方子治疗?我们就用银翘散,加上牡丹皮、赤芍、僵蚕、蝉衣来治疗。除了这个证型,其他的证型都可以用麻黄加术汤。也就是说皮肤的问题,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麻黄加术汤阵营,另一个就是银翘散阵营。如果红疹是密集的,伴着咽喉红肿热疼,这显然是温病,用伤寒的方子用对了也会有效,比如可以用葛根汤或者大青龙汤,但是显然没有后世温病的方子来得更快。如果用排除法,来了一个患者,皮肤有疙瘩,我们分不清是散在的还是密集的,那么就看看咽喉,如果咽喉红,我建议还是选银翘散;如果咽喉不红,那么就要用麻黄加术汤。因此麻黄加术汤的病位在皮,所以说我们治疗表皮的疾病,都要想到麻黄加术汤。

接下来看麻杏苡甘汤,麻杏苡甘汤也是祛湿的,它的病位在哪儿呢?它的病位在皮下,借用现代解剖学的名词,在皮下的结缔组织层。临床更多应用它来治疗扁平疣还有鸡眼。我们临床观察一下扁平疣,如果用电把它烧下去,或者用激光把它打下去,很快它又长出来,再次复发,跟肉皮一样颜色突起的。打下去还好说,还有一种扁平疣,是深入在皮肤里面,我们曾经用镊子夹住它往出薅,发现它有根。尤其鸡眼,你剜它,它会很深,透过皮肤,它的根在皮下组织。麻杏苡甘汤病位恰恰在这一层,因此临床要用这张方子,有一少部分可以用桂枝茯苓丸,但绝大多数都是用麻杏苡甘汤。

在治疗扁平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就是长时间地用药,喝到某一天,突然也许一洗脸,这些疣同时就都掉了。因此我们应用麻杏苡甘汤,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疗效。这张方子可以按原方的比例打成粗散,开水一冲,或者稍稍煎一沸,一开锅然后就喝。这个方子很好喝,没什么味道,只是有偏甜。后世的医生,连云港人民医院的李静老师还有个消疣经验方,薏苡仁80g,鸡内金15g,玄参10g,大青叶15g,板蓝根10g,紫草15g,桃仁10g,红花6g,郁金10g,牡蛎30g。这张方子也有效,但是效果没有麻杏苡甘汤快,尤其薏苡仁一副药里就有80g,很难熬,添水少了就成粥了,出不来汤,添水多了汤药太多,又没法喝,所以说煎药很困难。薏苡仁超过30g煎药就已经很困难了。另外麻杏苡甘汤可以治疗一部分肿瘤发热,尤其到下午发热加重的,还有一些慢性病的发热,也有应用的机会。

接下来看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的病位在哪儿?在肤,皮肤的肤。什么是肤?就是皮下脂肪这个层面,这是防己黄芪汤的病位。所以说防己黄芪汤证表现的更多的是身体的沉重,而疼痛是较轻的,以沉重为主要表现。身重什么意思?就是一种“水胖子”,尤其中年的妈妈们,吃得很好,但是不长个了,长哪儿?长肚子,长屁股,长得很大,又苦于穿衣服不好看,防己黄芪汤是一张很好的减肥方。

如果风湿进一步向里面侵入,侵入到肌肉,用什么方子?大家都知道桂枝本为解肌,原文也是这样讲的,“伤寒八九日”,就是说时间长了。这个八九日是一个虚指的代词,不是指实的,不是非得盯着第八天、第九天才用,如果这样就把书读死了。这时候就出现身体疼、不能自转侧、脉是浮虚而涩,就用桂枝附子汤。这个表现主要是肌肉痛,如果肌肉痛表现出有晨僵,晨僵也是肌肉的问题,肌肉僵硬,像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都有晨僵。也可能有的中医爱好者,不知道晨僵是什么,就是早晨起来活动困难,肌肉疼、关节疼,起床以后活动活动就会减轻了,这就叫晨僵。解除晨僵的最好的办法,用什么方子解决?就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和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在后面“中风历节病篇”还会详细讲到。我们在这里重点讲桂枝附子汤,是治疗肌肉疼。

白术附子汤的病位在哪儿?白术附子汤的病位主要是在骨,这时候已经到骨了,是治疗骨痛了。白术附子汤临床应用的一大指征,就是骨头疼、关节痛,还有一个大便排得不顺畅,白术附子汤又有一个别名,叫排脓汤。排脓汤有好几个,比如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当归散主要排肌肉里面的脓;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主要排腑里面的脓的;大黄牡丹汤也是排腑里面的脓;白术附子汤是排骨髓里面的寒湿,也就是排最里面的脓。这张方子某些人叫秘方,治疗化脓性脊髓炎,其实就是这张方子。方子中附子祛除深入骨髓里面的沉寒痼冷,白术把水分、湿去掉,病就会由骨髓通过腑,也可以叫脏邪还腑,通过大便、小便排出体外。

最后还有一张方子,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病位在哪儿?它在筋,甘草附子汤不是治疗骨疼,而是治疗骨节疼,治疗关节间的病。关节间的病,最常表现在哪些疾病?一种是由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痛,可以用到这个方子。我们临床可以应用它主要治疗什么病?主要是治疗尿酸过高引起的、属于偏寒型的痛风,痛风的表现都是红肿热疼,看起来都是这样的。这里的偏寒、偏热,不是指的局部红肿肿疼的地方的寒热,而是判断全身的体质,这一点一定要强调。痛风就用这张方子。区区四味药,治疗痛风效果非常好。

  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望诊、问诊、切诊,判断全身的体质属于热型的,用什么方子?用甘露消毒丹,去掉射干、薄荷,加上活络效灵丹。活络效灵丹有四味药,是当归、乳香、没药各10g,丹参30g,这是治疗热性痛风一剂知、二剂已的方子,吃上去就会有效。我们在临床应用很多,寒性痛风和热性痛风都见到过很多例,治疗的效果都非常好。方中附子温阳散寒、除痹止痛;白术燥湿健脾;桂枝温通经脉,把药引到筋上去,引到四肢末梢上去;甘草调和诸药,有收敛之功,因为不能都用散的,有三味是散的,再用一个收一点的,这叫三散一收,这是古人制方的制衡手段。甘草附子汤里面,就不再用生姜和大枣了,在《伤寒论》里面生姜和大枣重点是补津液、补营分的。因为这种疼很厉害,就不用和营养阴的药,而是温阳通经止痛,发挥疗效更快。

在这里举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有个患者,每天喝啤酒、吃羊肉,吃了很多,然后中风了。这个患者我以前讲过,主动脉夹层的那个患者就是他介绍的,都是十分信任我的。年龄不大,四十来岁,医院查出来脑梗之后,医院给他输了一天液,他后来出院,到我这里来。我给他开了《古今录验》续命汤,吃了一周,脑梗的症状明显好转,走道也利索了,说话也利索了,但是突然他的痛风犯了。因为这个人经常喝酒,体格又很健壮,就像鲁智深那种体格.是个热性体质,我果断地用了前面讲的甘露消毒丹加活络效灵丹。就这么个方子,应用下去,第2天就不疼了,7天还没吃完,吃完3天,他就说痛风完全好了,让我接着治脑梗。痛风他已经犯过好多次了,他不担心,知道疼也疼不死他;他刚四十来岁,怕半身不遂,生活质量就下降了,这个他受不了。所以他又接着吃《古今录验》续命汤。现在都已经好了,脑中风也好了,痛风也好了。到这里这几个方子的病位、病性、临床治疗和现代疾病应用都讲完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麻黄加术汤的病位主要在皮,比较轻浅,尤其治疗风寒夹湿的外感,用上就是一两副。如果要治疗皮肤病,就不那么快了,我们一定要嘱咐患者,慢慢地服用。麻杏苡甘汤的病位在皮下组织,疾病可见于扁平疣还有鸡眼等,就用麻杏苡甘汤,麻杏苡甘汤还可以煮散。防己黄芪汤病位是在肤,皮肤的肤,指的是皮下脂肪。临床上更多地用于减肥,或者身上感觉沉重,又出汗,又没劲,水胖子,见到这样的人的时候,就用防己黄芪汤。如果风湿进一步加深,到了肌肉层,表现为肌肉疼,就用桂枝附子汤。如果有晨僵了,就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如果风湿再往里发展,或者病程长了导致骨头疼,或者是化脓性骨髓炎,或者骨髓其他的疾病,就用白术附予汤。如果是关节红肿或者痛风,就用甘草附子汤。而且大家要注意,甘草附子汤里面没有生姜和大枣。

经方中的每一味药都独当一面,可以加大剂量,但是不会重复、反复用药。解肌祛风,桂枝一味就够了,不会再加防风,羌活、独活之类的祛风药;温阳,附子一味就够了,也不会再把川乌、草乌加上,经方不会这样;祛湿,白术一味就够了,没必要再加其他的祛湿的药物;这就是经方,经方药少力专。因此我们要好好地学习经方,应用经方,一方面疗效好,另一方面也节约药源,再一方面可以减少费用。但是给医生的生存带来了挑战,因为经方的方子小、药味少,尤其小医生挂号费又很低,又没有诊费,这也是一大问题,希望广大患者理解一下。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