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庆勇医案(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愈心慌反复发作1年案
2024
04-28

何庆勇医案(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愈心慌反复发作1年案

崔某,女,58岁,初诊日期:2014年9月5日。

【主诉】心慌反复发作1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出现心慌,此后心慌平均每日发作2次,易烦惊,每次发作持续10-20min,发作时伴心前区发紧,无后背部不适,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缓解。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心慌,每次持续10-20min,易烦惊,发作时伴心前区发紧;脾气急,偶有头晕,咽部发痒,有痰,色白质稠,腰骶以上怕热,双膝部疼痛,晨起口苦,易紧张,偶有汗出,无大汗淋漓情况,纳可,眠差,入睡困难,每晚可睡5-6h,大便不成形,有解不尽之感,小便正常。

【查体】血压(BP):150/90mmHg,形体偏胖,舌质淡暗,苔白腻,舌两侧有液线,脉弦滑。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可达180/100mmHg,现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日1次,氯沙坦钾片50mg 早晚各1次,血压控制欠佳。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是:胸胁苦满或胸闷,口苦,易惊,心悸亢进,夜梦多,易醒,身动乏力,腹胀,便秘,脉弦或细数,其核心方证是胸闷易惊。本案中患者心慌反复发作,易烦惊,晨起口苦,大便有解不尽感,符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故用之以疏利导滞,和解气机。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中说:“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笔者临床体会到桔梗汤的方证可总结为:咽痛,咳脓粘痰或咽干。辨此患者咽中发痒有粘痰,腰骶以上怕热,符合桔梗汤方证,故用之以清热化痰。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笔者认为甘麦大枣汤的方证是: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此患者平素脾气急,易紧张,睡眠欠佳,入睡困难,舌有液线,符合甘麦大枣汤方证,故用之以养心安神,交通心肾。

诊断与治疗

【诊断】心悸 少阳病合并阳明病合并少阴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桔梗汤证 甘麦大枣汤证。

【治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桔梗汤合甘麦大枣汤。

柴胡18g,清半夏9g,党参9g,黄芩9g,生姜9g,大枣9g,生大黄3g,茯苓9g,桂枝12g,磁石20g,桔梗15g,生甘草30g,浮小麦6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心慌缓解,发作持续时间较前缩短约1/3,易紧张症状较前减轻。舌淡暗,苔薄黄根部腻,脉沉滑。

【治疗】继服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桔梗汤合甘麦大枣汤,改浮小麦为90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三诊】患者诉心慌较前明显缓解,现每日平均发作1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min,轰热,口干明显,晨起口苦,舌质暗红,苔薄黄有齿痕,脉弦滑。

治疗:前方合百合地黄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桔梗汤合甘麦大枣汤合百合地黄汤。

柴胡18g,清半夏9g,党参9g,黄芩9g,生姜9g,大枣9g,生大黄3g,茯苓9g,桂枝12g,磁石20g,桔梗15g,生甘草30g,浮小麦9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百合30g,生地15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随诊】患者诉心慌已愈,已1周未发作,轰热好转,口干较前好转50%-60%,咽部发痒减轻,易紧张较前亦明显减轻。

按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清·徐大椿《伤寒论类方·伤寒约编》中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下后胸满烦惊,脉弦细数者。”清·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中说:“此一节言太阳之气因庸医误下,以致三阳同病,特立三阳并治之方,滋阳明之燥,助少阳之枢,而太阳不失其主开之职,其病仍从少阳之枢而外出矣。”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中说:“伤寒下后,其邪有并归一处者,如结胸下利诸候是也;有散漫一身者,如此条所云诸证是也。胸满者,邪痹于上;小便不利者,邪痹于下;烦惊者,邪动于心;谵语者,邪结于胃,此病之在里者也。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筋脉骨肉,并受其邪,此病之在表者也。夫合表里上下而为病者,必兼阴阳合散以为治。”综合以上论述,笔者认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解三阳合病、使邪从少阳出之枢机之剂,辨证时主要以少阳、阳明病证为主,或兼太阳病证,其方证可总结为:胸胁苦满或胸闷,口苦,易惊,心悸亢进,夜梦多,易醒,身动乏力,腹胀,便秘,脉弦或细数,其核心方证是胸闷易惊。又方中铅丹有毒,药房常不备,故用磁石代替之,临床效果亦佳。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中说:“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桔梗汤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说:“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清·徐大椿《伤寒论类方·伤寒约编》中说:“桔梗汤,治咽痛,服甘草汤不差,脉微数者……少阴咽痛,有寒郁者,有遏热者,有热微者,有热甚,此以经气之厚薄,邪气之浅深为病也。故服甘草汤,甘以缓之。不差者,配以桔梗之辛,则甘缓其中,辛散其寒,而邪热自解。”综合以上论述,桔梗汤之病机为邪热犯喉,又热邪烧灼阴液可炼液为痰,出浊唾腥臭,结合笔者临证经验其方证可总结为:咽痛,咳脓粘痰或咽干。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小麦大枣汤方: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中说:“脏躁,沈氏所谓子宫血虚,受风化热者是也。血虚脏燥,则内火扰而神不宁,悲伤欲哭,……而实为虚病;……数欠伸者,经云:肾为欠、为嚏;又肾病者,善伸、数欠、颜黑。”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中说:“脏躁言脏中阳液枯干,而脏真之气尝不能自立,而有躁急之义,故其心神肺魄,如失援失依,不可自支,而悲伤欲哭者,烦冤之所致也。”综合以上论述,笔者认为甘麦大枣汤的方证可总结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说:“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中说:“此则百合病正治之法也。盖肺主行身之阳,肾主行身之阴。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气中之热;地黄色黑入肾,而除血中之热。气血既治,百脉俱清,虽有邪气,亦必自下。”元·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中关于百合地黄汤说:“血气和合则流通,不和则塞,塞则热,上热为口苦,下热为便赤也。”综合以上论述,结合笔者临证经验百合地黄汤方证可总结为:口干或口苦,小便黄赤,脉数。辨患者口干明显,晨起口苦,轰热,符合百合地黄汤方证,故用之以清热养阴生津。

方证总结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可总结为:胸胁苦满或胸闷,口苦,易惊,心悸亢进,夜梦多,易醒,身动乏力,腹胀,便秘,脉弦或细数。

2、桔梗汤方证可总结为:咽痛,咳脓粘痰或咽干

3、甘麦大枣汤的方证可总结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

4、百合地黄汤方证可总结为:口干或口苦,小便黄赤,脉数。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