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证受热而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面色多赤;咽喉肿痛,鼻流浊涕;咳嗽,痰粘或黄。
20银翘散或葱豉汤:银花10克(可用30-60克)连翘10克(可用15-30克)苦桔梗6克薄荷6构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4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6克
1.头胀痛较甚的,加入桑叶9克,菊花9克。
2.咳嗽痰多的,加入贝母6克,前胡9克,杏仁6克。
3.咯痰稠黄的,加入黄芩6克,知母6克。
4.热甚的,加入生石膏30~50克,鸭跖草9克。
5.热毒症状明显的,加入大青叶9克,蒲公英9克,蚤休9克。
6.咽喉肿痛的,加入一枝黄花6克,土牛膝6克,玄参9克。(加用冰硼散吹咽部)
7.口干咽燥的,加入南沙参10克,天花粉10克,犁皮15克。
感冒加减2: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渐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8. 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
9. 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
10.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辨证加减】
1.高热恶寒,头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者,为风热重症,加黄芩、葛根、石膏、知母、天花粉
2.如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可加石膏、麻黄清宣肺热。
3.如咽喉红肿疼痛明显者,去荆芥,酌加板蓝根、玄参、马勃、山豆根或土牛膝根、一枝黄花、射干等清热利咽。
另用冰硼散或锡类散敷咽部。
4.兼夹湿邪,头重体倦,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者,加藿香、佩兰、郁金以芳香化湿。
5.如感受时行病毒,症状明显者,配合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草河车等以增强清热解表之功。
6.秋令感受温燥致病,或风热化燥伤津,兼见干咳少痰,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数者,酌加南沙参、天花粉、
梨皮等清热润燥,此时不宜再伍辛温之品。
7.兼见里热者,加细生地黄、玄参、黄芩、知母以清热生津。
8.如阴津素亏,外感风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予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化裁。
加减: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浙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8. 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
9.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
10.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027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