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编豆沙
北京卫视养生堂
2024-04-07 16:38
北京
肿瘤
食管癌的首发症状竟然是“噎”,三种阴虚舌象,看看您有没有中招?补救阴虚状态,几种地黄丸应该怎么挑呢?保温杯里能放的不止枸杞,还有这些“好搭档”!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完整养生知识△
食道癌曾是我国发病率第二的癌症。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食道癌高发区,有的地方甚至3个男性里就有1个食道癌,5个女性里有1个食道癌,就连一些家禽和牲畜也患有食道癌。
国家曾下大力气进行系统防治,豆沙了解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有多位院士和专家参与。
老一辈专家为了研究食道癌,甚至有人把食道癌接种在自己的腿上,就为了方便观察。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发病率第二的食道癌降到了第七位。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冯主任告诉豆沙,从中医视角来分析,导致食道癌高发的致病因素可以概括成三个字:虚、毒、瘀。
尤其“虚”是食道癌发生首当其冲的重要病机,“阴虚”的状态贯穿食道癌发病的全过程。
在食道癌发病初期,有一种很容易被忽略的症状,就是“噎”,中医也将食道癌称为“噎嗝”。
从噎到嗝有一段发展过程,接下来,冯主任就将根据阴虚致癌给出调理办法,帮助我们更早预防食道癌的发生。
1食道癌发展过程
冯利主任很擅长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解读癌症,比如下面这三条不同状态的鱼,对应的就是阴虚之人发生食道癌的三个阶段:
第一条是新鲜的生鱼,肉质鲜嫩多汁代表健康的食道;
第二条是烤到半熟的鱼,肉质开始收缩变硬,也即是因阴虚日久,食道黏膜也会因为阴液不足而发生萎缩变性;
第三条是烤糊的鱼,肉质极度收缩,表面焦黑,即代表着食道黏膜在持续的阴虚热象下反复被“烧灼”伤害,开始癌变。
2舌象变化
那么阴虚体质者,在尚未发生食道癌时,其舌象可能呈现什么状态呢?对照下面这三种阴虚舌象,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阴虚热盛
舌象为粉色无苔;如果肺阴虚,会出现干咳、口干舌燥等症状;肝阴虚则和情志有关,容易烦躁、易怒、睡眠差;肾阴虚则会腰膝酸软。
津液亏损
舌象为无亮泽,更干,舌苔偏黄;在阴虚的基础上,津液亏损更严重了,口干舌燥等症状会比上一个阶段更明显。
气滞血瘀
舌象为有瘀点,偏黄腻苔;不仅仅是津液亏损,还会影响到脾胃功能,有口中异味、消化不良等症状。
上述三种舌象是阴虚的舌象变化过程。这也提示我们,当舌象出现改变的时候,要及时调理阴虚,预防食道癌的发生。
那么,发现自己阴虚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冯主任告诉豆沙,一些阴虚常用中药的组合搭配其实也有讲究。
1阴虚常用中药怎么选
以下这些常见的阴虚常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您知道该怎么选怎么用吗?
-
石斛滋阴的同时能够强腰肾、明双目;
-
麦冬清心除烦,有干咳等肺阴虚症状的人可以用;
-
沙参和麦冬功效相似,能够滋养肺胃之阴;
-
枸杞子除了滋阴还能补血、补肝肾、明目;
-
玉竹比沙参、麦冬更平和;
-
桑椹入肾入血,滋阴的同时又能补血、补益肝肾、润肠通便;
-
百合滋阴又安神。
但冯主任强调,滋阴的药一般都偏腻,大量使用可能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用的时候要注意搭配,比如配上温阳、补气的食材,互相制约,功效更好。
这道沙参玉竹瘦肉汤就很适合阴虚的人吃,瘦肉比较平和,能补益脾胃,正好缓解玉竹、沙参的滋腻。也可以做成粥,和小米一起熬制,小米和瘦肉搭配起来,固护脾胃的功能会更强,一般人都可以吃。
2补阴中成药这样选
提到补救阴虚状态,不得不提的还有中成药“地黄丸”,很多人觉得吃它更方便快捷。那么,豆沙想问问您,“地黄丸”种类繁多,您知道怎么挑选适合自身情况的吗?
其他种类的地黄丸,其实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六味地黄丸:滋肾阴、强筋骨,里面有“三补三泻”共6味药;
◎杞菊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子和菊花,能明目养肝,有五心烦热、眼睛干涩等肝肾阴虚症状的可以用它;
◎知柏地黄丸:增加了知母和黄柏,适合偏肾阴虚的人使用;
◎麦味地黄丸:增加了麦冬、五味子,对肺阴虚有帮助,有咳嗽、咳痰带血的可以选择它;
◎大补阴丸:和知柏地黄丸类似,除了增加了知母、黄柏,还增加了熟地黄、猪骨髓、龟板,补益功能比知柏地黄丸更强,肾阴虚更严重的时候可以用它;
◎左归丸:增加了怀牛膝、鹿角胶、龟板胶等,补的作用强于六味地黄丸,腰膝酸软和乏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左归丸。
3清热解毒的草药
阴虚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阴虚热盛,所以除了滋阴还得清热。以后保温杯里可别再只知道放枸杞啦!还有这些健康搭子,泡水做菜都能吃,它们就长在田间地头,春季很容易发现。
蒲公英:清热解毒,还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肿瘤;
马齿苋: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对一些胃肠道疾病,例如腹泻、痢疾、痔疮都有作用,而且做菜的时候更可口;
车前草:清热解毒、通便清淋、化痰;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常用药,能清热解毒、消痈。
今日互动
考考大家有没有认真看:肺阴虚的人更适合用哪种地黄丸?
快来评论区留下您的答案吧~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2933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