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7岁。初诊日期:2016年12月23日。
主诉:反复便秘2年。
现病史:2年前患者出现大便干结,3-4日一行,无其他明显不适,患者奶奶对此十分着急,遂携患者前来我处就诊。
刻下症:大便3-4日1次,大便为羊粪球状,无明显怕冷怕热,有口唇掉皮,脸部有白斑,腹部略有鼓起,纳眠可,无夜尿。
查体: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说:“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麻子仁丸的方证是:大便干结,数日不便,粪粒坚小,口唇掉皮,饮食佳或正常,小便频数。本病患者症见大便3-4日1次,便干,形如羊粪球,口唇掉皮,腹部略有鼓起,纳可,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符合麻子仁丸的方证,故辨为麻子仁丸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便秘 麻子仁丸证。
治疗:方用麻子仁丸。
麻子仁20g,白 芍8g,枳 壳8g,生大黄16g,厚 朴10g,杏 仁10g。
7剂,打成粉,每次1勺药粉与适量蜂蜜共服,每天3次,服药次数按照大便难易程度可相应调整。
二诊(2016年12月30日):患者诉服用此药“神奇”,12月24日晚开始服药,药闻起来香,伴有淡淡的苦味,小孩(患者)可以接受,服药后,大便1日1次。29日晨起大便1次,便量比平时多1倍,量约为一大碗,大便成形。小孩自觉腹部变软变平,自述舒服。
治疗:效不更方,改生大黄为14g。
随访1周诸症均未复发。
按语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说:“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方三十一。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卷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说:“趺阳者,脾胃之脉,诊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为约。约者,俭约之约,约束之约。……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予脾约丸,通肠润燥。”趺阳为足背动脉搏动处,经络上归于足阳明胃经,故趺阳脉可观阳明之盛衰,太阴与阳明相表里,亦可知太阴虚实。浮则胃气充盛,涩则阴液不足,此为脾约。《内经》说脾气散精,如今津液分布不均,肠燥而小便数,故用麻子仁丸治之。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卷六·阳明腑病》说:“血虚则脉涩,涩则风木疏泄而小便数也。浮涩相合,土燥水枯,大便则难,其脾气约结而粪粒坚小。此太阳阳明之证也,宜麻仁丸,麻仁、杏仁润燥而滑肠,芍药、大黄,清风而泻热,厚朴、枳实行滞而开结也。”黄氏认为涩脉为血虚之象,肝主藏血,肝血不足,肝主疏泄,疏泄过度,阴液不能自敛,上下失藏,故小便数。胃强脾弱,阴液不能敛于肠中,故大便困难,阴液不足久而化热,实与热相结,故粪便小而且坚硬,不易排出。方中麻子仁与杏仁润燥滑肠;芍药可以养血柔肝,可敛疏泄,固小便;大黄清里热实邪;厚朴、枳实行气化滞散结。
清·曹颖甫《经方实验录》说:“许左 能食,夜卧则汗出,不寐,脉大,大便难,此为脾约。脾约麻仁丸一两,作三服开水送下。”“能食”则表示脾胃气足,“夜卧则汗出”表明阴液亏虚,加上大便难,脉大则可以证明此为脾约病,故用麻子仁丸润肠通便。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说:“上六味,末之,蜜和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曰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本方最好不要用水煎服,水煎服后则本方疗效锐减。正确使用本方的服法应该是将药物磨成粉混合在一起,用蜂蜜与药粉炼制为梧桐子大小或1勺药粉与适量蜂蜜同服,药物的剂量可根据个人大便的难易程度调整(“以知为度”)。
本案患者便秘时间长,大便量少为羊粪球状,可见肠中津液不足,脸部白斑,口角掉皮为胃强脾弱,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符合麻子仁丸的方证。笔者临床体会到麻子仁丸的方证是:大便干结,数日不便,粪粒坚小,口唇掉皮,饮食佳或正常,小便频数。
此外,本案患者在服药后除了治愈了自身的便秘,还释放了压力,改善了面容,患者奶奶说患者的面色比原来好看多了。
方证总结
麻子仁丸的方证是:大便干结,数日不便,粪粒坚小,口唇掉皮,饮食佳或正常,小便频数。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687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