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患者特别苦恼:自己上半身特别热,下半身又冷的不行。平时呢,心烦,晚上失眠,口干舌燥,下半身四肢冰凉,腰膝酸软,一到冬天就裹得严严实实,荫馕潮湿、尿频尿不尽的毛病也缠了好几年,连功能都受了影响。他自己试过不少方法,吃清热药降火,结果膝盖更凉了;吃温阳药暖身,又把火拱得更旺,溃疡烂得更厉害。其实这不是“火太旺”也不是“寒太重”,是中间的路堵了——中焦脾胃枢纽失灵,导致心肾不交,心火下不去、肾水上不来。先看这位患者的舌象,问题一目了然:舌尖红得发亮,还带着密密麻麻的小红点,这是上焦心火太旺的明证,所以他失眠、心烦、爱长溃疡;再看舌根,堆着一层豆腐渣似的白腻苔,说明下焦寒湿重,荫/馕/潮湿、尿频这些问题都源于此;最关键的是,他舌苔白腻、舌边还有明显齿痕,这是中焦脾胃堵了,运化不动水湿的信号。中医讲,中焦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的“交通枢纽”。脾主升清,负责把下焦的肾水向上输送,滋养心火;胃主降浊,负责把上焦的心火向下传导,温煦肾水。这一升一降,心肾才能“互通有无”。可要是中焦堵了,心火下不去就往上飘,肾水上不来就往下沉,自然形成“上热下寒”的局面。这时候单纯清热,就像给上半身泼冷水,只会让下焦的寒气更重;盲目温阳,好比给下半身烧柴火,只会让上半身的火气更旺,都是治标不治本。调理的核心,必须是打通中焦这个“枢纽”,让气机重新升降起来,心火能下去、肾水能上来,上热下寒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一个枳实消痞丸,它不像别的药只管一头,而是能寒热同调、升降并举,专门打通中焦堵点。这个药由干姜、厚朴、茯苓等十味药组成,配伍特别精妙。方里的干姜温阳散寒,能帮着驱散下焦的寒湿;厚朴、枳实行气除满,像给中焦装了个“排气扇”,把堵着的气机疏开;茯苓健脾祛湿,从根上减少痰湿生成,让脾胃这个“枢纽”能正常运转。脾的升清功能恢复了,肾水就能顺着往上走;胃的降浊功能正常了,心火就能顺着往下沉,心肾一交通,上热下寒的症状自然就缓解了。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80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