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十几年帮家长调理孩子身体的经历里,最常被问的就是:“老师,我家娃记东西像筛子,刚教的字转头就忘,上课坐十分钟就扭来扭去,是不是真的'没救’了?”每次听到这话我都心疼——哪有天生“坐不住”的娃,大多是家长没找对根儿,反倒把“学习困难”归成了孩子的“坏毛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前阵子有位妈妈找我,说孩子三年级,作业本上的字写得东倒西歪,背课文要熬到半夜,老师天天找家长,她急得掉眼泪,甚至怀疑娃是不是注意力缺陷。我让她带娃来看看,摸了摸孩子的舌苔,又问了日常饮食和作息,发现孩子不仅记性差、坐不住,还总爱揉眼睛、喊累,这根本不是“调皮”,是脾胃弱、心神不宁导致的“脑供血跟不上”。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我给她推荐了一个我用了快十年的古方——“益智醒神方”,不是什么稀罕药,就是用茯苓、莲子、益智仁这些常见食材煮水喝,没想到才两周,妈妈就发来消息,说孩子背诗快了,上课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了。其实这方子不是我凭空想的,是从《本草纲目》里的“益智散”改良来的,这些年靠它帮了上千个学习困难的孩子,我始终觉得:孩子学习不用硬逼,先把“醒脑开窍”的底子打好,比报十个补习班都管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很多家长一看到“古方”就犯怵,觉得麻烦又不科学,其实恰恰相反。现在的孩子吃太多甜腻零食、喝太多冷饮,脾胃被伤了,运化不了营养,大脑自然缺“燃料”;再加上每天对着电子产品,心神被扰,怎么可能坐得住、记得牢?而这个“益智醒神方”,核心就是“调脾胃、宁心神”,食材都是家常能买到的,我给家长们配的方子,还会根据孩子的体质微调——比如容易上火的孩子,加一点菊花;大便干的孩子,加几颗杏仁,既安全又对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我特别不赞同家长把“记性差”当成孩子的“缺点”来骂。之前有个爸爸,因为孩子记不住乘法表,当场把课本摔了,孩子吓得直哭,后来越记越差。我跟他说:“你想想,要是你每天没吃饱饭,还被人逼着跑五公里,你能跑动吗?孩子大脑缺营养,跟你没吃饱饭是一个道理。”后来他按我说的,每天给孩子煮“益智醒神方”,再配合15分钟的亲子拼图游戏,不到一个月,孩子不仅能背出乘法表,还主动跟爸爸说“做题没那么累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还有家长问我:“这方子真能'醒脑开窍’吗?会不会有副作用?”我每次都跟他们说,古方的优势就是“温和调理”,不像西药那样快但有依赖性。茯苓能健脾利湿,帮孩子把体内的“湿气”排出去,脑子就不昏沉了;莲子能养心安神,孩子不烦躁了,自然坐得住;益智仁更是专门针对“记性差”,《本草拾遗》里就说它“止呕哕,摄小便,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特别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我给家长们的用法也很简单:茯苓10克、莲子8克、益智仁5克,再加两颗红枣中和药性,一起煮水喝,每天一杯,一周喝5天就行。不用煮太久,水开后再煮15分钟,味道是淡淡的甜,孩子也爱喝。有个奶奶跟我说,她孙子之前不爱喝水,现在每天主动要“聪明水”,还跟同学说“我奶奶煮的水喝了能考100分”,听得我特别开心。
不过我也要提醒家长,调理是“三分治七分养”,光靠喝方子不够,还要配合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让孩子早睡,晚上9点前必须睡觉,因为晚上是大脑休息和发育的关键时间;少给孩子吃油炸、甜腻的零食,这些东西会加重脾胃负担;每天陪孩子玩10分钟的“专注游戏”,比如串珠子、搭积木,帮孩子锻炼注意力。有个妈妈就是这么做的,三个月后,孩子的班主任专门给她打电话,说孩子上课能主动举手,作业也写得又快又好。
我还记得有个孩子,之前因为坐不住、记性差,换了两所幼儿园,家长都快放弃了。后来听朋友介绍找到我,我给孩子调了两个月,不仅能坐住上课,还能主动给小朋友讲故事。孩子妈妈说,现在孩子最骄傲的就是“我能记住好多古诗”,每次跟人炫耀的时候,眼睛都亮晶晶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关键是家长要找对方法,别让“学习困难”耽误了孩子的自信。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些年我一直说,养孩子就像种庄稼,得先把土壤养好,才能长出好苗子。孩子的“土壤”就是脾胃和心神,脾胃好、心神宁,大脑才能“开窍”,记性自然好,也能坐得住。这个“益智醒神方”之所以能帮到这么多孩子,不是因为它有多神奇,而是它抓住了“调理根本”的关键,再加上家长的耐心和配合,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最后我想跟所有家长说,别再用“笨”“调皮”给孩子贴标签,也别盲目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先看看孩子是不是“身体跟不上”,是不是需要温和的调理。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记性差、坐不住的问题,不妨试试这个古方,再配合好的生活习惯,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看到孩子的变化——毕竟,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对待,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聪明娃”。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58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