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海马MRI扫描策略
2025
10-16

海马MRI扫描策略

前言海马体(Hippocampus),也称为海马回、海马区或大脑海马,位于大脑丘脑与内侧颞叶之间,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十分复杂,主要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类:①学习与记忆;②情感行为的调控;③运动的控制;④对下丘脑的管理。人类的海马体易受到多种急性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如中风、某些类型的脑炎、癫痫和痴呆症。通过不同的病变模式对海马进行研究时,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包括海马波普研究和弥散等功能性研究。此外,基于磁共振的定量体积分析在研究和临床中逐渐变得普遍。海马扫描已成为一种常规但特殊的扫描技术,其定位和序列设置与常规大脑扫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1.5TGE磁共振为例,简要介绍海马结构扫描策略。1

海马

Hippocampus

解剖位置

1:海马头 2:海马回下角 3:海马尾 4:侧脑室颞角 5:杏仁核外侧核 6:杏仁核基底核 7:前连合 8:前穿质 9:大脑中动脉 10:侧脑室三角区 11:苍白球外侧 12:壳核13:外侧膝状体 14:Wernicke三角区 15:内囊,豆状核后部 16:灰纹桥 17:尾状核 18:丘脑枕 19:弯窿角 20:海马槽 21:海马伞 22:侧副沟 23:禽距 24:前距状沟 25:海马旁回 26:梭状回 27:颞极

1:海马头,阿蒙角 2:海马头,齿状回 3:侧脑室颞角 4:海马指(内指)5:钩尖6:杏仁核外侧核 7:杏仁核基底核 8:视束 9:伏核 10:鸟叶 10′:侧裂和大脑中动脉 11:颞上回 12:颞上沟 13:颞中回 14:舌回 15:小脑幕 16:侧副沟 17:海马旁回 18:嘴峰19:四叠体池 20:环池 21:环池翼 22:上丘 23:大脑导水管 24:结合臂(小脑上脚) 25:黑质 26:大脑脚 27:脚池 28:脚间池 29:乳头体 30:结节 31:三脑室 32:终板-海马沟残迹

1:海马体阿蒙角 1′:CA 1′:CA2 1′:CA3 2:海马体,齿状回和CA4 2:伞 2:脉络丛 3:下托 4:海马旁回 5:侧脑室颞角 5:海马槽 6:侧副沟 7:梭状回 7:枕颞外侧沟 8: 颞下回 9: 颞中回 10:颞上沟 11:颞上回 12:颞横回 13:颞干 4:岛叶 15:侧裂 6:中央后回 17:中央沟 18:中央前回 19:额上回 20:扣带沟 21;扣带回 22:胼胝体 23:弯隆 24:侧脑室 25:尾状核 26:尾状核豆状核灰质桥 27:尾状核尾 28:内囊,豆状核后部 分 29:丘脑后外侧核 30:丘脑背外侧核 31:丘脑背内侧核 32:丘脑中央内侧核 33:丘脑腹后外侧核 34:外侧膝状体 35:三脑室 36:结合臂交叉 37:黑质 38:大脑脚 39:环池和大脑后动脉 40:小脑幕 41:小脑 42:脑桥 43:延髓,锥体 44:内耳 45:中耳 46:外听道,*海马沟残迹

图像来源于网络

2

摆位

Position

①配带耳塞或降噪耳机,听力保护。

②肩部靠近线圈,左右居中,头部不能旋转,同时必须用三角垫固定头部。

③下颌内收,否则图像容易出现伪影。

④定位中心位于鼻根或眉间,激光灯经过眼睛时嘱咐患者闭眼。

3

扫描方案

Sequence

4

定位

Location

①3-pl Loc, 三平面定位图像

三平面定位像出图后,观察头颅的位置,应确保头颅位于线圈的中心位置,不偏上或者偏下,从而使图像信号与线圈良好匹配。对于海马的三平面定位图像,应选择薄层扫,在矢状面中增加一些层数。以方便在矢状面定位像上清晰地观察到双侧海马结构,为后面的轴位和冠状位定位提供依据。

2.校准扫描(1.5T)后续序列如果使用ASSET或PURE(PURE技术能够提高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必须针对相应线圈进行校准扫描。此时,FOV的中心应该位于解剖中心,并且上下扫描范围需超过所需的解剖区域。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单次采集;如果扫描范围不足,可以适当增加层厚。而频率编码方向通常设置为前后方向。

3.轴位定位

在矢状位定位像上定轴位,扫描层面平行于海马长轴。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调整角度,扫描层面平行于双侧海马结构。在轴位定位像上调整角度,使扫描层面垂直于海马长轴。扫描范围包全整个海马结构。添加上下饱和带,可有效减少血管搏动伪影。层厚推荐3mm左右,层间距0.5-1.0mm。

4.矢状位定位:

在轴位和冠状位图像上定矢状位,双侧分开定位,轴位上扫描层面平行海马长轴。在冠状位上调整角度,使扫描层面分别与两侧的颞叶底部垂直。扫描范围包括整个海马及病变范围。为防止出现交叉激励伪影,两侧的定位线尽可能不要交叉。层厚3mm左右,层间距0.5-1.0mm。

5.斜冠状位定位:冠状位是海马观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位。在矢状位和轴位图像上定位冠状位,矢状位上垂直于海马长轴。在轴位上调整角度,扫描层面垂直于大脑中线,根据需要,调整扫描范围,包括整个海马结构及病变,层厚推荐≤4mm,层厚0.5-1mm。

写在最后:

海马磁共振扫描为癫痫、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海马的扫描重在薄层、高分辨,T1和Flair是两个必备的序列,反转恢复的T1序列配合图像实部重建(T1-IR)可提供良好的灰白质对比及图像信噪比,对海马形态结构的观察非常有利。Flair序列可以更好的抑制脑脊液信号,可更高效的识别高信号组织(如海马硬化)。在细微结构的扫描中,需要重点关注伪影的控制和体素的设置。为了实现高效扫描,严格控制扫描部位的运动以及合理放置饱和带至关重要。

END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