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一气汤是清代医家冯兆张在《冯氏锦囊秘录》中创立的经典方剂,专为治疗阴阳两虚、脏腑俱损的复杂病证而设。
该方以“阴阳双补、脾肾同调”为核心,适用于大病久病后元气衰微、真阴真阳两亏的危重症候。
以下从方剂组成、核心病机、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方剂组成与配伍精义 组成: 熟地黄(8钱,阴虚甚者加倍):滋阴填精,补肾水之亏; 麦门冬(3钱,肺热多用):润肺生津,清虚热; 白术(3-5钱,脾虚重投):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牛膝(2-3钱):引血下行,通经活络; 五味子(8分-1钱5分):敛肺滋肾,固摄元气; 附子(1-2钱余,阳虚多加):温肾助阳,破阴寒; 人参(2-3钱至1-2两,元气大虚者重用):大补元气,扶正固脱。 煎服法: 附子需先煎1小时以上以减毒性,人参另煎浓汁冲服,确保药力专攻。 配伍特点: 阴阳双补:熟地黄配附子,滋阴与温阳并重; 脾肾同调:白术、人参健运中焦,熟地黄、牛膝固护下焦; 升降相因:五味子敛降虚火,牛膝引药下行,麦冬润肺升津。 二、核心病机与适应症 病机关键: 阴阳两虚:真阴不足(舌干无津、脉细数)与真阳衰微(畏寒肢冷、脉沉迟)并存; 脾肾俱损:先天元气不足,后天脾胃失运,气血生化无源; 虚实夹杂:常见上热下寒(如咽干口苦伴腹泻)、痰瘀互结(如舌暗瘀斑)。 典型症状: 虚损重症:久病体弱、精神萎靡、自汗盗汗、喘促咳血; 寒热错杂:上焦燥热(口干、咽痛)、下焦虚寒(便溏、足冷); 脏腑失调:如慢性咳喘(肺肾两虚)、心悸水肿(心肾阳虚)。三、临床应用与化裁 1. 内科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全真一气汤可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尤其适用于稳定期脾肾阳虚型患者。 心力衰竭:通过温阳利水、益气养阴,改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常与苓桂术甘汤或四逆汤合方。 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阳亏虚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可加龟板、黄芪增强滋阴益气之效。 1. 五官科疾病 慢性咽炎:针对脾肾阳虚型(咽干痛伴畏寒便溏),合桂枝、细辛温通经络。 变应性鼻炎:加辛夷、苍耳子通窍,玄参引火归元,治疗阳虚寒凝型鼻鼽。 1. 妇科及儿科 更年期综合征:阴阳两虚潮热者,合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滋阴潜阳。 小儿麻疹后虚损:疹毒内陷致喘泻,以全真一气汤救阴敛阳,恢复元气。四、注意事项与禁忌 禁忌证:实热证(舌红苔黄、脉洪数)、阴虚火旺(舌红少苔)禁用;孕妇慎用附子。 剂量调整:附子需根据阳虚程度递增(6-15g),熟地黄在阴虚燥涸时加倍;
人参虚极可用至60g。 疗程管理:慢性病需长期调理(1-3个月),急性重症可日服2剂。六、经典医案举隅 案例:75岁女性,阴阳两虚(足冷、舌干如猪肝、脉沉细),以全真一气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逐步加龟板、桃仁等,终收汗止、足温之效。
此案体现该方“阴阳双补、动态调方”的灵活运用。总结 全真一气汤是治疗阴阳两虚重症的经典方剂,其组方严谨,兼顾脾肾、调和寒热。
现代临床拓展至肺心病、代谢性疾病及五官科杂症,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智慧。使用时需紧扣“阴阳两虚、脾肾同损”病机,结合个体化加减,方能奏效。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52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