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少年曹阿斗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心一旦乱了,我们的头脑也就失去了那个准确判断的能力。
左脑、右脑是交叉相反控制身体的,心的力量是伟大的。
大脑左右两半球完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
左脑功能:主要负责逻辑、语言、数学、分析和推理判断。
右脑功能:主要负责空间、情感、想象、艺术和直觉情绪。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左脑被称为意识脑、学术脑和语言脑。
右脑被称为本能脑、创造脑和艺术脑。
更有意思的是,大脑对于躯体的控制其实是相反的。
大脑神经通路遵循“交叉投射原则”:左脑通过锥体束神经,连接并控制右侧身体(右手、右脚、右侧躯干的运动、感知)。
右脑则反向控制左侧身体(左手、左脚、左侧躯干)。
也就是说左脑控制的是右边的躯体,而右脑控制的是左边的躯体。
比如说你眨右眼,那就是左脑在工作。因此我们俗称的左撇子,实际就是右脑用的比较多的结果。
大部分人都是左脑较发达,天生的!从大家习惯性的用右手也可以看出来!
因此:
左侧脑≠左侧身体,左侧脑=右侧身体+右侧空间感知;
右侧脑=左侧身体+左侧空间感知。这就是「左脑管右,右脑管左」的原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左脑主导的人:认死理、爱琢磨、能落地,活得“稳”。
性格和心态:说话直来直去,不绕弯子,不爱扯情绪;做事爱列清单、定计划,比如周末要干嘛,提前一天就写得明明白白,乱了就浑身不自在。
喜欢玩象棋、狼人杀这种要动脑子算的游戏,没事爱整理东西(比如衣柜按颜色摆),看纪录片也挑讲历史、讲科学的。
身体上,右手比左手利索,写字、拿东西都用右手,平时肩颈容易发紧。
因为老绷着神经想事儿,肌肉也跟着紧张,对温度、重量这些具体的感觉很敏感,比如水热一点凉一点都能精准感觉到,但对身边的氛围变化不太在意,比如别人不高兴了,他可能半天没察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右脑主导的人:凭感觉、重体验、有活力,活得“松”。
性格和心态:特别会察言观色,朋友皱个眉就知道对方不开心,说话也先顾着别人感受。
做事不爱被束缚,比如旅行不做攻略,走到哪喜欢就多待几天,讨厌按时间表走。
喜欢画画、弹吉他、发呆放空,没事爱去公园看花草、喂流浪猫,旅行就爱往自然风光好的地方去。
身体上,左手比右手灵活,比如用左手拿筷子、系扣子,能感觉到环境的细微变化,比如房间里气流不对、别人气场压抑,他会觉得胸闷,但对具体的数字、时间不敏感,比如记不住生日、算不清小账。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心:本源能量),一生二(阴阳:左右脑、心念正负),二生三(心+脑+语言),三生万物(现实显化)”,心的念头是一切的起点,语言是能量的具象化表达。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是宇宙的本体,命运的根源在内心。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理学家荣格说:“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之为命运。
觉察心念(潜意识)才能改变命运。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当然,右脑和左脑其实就像车的两个轮子一样,只有同时运转,大脑才能发挥出最高的效率。
心不直接参与左右脑的具体运作(如逻辑计算、图像处理),但通过“能量定频、念头指令、情绪校准”,从根源上掌控左右脑的“要不要动、往哪动、怎么动”。
左右脑的运作效率、协同质量,本质是心的状态的“外在投射”。
心清净则左右脑协同高效,心混乱则左右脑内耗低效,心向善则左右脑运作皆为善,心向道则左右脑契合规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梁启超说:“天下万事,唯 心而已;心力所至,无所不能。”
心是人生的主宰,当心灵平静且坚定,不为外物所动摇时,人本身所具备的智慧便会显露出来,从而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心力一旦弱了,能力就失去了根基。
心气一旦散了,人的精气神就会随之溃散。
能力决定了人生的下限,心力决定了人生的上限。
心力,是比能力、智力都更加重要的一个东西,它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上限。
心力强的时候,你可以做成任何事;心力不足的时候,任何一件小事都足以干倒你。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最厉害的不是做纯左脑人或纯右脑人,而是心能让俩脑配合身心合一、心脑合一、知行合一:该较真的时候,左脑顶上;该放松的时候,右脑跟上,这才是既会过日子、又懂生活的明白人。
心理学家卡耐基说:“我们应该放下对生活的偏见,学会用感恩的心去看世界,这样才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好。”
请一定相信,人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其实我们本身就是一颗温润生辉的红宝石。只是有时暂时被蒙了一层灰,一切都会过去的,慢慢的我们都会学会爱。
年少不得之物绝不会困其一生,甚至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跨过这道坎。
无论何时何地,都请无条件的相信自己,永远爱惜自己的身心,一呼一吸,一张一弛,顺其自然,顺其本心。
慢慢就会发现我们本就熠熠生辉,本自具足。这就是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一切唯心造,浮生若梦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51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