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精从血来,血从气来!一个小方子,帮你把精气血补满,恢复元气
2025
11-12

精从血来,血从气来!一个小方子,帮你把精气血补满,恢复元气

在中医看来,我们的精血,就像生命银行里的存款。年轻时攒得多,年老的时候才经得起折腾。可偏偏,现代人最会“透支”——熬夜、焦虑、压力大、饮食紊乱、思虑过度,这些都在悄悄掏空精气血。

要是你食欲不振、肚子胀、心慌心跳、耳鸣、腰酸背痛,虽查不出什么毛病,却整天提不起劲;哪怕没干重活,也容易乏力、头晕、眼前发黑,甚至尿频、便溏。这多半是——气血不足、肾精亏虚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气从何来?血从何生?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把饮食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生化为气与血。

气,是身体的动力,推动血的运行;血,是营养的载体,滋养气的生化。两者相互依赖、互为根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一旦脾虚,运化乏力,气血就少了源头。你会发现:吃不香、睡不沉、面色萎黄、手脚发凉。

二、肾精何来?精血同源

中医说“肾藏精”,精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定了的,很难补回来,而后天之精就需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了。若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肾就“无源可充”,精也渐渐枯竭。

肾精不足,不仅腰酸腿软、夜尿频多,还会影响大脑与神志,出现记忆力差、睡眠浅、易疲惫等问题。而且精血同源、互为化生——精足则血旺,血足则精盛。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如何调养?调一脏不如调全身

脾主气血,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藏血。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则倾。

脾虚则气血乏源;肾虚则精气不足;肝郁则气机不畅、血行受阻。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吃补药不见效——补得多,却“补而不化”“补而不运”,因为体系没打通。

四、一个小方子,让精气血同补同调

中医讲究“通补并行,三脏共调”。典型代表是麒麟丸。

麒麟丸出自清代《太医院秘方》,专治精血两虚、肝脾肾同亏。方中十五味药,结构极为巧妙:

淫羊藿、锁阳、制何首乌、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 →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让肾“有油加火”;

党参、黄芪、山药 → 健脾益气、生化气血,让“源”更足;

白芍、墨旱莲、桑葚、青皮 → 滋养肝血、调畅气机,让气血能流转;

丹参、郁金 → 活血化瘀、防止“补而不运”,让补得进去也走得出来。

这方并非一味“猛补”,而是“补中有通、通中有养”。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真正的滋补,不是“加营养”,而是“调机制”。麒麟丸的妙处,在于它不是针对某个症状,而是从根本上修复精气血的生成系统,让身体重新具备“造血、造精、造气”的能力。

气血足,则百脉畅;精充盈,则神自旺。一个人的“元气”,写在脸色里,藏在眼神中,也体现在每一步的轻盈有力里。养精血,不只是为了不疲惫,更是为了让身体重新恢复自我运转、自我生发的能力。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