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掀起骨膜后,骨膜新生骨沿着骨膜与骨皮质间的Sharpe’s纤维和血管分布,在新生血管表面形成纤细的针状骨膜新生骨称为针状骨膜反应。针状骨膜反应常提示病变进展较快,针状骨膜反应或骨针本身并不是肿瘤,但影像学上与瘤骨难鉴别。
根据骨针走行的方向可以将针状骨膜反应分成不同亚型,包括竖发征(hair-on-end)、日光照射征或旭日征(sunburst)、绒状骨膜反应。骨针的方向提示病变的生长方向。
1
竖发征
因为平行垂直于骨皮质表面的骨针在外观上就像“头发竖起来”,所以称为竖发征。骨针之间的空间可能被血管、疏松结缔组织或肿瘤组织取代。竖发征的骨针往往较细长,长度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变短。
这种骨膜反应最常见于尤因肉瘤、板障脑膜瘤,偶尔可见于骨肉瘤,很少见于转移瘤。骨炎性病变和骨折愈合偶尔也可见竖发征,但其骨针一般较粗短。竖发征还可见于地中海贫血的颅骨反应等良性病变。
脑皮细胞型脑膜瘤针状骨膜反应竖发征
患者男性,43岁。脑皮细胞型脑膜瘤。CT横轴位图像显示顶骨针状骨膜反应呈竖发状(箭)
2
日光放射征
自骨皮质表面发散出的骨针方向各异,外观就像“阳光照射”,所以称为日光放射征。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较复杂,它包括增生的骨膜和恶性病变产生的类骨质,肿瘤细胞占据了骨针之间的空间。
这种骨膜反应多见于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最常见于伴有骨皮质破坏的骨肉瘤,也可见于血管瘤和侵袭性较强的成骨性转移瘤。在儿童,日光放射征主要见于继发于神经母细胞瘤的转移瘤。这种骨膜反应还偶可见于颅骨板障内脑膜瘤、成骨细胞瘤、骨嗜酸性肉芽肿等良性病变。
骨肉瘤针状骨膜反应(日光放射征)
患者男性,28岁。骨肉瘤。X线检查显示股骨下段针状骨膜反应呈日光放射状(箭)
3
绒状骨膜反应
这种骨膜反应的骨针在外观上就像“天鹅绒”,一般较短。
这种亚型的针状骨膜反应较罕见,可见于骨肉瘤、软骨肉瘤。
骨肉瘤针状骨膜反应(绒状骨膜反应)
患者男性,22岁。骨肉瘤。CT横轴位图像显示股骨下段针状骨膜反应呈天鹅绒状(箭)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22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