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建议:疏肝先通大肠,健脾先泄膀胱,清心火清小肠
2025
11-06

中医建议:疏肝先通大肠,健脾先泄膀胱,清心火清小肠

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调理五脏有自己的原则:疏肝要先通大肠,健脾先泄膀胱,心火先清小肠

疏肝务必先通大肠

大肠,蜿蜒盘踞于腹腔下部。从位置说,肝和大肠上下相邻,大肠的传导是否顺畅,直接牵制着上方肝脏气机的升降出入。一旦大肠被宿便阻塞,腑气不通,浊气逆行向上,肝气的疏泄之路便受阻,进而引发胁肋胀满、烦躁易怒等肝郁之症。

再从五行生克探寻,肝属木,性喜条达舒畅;大肠属金,金本应克木,维持一种制约平衡。但当大肠功能失常,积滞内停,这种克制就会过度,打破肝脏的平和之态,让肝气难以舒展。所以,肝气条达,必先确保大肠通畅,可通过适度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揉腹等方式,助大肠一臂之力,为肝气疏泄开辟道路。

二、健脾首当泄膀胱

脾,堪称人体的 “后天之本”,肩负运化水液的重任,将饮食水谷中的精华部分上输至心肺,化为气血滋养周身,而代谢产生的废水则有序下送至膀胱。膀胱,专职储存和排泄尿液。倘若膀胱不能及时将废水排出体外,废水潴留,倒灌回脾,导致脾在水液代谢就会失常。

此时,脾失健运,水湿内生,人体便会出现四肢浮肿、腹胀便溏等不适。故而,要想重振脾的运化之功,第一步就得保障膀胱的排泄功能正常。日常多喝水、定时排尿,避免憋尿,让膀胱开合有度。

三、清心火应先清小肠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在人体上部,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心火上炎之症;而在下部,小肠受邪,分清泌浊功能紊乱,导致小便短赤、频数不尽。因此,当察觉心火有旺势,切莫只着眼于心,同步清理小肠之火,可选用淡竹叶、灯心草等清热利尿之品,引心火从小肠而出,上下同治,方能使心与小肠重归安宁。

洞悉这些脏腑间的联动奥秘,精准施策,方能助力身体脏腑调和,气血畅行,开启健康生活新篇章。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