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这篇文字,我们继续来讲解和背诵方歌。说什么呢?说一说败毒散。败毒散,源于《小儿药证直诀》,也叫人参败毒散。它的组成是: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9克,枳壳9克,羌活9克,独活9克,茯苓9克,桔梗9克,人参3克,甘草3克,生姜2片,薄荷少许。所有这些,水煎服,作为汤剂,每日一剂,一日2次。这个药现在也有人做成丸剂或者胶囊。这个方子能干啥呢?就是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它的原始主治,就是气虚外感证,患者主要表现是憎寒壮热, 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它的方歌,是这么说的: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好了,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来解读。第一句,人参败毒草苓芎。这句话说,全方用药包含了人参、甘草、茯苓和川芎。
这几个药,没啥特别的。人参,咱们都知道,是补气扶正的,说明用这个药的人啊,肯定得有气虚,正气不强的一面。再看茯苓,健脾利湿的,还能宁心安神。还有川芎。川芎这个药,能行气活血。由于其气味辛散,所以有祛风之效。这么几个药,放在一起,能干啥呢?我们一时半会儿还琢磨不清。那好,我们就接着往下看。第二句,羌独柴前枳桔共。这句话告诉我们全方还用到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其中的羌活和独活,好厉害啊,辛温发散,羌活管上半身,独活管下半身,合在一起就驱散一身风寒湿邪的,有遍布全身的解表祛湿作用。外感风寒湿邪,在羌活和独活面前,威风少了大半。看柴胡。柴胡,疏肝解郁,还能解表退热。很显然,它被安排在羌活和独活身边,肯定是取其解表之效。前胡呢,能降气祛痰止咳,还能解表。枳壳,降气利气,桔梗祛痰宣肺。很显然,前胡、枳壳和桔梗,这是奔着气道去的,用于祛痰止咳利气。到这儿,我们似乎看出一些眉目了。这个方子,肯定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扶正益气。比如说人参,就干这个活儿。第二就是解表,驱散风寒湿邪,宣利肺气。羌活、独活、柴胡、川芎。这些都解表,能散风寒湿邪。前胡、桔梗、枳壳,这些是祛痰止咳利肺气的。也就是说,这里分内外两部分。在内,益气扶正。对外,解表驱邪。看第三句方歌:薄荷少许姜三片。这话告诉我们,全方用到薄荷和生姜。这两味药,也都有解表之功。其中生姜辛温解表。薄荷辛凉解表。两者配合,寒热之性平和,增强全方的解表之力。最后,看第四句,气虚感寒有奇功。这句话告诉我们,全方的主治,就是气虚兼外感风寒湿邪。患者本身有气虚的问题在,同时又外感风寒湿邪。这个状态下,患者是什么表现呢?就脉象而言,肯定是脉浮。你外感风寒湿邪,卫气奋起抗争,肯定得脉浮。但是由于患者气虚,所以这个脉按下去就无力。这就是浮而无力。
同时,由于外感,所以患者往往又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咳嗽有痰。这些都是典型的外感邪气,肺气失宣的表现。这个时候,败毒散就再适合不过了。它一方面用人参益气,解决正虚气弱的问题。一方面用羌活、独活、川芎、薄荷、柴胡等来解表,把外来的风寒湿邪处理掉,同时还祛痰止咳,利用桔梗、前胡、枳壳。茯苓则健脾,杜绝生痰之源。你看,这么一来,内外兼治,构成了典型的扶正解表之剂。这就是败毒散。如今,它已经成为应对虚人外感的常用方。尤其是对年老、产后、大病之人,正气不强又外感风寒湿邪来说,特别适合。当然,不属于这个证型,就不能用。比如说有些人,属于阴虚外感,那就不能用。其实,对方歌的解读,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我们把方歌背下来,才是掌握方剂构成、功效、主治的最佳办法。从前的老中医,开方子的时候,方歌随口而出,体现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我们要想在中医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背方歌是必不可少的。
好了。关于败毒散的方歌,我就给你介绍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81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