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点击蓝字关注☞
古医良方
2025年10月23日 10:56
福建
温馨提示
准备工作:揉耳朵前,记得修剪指甲、洗净双手。时间: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约5-10分钟。
原则:力度以耳部感到发热、微微疼痛但能忍受为宜。持之以恒,效果更佳!
注意(禁忌):耳部有炎症、冻疮未愈者、严重皮肤病或耳部有破损时,不宜揉耳朵。
用途说明:日常揉耳朵以养生保健为主,用于治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操作。
1. 搓热耳廓(预热疏通)
目的:激活耳部血液循环,为后续按摩做准备。
步骤:将双手掌心相对,快速摩擦,直至掌心发热。然后用双手掌心或指腹,轻柔地摩擦双耳廓,来回20次左右,直到耳部微微发热。
2. 提拉耳尖(调理人体上部)
对应区域:主要对应人体四肢和膈肌以上部位(如肩、肘、头面)。
步骤: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廓上部(耳尖),先揉捏摩擦10次,再向上提拉10次。力度适中,以能忍受为宜。
3. 揉捏耳垂(揉耳垂,调理头面部)
对应区域:耳垂对应头面部,对眼、牙齿、面颊、舌等有益。
步骤: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垂,先揉捏摩擦10次,再向下拉扯10次。反复进行,直到耳垂发红发热。
4. 按摩耳轮(按耳轮,调理脊椎与躯干)
对应区域:耳轮对应脊椎和躯干,有助于腰酸背痛等。
步骤:双手握住耳廓,拇指放在耳的背面,食指弯曲成钩状,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揉搓耳轮50次左右。
5. 按揉耳窝(调理脏腑功能)
对应区域:耳窝(耳甲腔和耳甲艇)内对应胸腹腔的脏腑器官。
步骤:将食指或棉签头伸入耳窝内,进行旋转揉按,力度由轻到重,持续1分钟。有助于调理脾胃、心肺等内脏功能。
6. 揉捏耳屏与对耳屏(平衡内分泌)
对应区域:耳屏对应咽喉、外鼻等;对耳屏对应脑干、脑垂体等,有助平衡内分泌。
步骤: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耳屏和对耳屏,进行揉捏、按压,各揉按15-20次。
7. 全耳推摩法(整体疏通)
目的:覆盖整个耳廓,促进全面血液和经络循环。
步骤:双手手掌包住耳朵,由后向前、再由前向后,按摩推摩整个耳廓20-30次,直至耳廓发热。
8. 鸣天鼓法(改善听力)
目的:刺激听神经,改善听力,缓解头晕和耳鸣。
步骤:双手掌心紧压住耳朵,手指置于脑后。食指叠在中指上,用食指弹拨后脑骨(风池穴附近)20-30次,每次弹击时都能听到类似打鼓的声音。
9. 全耳捏放法(缓解耳塞)
目的:通过压力变化刺激中耳,缓解耳塞感。
步骤:用手掌快速将耳廓压平,然后迅速放开,重复15-20次。能感到耳膜有轻微的震动和响声。
10. 按压神门穴(安神助眠)
对应区域:神门穴位于耳廓三角窝尖端,是重要安神穴位。
步骤:用食指尖或棉签头点按神门穴,以有胀痛感为宜,持续按压30秒到1分钟。对于缓解焦虑、失眠有帮助。
11. 提拉耳屏(保护咽喉鼻腔)
对应区域:耳屏主要对应咽喉、外鼻,对呼吸道健康有益。
步骤: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耳屏(耳洞前面的小软骨),向上方、外侧轻轻提拉和揉捏20次。
12. 耳背推摩法(辅助降压)
对应区域:耳背有降压沟,对高血压患者有辅助作用。
步骤: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沿着耳背的降压沟(从耳尖向下延伸的凹槽),从上到下推摩20-30次,直至耳背发热。
13. 掐按三角窝(调理生殖泌尿)
对应区域:三角窝内侧对应生殖、泌尿系统,以及盆腔。
步骤:用指尖或棉签尖端对准三角窝内的相关穴位(如子宫、盆腔点)进行点按,力度稍重,持续30秒。
14. 全耳面搓法(搓全耳,加速循环)
目的:对耳廓所有表面进行摩擦,快速加热,促进气血运行。
步骤:将双手掌心紧贴双耳,以快速、大幅度搓动的方式,同时搓摩耳廓的正面和背面,持续30秒,直到耳朵感到灼热。
15. 掩耳静听法(放松身心)
目的:通过隔绝外界声音,让身心放松,辅助治疗神经衰弱。
步骤:双手掌心完全覆盖双耳,持续30秒至1分钟,同时闭目深呼吸。在缓慢放开双手后,静静感受耳内的微鸣。
16. 震耳法(拨鼓膜)
目的:通过轻微气压震动鼓膜,促进中耳血液循环,缓解耳闷。
步骤:用双手掌心紧贴双耳,快速按下再迅速抬起,反复进行10-15次。注意力度要轻柔,避免损伤鼓膜,重点在于轻微的气压变化。
17. 搓耳根(调理肾脏)
对应区域:耳根部附近穴位对应肾脏和全身,有助于固本培元。
步骤:双手拇指伸入耳后与耳根交界处,食指置于耳前耳根,上下搓揉耳根20-30次,直至耳根发热,可有效刺激肾经。
18. 摩耳背(疏通背部经络)
目的:纯粹的摩(揉搓)法,主要用于疏通耳背经络,缓解背部不适。
步骤: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以轻柔的打圈方式或上下揉搓方式,按摩整个耳廓背面,持续1分钟,重点在于轻柔和覆盖全面。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69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