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理中汤和建中汤的异同
2025
11-01

理中汤和建中汤的异同

作者:梅松政

编辑:寸心

理中汤和建中汤仅一理和建字之差,均有一“中”字,其差别在哪儿?

 一、基本信息

出处:建中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理中汤有多个出处方剂,如《万病回春》、《准绳.幼科》、《活人方》、《伤寒论》等中均有理中汤记载,方名同药不同。临床常用的理中汤则是出自《伤寒论》理中丸方,本文所称理中汤指的是出自《伤寒论》之方。

组成:建中汤:生姜、芍药、干地黄、甘草、川芎、大枣。理中汤: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功效:建中汤具有补气益血,温胃和中功效。主要用于脾胃失和,气血不足等病证。理中汤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效,主要用于中焦虚寒、阳虚失血等病证。

二、组方特点

共同点:建中汤和理中汤均含有甘草,主要针对“中府(中焦脾胃)”病变而治疗。

不同点:建中汤注重在“建”,对脾胃实施“提出改善”或“缔造功能”作用,生姜温胃、芍药养血、干地黄补血、甘草和中、川芎活血、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六药均对中焦脾胃提出“各司其职”的“建议”,让脾胃(中府)稳定祥和下来;理中汤注重在“理”,对脾胃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置”,人参补脾、干姜温脾、甘草和脾、白术健脾,虽仅四药,但足以让脾(胃)温暖而安。

辨证点:建中汤主要用于脾胃失和,气血不足之证,辨证要点为: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等。   

理中汤主要用于中焦虚寒、阳虚失血之证,辨证要点为: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或吐血、便血、崩漏等后,伴胸痞不舒,四肢不温等;或小儿四肢不温,喜唾涎沫等。 

三、组方思路

建中汤注重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而组方。理中汤注重从脾阳不足,虚寒内阻而组方。

四、临证经验

据文献资料记载,建中汤和理中汤都可用于治疗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慢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胃下垂、肝脏疾病、慢性肠炎等疾病属于脾胃失和,气血不足之证,或中焦虚寒、阳虚失血之证者。  

临证20多年来,笔者总结了一些运用建中汤和理中汤的临证经验。比如,遵循“脾胃不足,气血紊乱”思路辨运用建中汤,凡久治不愈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有脾胃虚弱者,均可根据证候特点,选用建中汤加减治疗;遵循“脾阳不足,虚寒明显”思路辨证运用理中汤,凡表现有脾胃虚寒症状(如胃痛或腹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痛甚、进食痛减、食纳不佳、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稀,舌淡苔少,脉虚或弱或迟缓者)患者,均可辨证选用理中汤加减治疗。

有一点值得注意

很多患者在运用医生所开建中汤、理中汤之类“药味少,药量寡”方剂时,总认为医生用药“轻(少)了”,很容易在首次诊疗未取得明显临床疗效时,中途弃诊,这自然会影响临床疗效。

所以,每遇这类患者,首诊时要详细为其讲述诊疗过程、预期临床疗效等,让其愿意接受规范的治疗。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