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刘渡舟医案:“水证”的证治(三)
2024
06-10

刘渡舟医案:“水证”的证治(三)

8.水泻

证候:大便泻下如水,小便反不利,肠鸣而腹不痛,口渴欲饮,饮后则泻,泻而复渴,舌苔白腻,脉弦细。

此证为水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失判,水走大肠,故腹泻;水液停蓄膀胱,津液不化而难以上承,故口渴欲饮。

方用苍术五苓散健脾渗湿、利水分清。

本方为五苓散原方加苍术,《神农》言苍术:主风寒湿湿痹死肌——即治疗风寒湿邪侵入身体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的痹症,能改善皮肉不知痛痒、没有知觉的症状。

9.水秘

证候: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坚如羊屎。口中干渴,小便短少不利,下肢浮肿,自觉有气从心下上冲,心悸头晕,胸满气短。舌肥胖而淡嫩,苔则水滑,脉弦而沉。

“水秘”,乃水不化津,津不滋润,而似胃肠干燥之证。小便短少不利、下肢浮肿、口中干渴之象,乃津液不化,水溢肌肤之证。

方用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交替服用,温阳利水,健脾化饮,待小便通利,则大便自通,其它诸证皆迎刃而解。

10.水厥

证候:心下悸动,或见痞满,手足厥冷,抚之不温,脉弦而苔白滑。

此证为水寒在胃,心下悸动,属茯苓甘草汤证。若胃中水寒甚者,阻遏胃脘阳气,不能达于手足,则见手足厥冷之证。因水成厥,故名“水厥”。

方用茯苓甘草汤加枳实,以健胃消饮、通阳理气,《神农》言枳实:除寒热结——即能解除恶寒发热、邪气积聚。

至此,“十种水证”已介绍完。

水之所至,其气必病,此其大概,皆可类推。

水之气寒,伤阳犯上,有上冲之变;上冒清阳而为痫;上凌于心而成悸;中犯胃气而成痞;亦有下注于肠道而为泻。

“水证”虽繁,约而言之,其脉则弦,其舌则水,其面则黧,其小便则不利,能合其色脉,并不难辨。

治水之法,同于治饮,盖水与饮,名异而质同。治疗多不离苓桂温药之旨,如苓桂术甘、苓桂姜甘、苓桂枣甘以及五苓散,皆温药中通阳利水之剂,其中或心或脾或肾,当随证治之。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