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之反后绝穴。
反后绝穴的位置位于手背第一掌骨尺侧(拇指侧),灵骨穴(第一、二掌骨结合处)下一寸一分(约1.5–2厘米),紧贴拇指骨边缘凹陷处。
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1、针刺技术
深度:直刺4–6分(约1–1.5厘米),以得气(酸胀感)为度。
手法:提插捻转结合,留针30分钟,期间嘱患者活动患处以增强疗效。
2、禁忌与风险提示
感染预防:严格消毒针具及皮肤,针后保持干燥。若针眼发红伴肿痛需及时抗炎处理。
禁忌人群:凝血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自行操作者禁用。
主治:背痛,肩痛。
功效与作用机制
1、核心功效
行气活血:疏通局部气血瘀滞,改善循环障碍。
宽胸止痛:缓解胸胁胀闷及肩背放射性疼痛,尤其对肩胛区牵涉痛效果显著。
2、作用机制
通过刺激手部反射区(全息理论中手对应躯干),调节肺经与大肠经气机。肺主气,气行则血行,故可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的疼痛。
应用
肩背痛:董氏针灸基地300例临床观察显示,针刺反后绝穴对肩周炎、颈椎病引发的肩背痛有效率超90%。
落枕:配伍承浆穴,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头痛与胸痛:与灵骨、大白穴配伍,调节上焦气机。
肩关节痛:配肾关、灵骨、大白,协同活血通络。
慢性颈背痛:配正筋、正宗(跟腱穴) 上下配穴加强疗效。
三角针法(反后绝+灵骨+大白):
三穴呈三角形分布,同时下针形成“倒马”效应,增强行气止痛效果,尤适用于顽固性肩背痛及胸胁闷胀。
体应关系
1、以骨治骨
紧贴第一掌骨尺侧进针,刺激骨膜传导,直接作用于骨骼系统(如肩关节退化、颈椎骨刺)。
案例:肩周炎患者针刺反后绝穴后,肩关节活动度即时改善,因穴位通过全息调节肩胛骨与肱骨的力学失衡。
2、以脉治脉
第一掌骨尺侧分布手太阴肺经分支,肺主气,刺此穴可调胸中气机,缓解胸闷、胸胁胀痛。
配伍应用:配承浆穴(任脉)形成“上下气机对引”,治疗落枕时能同步舒缓颈胸筋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43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