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种冬季进补,舒缓情绪的食疗技巧
2025
10-24

一种冬季进补,舒缓情绪的食疗技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补养心气的话题,因为养心不仅是成人的功课,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何为心气?

心主血脉,藏神志。心气是心脏搏动的动力,心气充足,则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反之,心气不足的孩子往往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情绪健康。

《伤寒论》中有句话是怎么说的,“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甘麦大枣汤主之”,这个甘麦大枣汤就是养心气的方。有时候妇人控制不住的悲伤,动不动就哭,其实,就是“心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而现代人的生活,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无论大人的工作节奏还是孩子们的学习进度,而快节奏的生活,会让人的“心气”不知不觉由盛转虚了。

再举个例子说,现在很多人对“坐月子”的态度嗤之以鼻,觉得这是封建禁锢,其实,真不是的,就拿坐月子喝鸡汤来说,就充满食养之道的智慧。

我们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对周遭的事情都能积极面对,即使刚刚被说哭了,稍微哄一哄,很容易就可以过去,其实,这都是“心气足”的表现——遇事能朝积极的方面去想。

反之,心气不足之人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遇事就往坏处想,悲观低沉,怨天尤人。此种情况多见于年轻人,尤其是产后的女人,很容易形成产后抑郁。

生孩子对女性的身体影响很大,无论是顺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精血耗损,还是剖腹产对元气更大的创伤,都让母亲的身体处于一个相对虚弱的状态。

紧接着,哺乳和育儿的工作便接踵而至——日夜不停地喂奶、照顾,一夜都睡不上几个时辰的觉,甚至几个月都很难睡到一个整觉儿,这些都在持续地消耗着本已不足的能量。

在这种长期的身心耗竭之下,妈妈们的情绪容易波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想要给妈妈们一些温馨呵护,给她们补养消耗的精血,而月子里又不适合滋腻的补益之法,所以,我们该怎么做呢?答案就是“鸡汤”。

鸡汤

秋冬

鸡汤是很好的滋养心气之品。一直以来我们也都是偏爱鸡汤的,无论是坐月子,看望病人时保温瓶里拎着的鸡汤,还是民间俗语“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的民间俗语。

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餐桌上那碗实实在在的“鸡汤”,却成了“油腻”“没营养”“毒鸡汤”的代表。

但是,经典可不是这样说的,《神农本草经·上品·禽部》有言:“丹雄鸡,味甘,微温。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通神,杀毒,辟不祥。”

丹指红色,丹雄鸡就是长着红色羽毛的大公鸡。红色对应心脏,丹雄鸡的红色羽毛,被古人认为其阳气充足,火性通心,更能温通血脉。因此,用它调治崩中漏下,心血不足等症。

为什么坐月子,看望病人,感冒后要喝鸡汤呢?

补心气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开胃气”。

身体的正气都忙于抵御外邪、守护根本,往往顾不上脾胃,以致于我们看什么都提不起食欲。

这种没胃口的根源不在于积食,不能简单用山楂、麦芽这类消食导滞的药物强行开胃。而鸡汤则不同——它本身具有“补虚”之功,而且经过精心熬煮的鸡汤本就富含天然鲜味物质,能温和地唤醒味觉,自然而然地改善食欲。

“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

逢九指代的是“数九寒天”的寒冷天气,此时也是人体阴气偏盛,阳气偏弱的时候。鸡肉性温,可温暖中焦,益气补虚,为我们提供抵御严寒,抗击外邪的能量。

从一定程度上讲,在入冬前后的这段时间里,经常喝喝鸡汤是有助于孩子养护脾胃,提升正气,减少冬季受风寒外邪影响的。

如何熬出一锅滋补的鸡汤也是很有讲究的,我就从中医角度讲三点:

一、要选吃粮食长大的散养鸡。鸡得谷气之全,生长顺应自然节律,它才会蕴含“精气”,才能有滋补之力。若是养殖场里三个月速成、未见日光的饲料鸡,其气已薄,其味已杂,从养生角度看,便失了根本,也就没必要了。

二、大公鸡,其性偏温,动能更强,更能走表通达,长于温养一身之阳气,更适合平素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心阳不振之人,或经历大病、久病等消耗性疾病后,感到身体虚惫、精神萎靡者,能助其快速振奋阳气,恢复元气。

三、老母鸡,其性质则更为平和温润,补益之功更侧重于滋养阴血、补益脾胃,且不易助火生热。因此,它对于气血亏虚的产后调养、小儿发育,或是作为全家老少的日常温和滋补来说,是更为适合的选择。

如果你也被琐事缠绕、耐心快要耗尽,辅导作业时经常火冒三丈,冬天怕冷,手脚冰冷,孩子经常感冒,食欲差,挑食不吃饭……那么,不妨从这个冬天就开始探寻鸡汤中的古老智慧吧。

当你守在灶台边,看着汤汁咕嘟咕嘟地翻滚,那升腾的蒸汽本身就像一种疗愈。

一碗温热的鸡汤下肚,不仅能温和地打开孩子的胃口,更能悄悄滋养你耗损的心气。

这碗汤抚慰的不仅是脾胃,也能驱散那些焦虑、疲惫,养护整个家的气息。

文章|香薷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