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健康养生】餐桌上的“防栓密码”:吃动结合,为血管健康双重护航
2025
10-21

【健康养生】餐桌上的“防栓密码”:吃动结合,为血管健康双重护航

作者:熊苗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中国注册营养师)

血栓,就像血管里的“隐形杀手”,可能悄无声息地引发脑梗、心梗等致命疾病。防控血栓不能只靠饮食,“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的双重搭配,才能为血管筑起更坚固的防线。掌握吃与动的核心原则,能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松降低血栓风险,守护血液循环的通畅。

预防血栓的饮食核心是“抗炎、抗凝、护血管”,关键在于避开促栓食物,多选养血管食材。要严格控制“高危食物”摄入:每日盐量不超过5克,少吃咸菜、酱肉等加工食品,避免高盐损伤血管内皮;警惕反式脂肪酸,它会加速血管硬化,常见于人造奶油、油炸食品和起酥面包,购买时需细看配料表;限制添加糖,奶茶、甜点等会引发代谢紊乱,加速血管老化。

真正的“防栓食材”藏在三餐里。首推Omega-3脂肪酸,能抑制血小板过度聚集,像给血管“涂润滑剂”,深海鱼(三文鱼、鳕鱼,每周2次)、亚麻籽、核桃都是优质来源;其次是膳食纤维,可溶性纤维可降低血脂,减少血管壁脂肪沉积,燕麦、芹菜、苹果、豆类轻松补充,比如晨起一碗燕麦粥就是好选择;还有维生素K,适量摄入能调节凝血功能,菠菜、西兰花等深绿色蔬菜中含量丰富,但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控制量,避免影响药效。

光吃对还不够,规律运动是“打通”血管的关键。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从源头降低血栓形成概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很重要:

– 有氧运动是基础,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能提升心肺功能,加速全身血流,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70-年龄”的安全范围;

– 力量训练不可少,举哑铃、练弹力带等能增强肌肉力量,肌肉收缩时可“挤压”血管,推动血液流动,尤其适合久坐人群,每周2次即可,重点锻炼下肢和核心肌群;

– 碎片化运动也有效,久坐1小时后起身活动5分钟,做踮脚尖、转脚踝、扩胸运动,能避免血液在下肢长时间淤积,特别适合上班族和老年人。

此外,运动细节和饮食习惯需相互配合。运动前1小时喝100-200毫升温水,运动中少量多次补水,避免脱水导致血液黏稠;运动后不宜马上大量进食,可先补充少量蛋白质(如鸡蛋、牛奶)和碳水(如香蕉),帮助身体恢复;烹饪时多采用蒸、煮、凉拌,减少煎炸,避免高温破坏营养;用餐保持“七八分饱”,晚餐不宜过晚过饱,防止过量饮食增加血液负担。

需要提醒的是,饮食和运动是血栓防控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若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或家族有血栓病史,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干预。把“科学吃+坚持动”融入日常,让每一顿饭、每一次运动都成为血管的“健康助攻”,才能真正远离血栓风险,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与活力。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