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史霞:学习徐汝奇老师课程笔记(一)
2024
04-28

史霞:学习徐汝奇老师课程笔记(一)

老师说:平脉辨证一词及其概念由仲景先师在《伤寒卒病论集》(也就是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提出,即:"撰用《素问》····并平脉辨证"为十六卷(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辨脉法》、《平脉法》是基于"勤求古训"的平脉辨证概述,《伤寒》《金匮要略》是"博采众方"的平脉辨证推广。

老师说:说明此前平脉辨证,已有一定学术基础,见《内经》、《史记》之前的文献记载。

老师说:王叔和据仲景先师传承,也勤求古训,总结诸家经验,撰著《脉经》(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认可王叔和的医家不多,如后世对王叔和有误读:后世因不能正本清源,误于王叔和在《伤寒论》序中加入了“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等内容,故认为中医的理论都来自《内经》,以至于认为中医治病都要依据经络脏腑、五运六气,甚至提出“不明经络脏腑,动手便错”来对待经方。对此,徐灵胎以专论批判,明确指出:“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实际明确了经方不同于《内经》的理论体系,即不是用经络脏腑、五行运气来辨证,而是用八纲理论。)(老师是完全认可张叔和的,并且认为他为仲景学术的传播、整理和解释的贡献居功至伟。 

老师说:唐代孙思邈将《伤寒》、《脉经》全面汇总。(但我和老师讨论过,孙思邈先师总结伤寒论和脉经之后,开发出了大量的方剂,增加了后世学习中医的难度。学习不在于内容多,而在于提纲挈领,尽快让人掌握精髓。)

老师说:宋之后金元时期,朱丹溪为代表,开始发挥,脉诊不叫平脉辨证,只叫脉诊。金元四大家,奠基各家学说,明清之后,医家只知仲景伤寒,不知平脉辨证。民国以来,主张四诊合参,以李时珍《濒湖脉诀》为基础,一些认识已经偏离仲景平脉辨证的方向。 

老师说:平脉辨证,蕴含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基本原理,是经典传承的核心理念,中医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平脉辨证学术为核心,办学、科研、临床意义重大!平脉辨证与科技发展的衔接,是创新中医发展、改变西医误区的重要科研方法。

老师说:恢弘仲景学术、推广平脉辨证,任重道远,大有可为,也将使我们处在风尖浪口,备尝艰辛!不成功便成仁,要革命就会有牺牲,唯有牺牲多壮士,敢叫日月换新天! 

听老师讲伤寒论,和听别人讲不同。别人讲是逐条解释,而老师讲是首先指出伤寒杂病论的纲领和学习方法。就是先指出仲景医学的灵魂,让学员在此指引下,再细读各条内容。我管这种学习方法,叫做整体学习法。就是说,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一头扎进细节中,出不来。而一定要构建知识的整体观。如学习法律,要深入理解法理,而学习祖国医学,肯定应当反复深入理解伤寒杂病论的灵魂。 

下面进入主题:

仲景脉法在伤寒论中分成两个篇章:辨脉法和平脉法。脉法是我们中医的基础。脉法在张仲景时代就已经得到非常高的重视了。东汉王充《潜夫论》: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故奸可塞、国可安矣。

首先我们要学脉法。灵枢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诊脉一定要辨阴阳,辨浮沉滑涩才能诊病。所以伤寒论辨脉首先说: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五个脉是阳,五个脉是阴。这是阴阳脉的提纲脉。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辨了脉的阴阳之后,就开始讲如何辨病的轻重。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结就是指阴气阳气导致的病理损伤的程度。阳结就是现代医学中重度炎症反应,阴结相当于功能器官衰竭受损。

所以,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这里的日期和循行有关。

在韩非子里,有这样一句话: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四肢与九窍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动静尽属于生焉。属之谓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还而属之于死,死之徒亦有十三。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故曰:“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这句话是说,四肢加九窍,就是十三,十三就是一个循环。徒就是活着,活着就是十有三。死了,十三就没有了。再看看伤寒论里面,阳数为7阴数为6。七加六等于13。

再来看伤寒论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阳数7就是火,阴数6就是水。生命就是水火组成的。暑热跟着12经循行到13天才会完成。阳病到阴旺之时必死,就是火克水,阴病到阳旺之时必死,就是水克火。所以阳病在十二或十三天之后,再加上阴旺之时,太阳病一二日,阳明病二三日,少阳病三四日,太阴病三四五日。到了太阴病阴旺之时,病情就加重了,所以整个加起来就是十七日。那么阴病呢?阴病也是十二日一个循环,到了阳旺之时就是太阳一二日,所以整个加起来就是十四日。阳结就是火旺,木是生火的,火旺之后就克金,而阴结呢,阴结就是水旺,水是生木的,木是生火的,而火克金,这样金就不好了。(这块的意思好像是说,肺金,肺是免疫力。阴结和阳结的结果都是肺金不好,就是免疫力低下。)

实际上7的来源还包括地球上生命的规律,细胞的成长。我们总说21鸡鸡鸡,28鸭鸭鸭。就是说,小鸡21天破壳而出,小鸭28天破壳而出。而人呢,是40个7 天,就是280天孕育成熟。细胞的凋亡,细菌的生死都是7天。所以,普通的伤风感冒,七天就会好。阳旺的时候,不用吃药打针。七天内退少阳之火,病就好了。

我们再来说厥阴病,厥阴病的表是在少阳。厥阴属木,生发不利,什么生发不利?那些长东西的就是生发不利。癌症通过淋巴结转移,人体的淋巴分布就是少阳带,癌症就是顺着少阳带转移。因此清少阳火是治疗癌症转移的有效方法?什么药清少阳火好呢?夏枯草啊,有特效。肺癌,鼻咽癌转移的淋巴癌,都能用消瘰丸加夏枯草消下去。夏枯草用300克。左关(代表肝)太旺的时候,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夏枯草。煎水喝。

这就是伤寒论中的阴阳两感俱病。(伤寒例子: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则荣卫不行,脏腑不通,则死矣。)癌症就是两感病。在两感病中,首先是太阳和少阴的合病。一个是心的病,一个是肾的病。心肌炎,心衰,肾炎,肾衰。肿瘤,淋巴转移就是厥阴少阳合并。顽固性地肠炎,治不好的,就是阳明太阴合并。因此所有的病都有办法,就这么简单,我们教的就是法。伤寒论里面有三百九十七条,就是397法,教你如何辨阴阳。辨阴阳,知轻重。阳结就是重度炎症反应,阴结相当于器官功能衰竭。

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阳结合阴结都会导致大便难。身体重,就是下肢肿胀。癌症病人就是阴结之病,你一看他们的检查图像,就能看到很多大便球。西医看片子看病灶,而我们看片子看大便球。即便患者拉了好几个月的肚子,也排不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素问),就是说胆汁分泌不好,导致阴阳不平衡。所以祖师爷治癌病全是下法。所以阳明有三急下,而少阴也有三急下。救命就是要下,不下没办法治病。厥阴也有下利,还是要下。最好的养生方法是吃素洗肠。

因此,一看片子,有大便球的,再号脉,沉而涩的下,浮而紧的下,滑而数的下,就行了。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狗屁不通,伤寒论中只讲了三个方法,王叔和写得很清楚。翻到伤寒论的后面,可下,可汗,可吐,不可下,不可汗,不可吐,自己发汗后,发汗吐下后怎么处理,伤寒论就讲完了。

仲景的伟大是把方药的规律全部找出来了。而叔和的伟大是归类和总结。所以,只有王叔和学好了仲景。

有学员问,化疗之后虚弱的人还要下么?老师说还是要下,因为大便还是秘结,还是有毒素。

金匮要略里就告诉了怎么下。在五脏风寒积聚篇。有缓下,急下和峻下。怎么缓下呀?麻子仁丸啊。怎么急下呢?大承气,大柴胡。最厉害的有抵当汤,桃仁承气汤,厚朴三物汤。虚弱了,不能动,用麻子仁丸。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

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

寸脉是阳脉,尺脉是阴脉。

曰:何谓阳不足?

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

曰:何谓阴不足?

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阳气就向上浮。

阳脉浮(一作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用桂枝汤。也就是白细胞减少,肠胃功能差,免疫功能不好。

凡是贫血的病人,阳虚的病人,都是寸脉弱,如果白细胞减少的病人一定是尺脉弱寸脉旺。经常上火,经常嗓子不舒服。

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阳太过,看门的守不住了。一定要止汗,汗要是止不住,必死无疑。导致中枢神经高烧。

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血不行了,再加烧针,血更烧焦了。这叫败血症。加烧针就是用补法。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一云秋脉)就是脉宽大,阳结在头,头是上焦。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一云夏脉) 脉长长的很急,阴结。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一云阴气)衰也。这块应该是阴气衰也。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这个是涩脉。阳结是洪大脉,阴结是弦微脉。肥是微脉。蜘蛛丝是弱脉,油漆是涩脉。这些脉都很危险。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一作纵)。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促阳结阴,这个符合人们的基本认识。

阴阳相搏(应该是阴阳相转,就是一团乱麻,纠缠不休的意思),名曰动。阳动(指寸脉)则汗出,阴动(指尺脉)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胃气伤了。

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心动过速,中气衰。

阳脉(寸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尺脉),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说明生理功能正常,胃气很足。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紧脉比弦脉更厉害。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