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本为纯阳之体,腠理疏松,生长代谢旺盛,易汗出,此为“清阳发越之象”,然静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甚或大汗淋漓则为病汗,多见于5岁以上体质虚弱的儿童,为临床多发病。
分四型论治
本病的辨证分型为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气阴两虚、湿热迫蒸。但临床常为两种证型相兼为病。《伤寒论》第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阴弱者,汗自出。”小儿肺常不足,易感外邪,卫表不固,津液输布异常,故汗出不止。尤头颈、胸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或盗汗,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易患感冒,舌淡,苔薄白,脉弱。《《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诸汗论》云:“小儿有遍身喜汗出者,此荣卫虚也,荣卫相随,通行经络,营周于身,环流不息,荣阴卫阳,荣虚则津液泄越,卫虚则不能固密,故喜汗出遍身也。”脾失健运,生化乏源,营不内守,卫不固密,则津液外泄,发为汗证。又肺主皮毛、脾主四肢肌肉,脾土不生,致肺金汗液自出。选用牡蛎散“止汗之验,无出于此方。一切泄汗,服之三日皆愈,神验”(《杂病广要》),合《究原方》玉屏风散。营卫失守择《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补气通阳、益气温经、调和营卫,此方本为治疗血痹,但“有是证则用是药”,见卫虚不固,营卫失和,以致气随津脱、气虚营弱、气损及阳之汗证,疗效卓著。
《辨证玉函》载:“若阴虚发汗,人最难知。”“口必不渴,舌必滑无苔,或夜有汗而日无汗,或动有汗出而静无汗,或饮食有汗而平时无汗,或身有汗而头无汗,皆是阴虚之汗也。”如《保婴撮要》言“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气阴两虚之汗可伴乏力、心烦、手足心热、口干、胃纳不振等兼症。《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肾阴虚见盗汗、五心烦热,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或虚细,呈气阴两伤之象,主方用《医学启源》生脉散,方中麦冬、人参、五味子生津止渴、敛阴止汗。《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麦冬甘寒,清权衡治节之司;人参甘温,补后天营卫之本;五味酸温,收先天天癸之原。三气通而三才立,水升火降,而合既济之理矣。”即可药到证除。
薛生白言“太阴内伤,湿邪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湿邪内郁,热蒸于表,津液外泄,汗出自现。《医学正传》云:“夫各脏皆能令人出汗,独心与脾胃主湿热,乃总司耳。”即脾胃失运,湿浊内生,郁久化热是其内因。《素问·评热病论》云:“人之所以汗出者,皆出于谷,谷生于精。”可知小儿脾常不足,幼而未全,全而未壮,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脾胃枢机受损,升降乖戾为其病因。选方《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即“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方中生石膏、栀子清泻脾胃积热,防风疏散伏热,即“火郁发之”之义,藿香化湿和中,麻黄根、糯稻根敛汗止汗,辨证准确,泻黄散加减治疗汗证收效显著。
验案举隅
张某,男,6岁,2023年12月5日初诊。平素稍事活动则易汗出,寐时汗多,可湿枕头衣衫,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并见,后热退,然午后时有低热,有汗,咳嗽迁延,脘腹胀闷,食纳欠佳,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咽稍红,舌红,苔薄黄腻,脉浮数。辨证属风寒袭肺,治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蜜麻黄3g,旋覆花(包煎)5g,制远志10g,地龙10g,蝉蜕5g,炒芥子10g,蜜紫菀10g,黄芩5g,防风5g,蜜百部10g,炒葶苈子10g,川射干10g,甘草3g,柴胡10g,白鲜皮10g,炒紫苏子10g,瓜蒌10g。7剂。
12月12日二诊:无明显发热,咳嗽有所缓解,夜间稍多,无咽痛,活动、夜间汗出仍多,仍有脾胃不舒症状,舌红,苔薄黄白,脉弦细。继拟和解表里,健脾益气。
处方:柴胡10g,桂枝5g,麸炒白术10g,浮小麦10g,密麻黄10g,蜜紫菀10g,密款冬花10g,广陈皮5g,法半夏5g,甘草3g,炒麦芽10g,炒鸡内金10g。7剂。
12月19日三诊:患儿此次无咳嗽,以自汗为主,伴夜间盗汗,汗出遍身而抚之不温,家属诉平素畏寒恶风,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此外感邪热已清,而正气未复,属营卫失和,治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10g,麸炒白术10g,浮小麦10g,麻黄根10g,麸炒山药10g,甘草3g,炒麦芽10g,炒白芍10g,煅牡蛎(先煎)20g,煅龙骨(先煎)20g,党参5g,白芷5g,炒白芍10g,炒鸡内金10g,桂枝5g,防风5g。7剂。
12月26日四诊:出汗症状明显减轻,胃脘不舒好转,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缓,守上方加五味子5g养阴敛汗,继续7剂巩固治疗,后无再发。
按此案患儿外感风寒加之平素反复上感,均为肺不足之象,肺气虚弱,卫表失和,致邪易袭,肺宣畅失司,发为咳嗽,至后期,表邪尽正气虚,卫不固营不守,津无敛而汗出。少阳枢机失利,故身热、咳嗽迁延,虚实夹杂,遂清表和里、调和营卫,药到汗止。治拟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并加止咳化痰药清肃肺气,炒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助运。药后热退,以汗出为主,遂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益气养阴巩固治疗后停药。(商宁宁 甘肃省白银市中心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00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