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脑梗的六经辨证
2025
10-12

脑梗的六经辨证

一、六经辨证

1. 太阳经证

   特点:突发偏瘫伴恶寒发热、颈项强痛、脉浮紧或浮缓。

   病机:风寒外袭太阳经,营卫失调,气血壅滞。

2. 阳明经证

   特点:神昏谵语、面赤气粗、便秘、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病机:阳明腑实,热结旁流,上扰清窍。

3. 少阳经证

   特点: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半身不遂伴胸胁苦满、脉弦。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气血逆乱。

4. 太阴经证

   特点:肢体萎软无力、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胖有齿痕。

   病机:太阴脾虚,痰湿内生,阻滞脉络。

5. 少阴经证

   分型:

      少阴寒化证:四肢厥冷、语言謇涩、脉微细。

      少阴热化证: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少阴心肾虚衰,或阴虚火旺,脑髓失养。

6. 厥阴经证

   特点:四肢抽搐、烦躁欲死、头痛呕逆、脉弦紧。

   病机: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上冲巅顶。

二、四诊辨证

1. 望诊:

   面色:太阳证见苍白,阳明证面赤,少阴寒化证面色青黑。

   舌象:太阴证舌淡胖,阳明证舌红苔黄,少阴热化证舌红少苔。

   肢体形态:太阳证多见拘急,厥阴证多见抽搐。

2. 闻诊:

   语言:少阳证声低气怯,阳明证谵语,少阴寒化证语言謇涩。

   呼吸:阳明证气粗,太阴证气弱。

3. 问诊:

   寒热:太阳证恶寒,阳明证但热不寒,少阳证寒热往来。

   二便:阳明证便秘,太阴证便溏。

4. 切诊:

   脉象:太阳证脉浮,阳明证脉洪大,少阴证脉微细。

   肢体触诊:少阴寒化证肢冷,厥阴证手足逆冷。

三、辨证推演

案例背景:患者男性,65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天。

1. 初辨病位:

   肢体偏瘫、语言不利→病在经络(太阳、少阳为主)。

   无神昏→未及脏腑(排除阳明腑实)。

2. 六经推演:

   太阳证:若见恶寒、颈强、脉浮→风寒闭阻太阳经。

   少阳证:若伴口苦、脉弦→胆火上扰,枢机不利。

   少阴证:若肢冷、脉微→肾阳亏虚,脑髓失温。

3. 结合兼证:

   若兼脘腹胀满(太阴)、舌淡胖→太阴痰湿阻络。

   若兼面赤、便秘(阳明)→热结旁流,需通腑泻热。

四、示例医案

医案:

患者女,70岁,右侧肢体偏瘫3日,言语含糊,面白肢冷,舌淡紫苔白腻,脉沉细。

1. 辨证:

   六经定位:少阴寒化证(肢冷、脉沉细)合并太阴痰湿(苔腻)。

   病机:肾阳虚衰,痰瘀阻络。

2. 治法:温肾通阳,化痰祛瘀。

   方药: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熟地15g、山茱萸10g(温肾)→针对少阴;

    黄芪30g、当归10g(益气活血)→治太阴气虚;

     石菖蒲10g、远志6g(化痰开窍)→通络醒神。

3. 疗效:服药7剂后肢温,语言转清,续调1月功能恢复。

五、辨证要点

1. 分经与脏腑结合:肢体症状归经,神志症状归脏。

2. 动态辨治:急性期多实(太阳、阳明),恢复期多虚(少阴、太阴)。

3. 舌脉为要:少阴证脉微细、太阴证舌胖,不可忽视。

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