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幻真先生内元气诀》是古代道家关于养生的经典著作,蕴含着实用的养生价值。书中涵盖了众多道家与丹道修炼的专业术语,对于初学者而言较难掌握,因此,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且易懂的解读:一、准备诀此部分讲述服气修炼前的身心与精神准备工作。所谓服气,即指咽下内气进行修炼。修炼时应选择高处且干燥、整洁的地方,常燃香以祛除浊气,使用软床(可长时间坐卧)而非硬板床(久坐会疼痛),枕头高度约为3厘米,与背部保持水平。在半夜后(阳气初升)、清晨醒来(平旦之气充盈)或日常空腹时,先吐腹中浊气四次,闭目,叩齿36次,然后依次按摩两眼内外角、鼻、耳及整个面部,并适当做些导引动作以舒缓关节。“接着用舌头抵住上颚,搅动口中内外津液,待满口时咽下,”重复三次。之后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专心调息。上述动作均需在闭目、握拳(两手握紧)的状态下进行,这有助于增强体表的抗邪能力。仅在散气时,需松开手指。初学者由于气道未通,不必握拳(握拳反而可能增加紧张感),修炼3至6个月后,气机通畅,掌中会有微热感甚至出汗,此时方可握拳。二、调息诀此部分讲述服气前的呼吸准备,即转气。服气前需确保宿食已消、浊气已除。具体方法:闭目、握拳、仰卧,将两掌置于胸前,抬膝至胸前,拱起背部与臀部相配合,“闭气时鼓胀气海中的气,使气从内向外轮转,然后呵气呼出。”重复9至18次。即闭气后,鼓撑丹田之气,以意念呵出,一呼一吸,气机如轮般旋转。三、呼吸诀此部分阐述服气时口与鼻的分工。鼻为天门,主吸气;口为地户,主呼气。若违背这一规律,会导致气机逆乱,甚至生病。吐纳时,气息应细、慢、匀,其出入声不可让耳朵听见,呼吸次数以5、7、9次为宜,务必使气息平和,修炼结束后将口中津液咽下。四、咽气诀此部分详述服气的核心原理、方法及辅助动作。服气的关键在于咽气。人由天地元气而生,“每当咽气及吐纳时,内气便与外气相应和,”气海中的气自下而上直至喉中。当吐气达到极致时,应闭口,将气与津液分24次咽下,并发出汩汩声。气息需以意念引导,并用手按摩胸腹部作为辅助,使气迅速下入气海。初学者因上焦未通,尤需这些辅助动作,一旦气机贯通,便可省略。干咽气称为“云行”,连津咽下称为“雨施”。五、行气诀此部分讲述以意念引导气息的方法。每次连续咽三口气,迅速存入下丹田,以化生内元气。所得之气凭意念运送,想象两条白气沿着背部平行而上入上丹田,然后由“毛发、面部、头顶、两臂及手指,一路向下,入胸,至中丹田(心宫神所在)。灌注五脏,再历经下丹田,至足三里,遍布大腿、膝盖、小腿、脚踝,最后到达涌泉穴。”同时想象全身的浊气、淤血在正气的冲击下,从手指、足趾端散去,这称为散气。修炼时应注意保持腹中适当空虚,无论坐卧,腹空时便可咽气。六、炼气诀此部分讲述卧床时的闭气方法,强调任气自然流动,与上述以意领气的方法相辅相成。仰卧于床上,两掌平伸,梳头(头部为诸阳之会,梳头以通阳气),调气,咽气后,缓缓闭气,排除杂念,让气息自由地在全身运行。尽力延长闭气时间,至无法再闭时方吸气,但若中途感到心胸憋闷,可随时呼气。气平后,继续修炼,以10次为限。如感到神气昏乱欲睡,则暂停修炼。七、委气诀此部分讲述在日常行走坐卧中的气息运行方法。只要体气平和、心神调适,无论行走坐卧,均可进行。在内心营造一种虚寂的氛围:“无神无识,寂寂沉沉,使心与太空同一体,”然后调息、闭气。许多功法多以意领气,而此法则强调“须任气自然流动,不可与意念相争。”久而久之,功夫深厚,气息会从全身毛孔中自然渗出,不必大口吐气,即使吐气也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二左右。呼吸次数以10至20次为宜,如超过此数则更佳。八、闭气诀此部分讲述自我疗法。虽然气功不能包治百病,但其治疗范围涵盖内、外、儿、妇等多科及多种疑难杂症。具体方法:半夜睡醒或心情平静时,按照上述服气法使全身气机贯通,调气、咽气后,根据疾病所在部位,闭气专注,用意念行气冲击(“意念集中于病痛之处,闭气想象气息注入并冲击该处”)。当气息闭至无法再闭时,便吐气,吐毕再咽气,继续按上述方法攻治。如感到气急,则暂停,缓缓调息,气调后再继续攻治。一般攻治20至50次,以局部微微出汗为度。若在白天工作时,只要条件允许,也应抓住机会,经常以意念攻治患处,“无论病在头面还是手足,只要有疾之处便攻之,无不痊愈。”九、布气诀此部分讲述放气为他人治病的方法。首先需根据脏象学说,将患者的疾病归属于所主的脏象,然后以肝对应东方、心对应南方、脾对应中央、肺对应西方、肾对应北方的方位,“取相应方位之气,布入患者体中。”患者面对脏象所主的方位(如肝病患者面朝东方站立,其他方位依此类推),静心净虑,术者则采集方位之气(天地精华之气)与自身之气(人气)以意念外放,施于患者。术毕,嘱患者按照服气法咽气。十、六气诀此部分讲述音疗的方法。“六气即嘘、呵、呬、吹、呼、嘻六种。”其中五气各配一脏,剩余一气配三焦。如有疾患,则以意念吐出相应的字音,但不可发出声音。“呬属肺,”肺主鼻与皮毛,凡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疮疡或肺气不足之病,可用“呬”字法吐纳。“呵属心,”心之窍为舌,五行属火,如有口干舌涩及火热之邪作患,可行“呵”字法。“呼属脾,”脘腹胀满、脾运失健者可行“呼”字法。“吹属肾,”肾主藏精,腰为肾之府,腰部及生殖系统疾患可行“吹”字法。“嘘属肝,”肝开窍于目,目疾患者可行“嘘”字法。“嘻属三焦,”三焦是元气和水液的通道,气、液通行障碍的患者可行“嘻”字法。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因此以“呵”字法为六气诀之核心。十一、调气液诀此部分讲述以“呵”字法调治口中浊气的方法。部分中老年人常感“口中焦干,口苦舌涩,咽干无津,”或咽喉痛而不能食,这是内热所致,“需大张口呵气以治之”。具体方法:咽气后,闭气,然后“呵”10至20次,鸣天鼓7至9次,以舌搅动津液并咽下,重复呵气、咽气,直至口中津液源源不断为止。反之,如口中津液清淡,或呵气过多导致心内空虚,属虚寒之象,可用“吹”字法以温补。十二、食饮调护诀此部分讲述饮食调养以配合服气修炼的方法。每日早晨应食用淡粥或胡麻粥,以补益脾胃、滋养津液,中年人食用面条、汤饼亦可,但食量应控制在七分饱左右,过饱则会导致气机壅滞。“每次进食后,需呵出口中的食毒之气,”服气的人肠胃虚净,“生冷、酸滑、粘腻、陈旧坚硬、腐败难消之物均不可食用。”同时应适当节制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以及耗气之物如萝卜的摄入。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50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