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8岁,身高/体重:165cm 89kg,2024年3月11日,网诊。
主诉:双下肢痒,蜕皮三年余,再发一月余。
现病史:3年前出现双下肢痒,蜕皮,去多家三甲医院治疗,好转后容易复发。
一个月前再发,因既往有多重慢性病。现在继续服药,担心服用太多西药,现寻中药治疗。
刻下:脸部看似臃肿,双脚背及脚底痒,有皮屑。无发热恶寒,怕冷,手脚冰凉,没有痛觉。
口苦不干,喜欢热饮,平时汗多,气短,坐不久。
纳可,小便黄,大便时稀时硬,睡眠正常。
舌稍尖,苔厚腻黄干(手机照片),脉略(网诊)。
既往史:糖尿病 红斑狼疮 白内障 失明,尿管留置, 膀胱损坏 ,白肺双肺感染。
糖尿病及红斑狼疮现在仍然服药。
过敏史:头孢类,罂粟
皮肤图示
舌像图示
拟方药: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川芎10克, 杏仁10克, 白豆蔻10克, 厚朴6克, 薏苡仁18克 ,半夏9克 ,荆芥10克, 防风6克, 疾藜10克, 何首乌10克 ,炙甘草10克,生地10克, 白术10克, 黄芪10克, 桂枝10克
6付,水煎服,分三次服
3月20日二诊
微信回访,吃药三天后反馈,脚痒未改善,大便难解,矢气,肚子变小一点。
舌尖稍红,苔较前厚腻。(注意舌苔)
舌苔图示:
拟方药:
当归10克 ,白芍25克, 川芎10克,杏仁10克, 白豆蔻10克 ,厚朴6克 ,薏苡仁18克,半夏9克, 荆芥10克 ,防风6克, 疾藜10克, 何首乌20克 ,炙甘草10克, 生地10克,白术50克, 黄芪10克, 桂枝10克, 瓜蒌仁30克
6付,水煎服,分三次服
3月29日三诊
微信反馈:身痒好转,有力气,脸色变滋润,大便变烂。
舌质稍红,苔薄稍黄。(注意舌苔)
舌苔图示:
拟方药:
当归9克 ,白芍12克 ,川芎9克 ,泽泻15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10克, 升麻6,陈皮15克, 砂仁6克, 山药15克, 薏苡仁30克, 大枣10克 ,仙鹤草30克, 炮姜10克, 苍术10克 ,太子参10克 ,黄芪20
6付,水煎服,分三次服
4月24日微信回访,病情进一步好转并稳定。
按语
一诊,患者有怕冷,手脚冰凉,喜欢热饮,在六经里,一般考虑太阴。
但患者痒,蜕皮病久,合病多重基础病,久病必虚,另外有汗多,气短,坐不久,考虑为气血双亏,选用当归饮子。
患者口苦,小便黄,大便时稀时硬,苔厚腻黄偏干,考虑为三焦郁热夹湿,选用三仁汤。
二诊时舌苔变厚,大便难解,加大白术50g,芍药25g为用量,另外加瓜蒌仁30克。
这几个药在脾虚肝郁湿热时经常用到,临床效果好。
三诊时患者大便变烂,虽然有苔薄黄,考虑为脾虚,用方参苓白术散和升陷汤思路加减。
于4月24日回访说脚不痒,变光滑,力气增加,没有乏力。
因辨证准确,疗效好。
查阅文献
当归饮子出自南朱严用和所著的《严氏清生方》,治心血凝滑,内藏风热、见皮肤遍身疥疮、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润,或发赤疹瘩凛。
原方组成,当归(去芦)、白芍药、川芎、生地黄(洗)、白疾藜(炒、去尖)、防风(去芦)、荆芥各一两、何首乌、黄芪、甘草(炙)各半两。
该方以四物为基础方,当归补血活血,润燥止痒,为主药,
熟地黄改为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生津,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潜阳,共为臣药,
何首乌滋阴养血,润燥止痒,滋润肌肤,
荆芥、防风祛风解表,使外风从表而解,
黄芪扶助正气、抵御外邪,防止外风入里,
白蒺藜平肝祛风,增强荆芥、防风的祛风之力,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谐药、解何首乌之毒,诸药配伍,使养血活血而不滞血,固表祛风防外风内扰、滋阴养肌。
通常用于各类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津液损伤、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的慢性皮肤病。
三仁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为治燥剂。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临床上用于治疗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甘露消毒丹 出自《医效秘传》。为祛湿剂。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上药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
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
治疗脾虚湿盛证,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者。
小结
本病例为网诊病例,是我儿子传送的资料网诊,没有见过人,许多资料由儿子代述给我。
在初诊时,先考虑使用甘露消毒丹,但在语音的问诊交流中,认为湿大于热,选三仁汤更合适。
在二诊中仍然选用三仁汤,加大白术,芍药的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在跟诊,学到师父的经验。
用三仁汤和甘露消毒丹,都是湿热,前者湿重于热,后者湿热并重,在舌苔上有明显的表现。
本病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简介
陈权基,主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
1996年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从事临床至今,曾经先后跟随国医大师韦贵康和黄瑾明教授学习,及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进修学习。
师从钦州市名中医,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林佳明主任医师。林氏医门108弟子,林佳明经方传承班第一批弟子。
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结合、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时方与经方相结合的方法,诊治内儿妇外,皮肤,五官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感冒,咳嗽,胃肠病,心绞痛,眩晕,头痛,新生儿黄疸,疳积,月经病,带下病,疥疮,鼻炎,中耳炎等等。
治疗某些慢性疑难杂症:肝硬化腹水,胆肾结石,肺结节,心脑疾患,肾病综合征,失眠,焦虑,带状疱疹后遗症,各种痛症,不孕不育,某些内脏肿物结节等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撰稿 丨陈权基
编辑 丨 黄雪妹
校对 丨 郭小燕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899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