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简乏人问,
妙理能通神。
但能勤操持,
定是无疾人。
2025 年 1 月25日(周六)
各位家人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大家学习中医,对治疗和疾病来看,最重要的莫过于,脑中有“管道”概念。
只要你脑子中真正有了“管道”概念了,一切疾病即能来自然就能走,搓搓捏捏提提拉拉,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身体某些部位的软硬寒热,当你脑子里面装上“管道”概念的那一刻,你就升级了,只要你手里施力时再有轻重和方向认识之后,你所有的操作都是为了改变身体某些部位里面“管儿”不通的情况,关键就是你要知道怎么改,我们就是人体管道修理工,帮助人体把不通的管道打通,实现人体的一气周流循环起来的,徒手可以治病,中药也可以治病,关键之关键就是它们都是通过物理刺激作用实现对人神的刺激,人神做出来应对反应实现调动身体气血运行的。
认识到身体里面都是管道,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型,任何一个手能动的人就是一个能治病的高级医师。
“管儿”的认识非常重要,当头脑里面有了管儿的思维后,你认识人体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关于人体有三个方面思维,人体由管道和筋膜骨骼等组成,管道里面充斥着各种水液物质,各种脏腑就像挂在脊柱这根藤上的瓜,有进有出,后背是脏腑进出口,四肢是树干,有来有去,身体里面都是联通起来的“管儿”,第一要通起来,第二管内要有水液物质,第三身体里面要源源不断的产生热量,这样才能产生液压差,是管儿里面的液压差产生了,热量耗散能力,产生了热量耗散结构,产生了生命现象。
第一管道畅通,循环无端;
第二物质充足血液填充;
第三热量产生“气”即是体内源源不断产生的热水产生了管儿内压力差,明白液压机原理就明白了人体。
伤寒论的思维也是这样的。
第一,循环概念,第二气血物质,第三生化能力。
通循环的药物,桂枝,麻黄,大黄,柴胡等。
补血的药物,甘草,大枣,阿胶,麦冬,地黄,人参等
提高或减低生化的,石膏,附子,干姜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匹配不同的组合方案。
管道通不通,气血够不够,生化足不足?
问题的关键就是管道不通不能大量补血,生化不足不能通管道和补血,补血的前提是管儿要通,生化要够,生化不足,管道不能通,气血不能化。
体内过热生化也会萎靡不振,体内过寒生化也会不足,所以热萎症是当今社会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实提高生化很简单,运动就能提高,喝热水也行,再就是干姜附子,但是干姜附子是体内温度低的时候才能用,如果体内温度高造成的热萎造成的生化低迷的不行。
总结一句话,都是老生常谈了,管住嘴,迈开腿。
气血不足的人练气功,连气都蓄不够,哪里来的的气冲关通周天。
实际上古人服丹药练功就是借助外力。我们也可以借用一下他们的思路。
需求就是能生发气 ,像黄芪类会借肾气,那么就要补气血的 ,滋阴的,帮助左升右降的。
不需要像古人的那样重重的药效,就像日常的滋补剂。就很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了。
有些疾病,只给一个病名,我就像只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不知道身高体重样貌一样,你非要我告诉你它啥性格一样,所以很多时候也没有办法回答大家的问题啊。
“管儿管儿管儿,人体内都是管儿”像念阿弥陀佛一样念三天,一切都有了答案。
一旦有了管道思维,一切疾病都不是秘密了。
关键就是你要从心底里彻底接受这样认识人体的模型。
遇见天下无疾的人有福了!大道至简——能够领悟并珍惜的人,有福了!
几篇文章,多年酝酿字斟句酌,深夜成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悟道中医,与君品读如能分享,手有余香唯愿世间,天下无疾2024.5.21于广州番禺
「天下无疾」:邵海彬,山东滨州沾化人,生于庚申年仲秋。本科毕业于江苏大学,读书羡道之人,全真道南无门下第 24代弟子。
自幼喜欢中医,是山东知名老中医王学业之外孙,自幼跟随外公长大,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母亲王树芝传承中医医术,常年为村民免费摸脉疗疾。
中华绝技——岐黄扁鹊手,是以《伤寒杂病论》的内景思想为理论依据,以徒手和针刺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自然疗法。此法由山东知名老中医王学业所首创。
岐黄扁鹊手,按照“经络即杠杆”的思想认识,在治疗时取相应经络上的对称点及隐痛点。以轻柔的手法逐步渗透按压和摩擦松解、导引感应等方式来刺激和激活患者身体上的隐痛点,并通过隐痛点来沟通患者的人神感应,并借助人神感应调动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效果。
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对各种疼痛,均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各种慢性疾病、疑难杂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岐黄扁鹊手,开启了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外治疗法的新领域。期待与全国各地朋友合作,共同推广发展该项技法,以中华中医自然疗法,福泽华夏大地。
“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愿天下无疾。
【编辑、水木老师简介】
中科院心理所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硕士/在职博士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促进委员会专家委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39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