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岐黄生活志:孙思邈晚年揭秘:补脾根本不用吃!独取这个穴位,是千金不换的秘法第一步是'寻穴定位'。这不是简单地找到解剖学上的足三里穴位置,而是要找到个体化的'活穴'位置。孙思邈发现,由于个体
2025
10-03

岐黄生活志:孙思邈晚年揭秘:补脾根本不用吃!独取这个穴位,是千金不换的秘法第一步是'寻穴定位'。这不是简单地找到解剖学上的足三里穴位置,而是要找到个体化的'活穴'位置。孙思邈发现,由于个体

孙思邈晚年揭秘:补脾根本不用吃!独取这个穴位,是千金不换的秘法第一步是’寻穴定位’。这不是简单地找到解剖学上的足三里穴位置,而是要找到个体化的’活穴’位置。孙思邈发现,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足三里穴的最佳刺激点可能会有细微的偏差。正确的方法是用中指指腹在传统的足三里穴位附近小范围地按压探寻,找到按压时有明显酸胀感且感觉会向上传导到膝盖附近的点,这就是个体化的’活穴’位置。第二步是’分层按摩’。孙思邈认为,足三里穴区域其实包含了多个层次的治疗点,浅层对应脾胃的消化功能,中层对应气血的生成转化,深层对应先天之本的肾气。按摩时要从浅到深,逐层进行。首先用轻柔的力量按压皮肤表面,感受到温热感后,逐渐加重力量,按压到肌肉层,最后用较重的力量深压到骨骼附近的深层组织。每一层的按压时间都要达到1-2分钟。第三步是’气机调动’。这是孙思邈手法中最精妙的部分。在完成分层按摩后,要进行特殊的’气机调动’操作。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按住足三里穴,其余四指握住小腿,然后做缓慢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按摩。顺时针旋转36次,用于补气健脾;逆时针旋转24次,用于消积化滞。这个数字的选择也有深意,36对应天罡之数,24对应地煞之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最佳操作时间和频次孙思邈还发现,足三里穴的按摩效果与操作的时间和频次密切相关。他根据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确定了最佳的操作时间。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根据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胃经的气血最旺盛的时间是上午7-9点(辰时)。因此,这个时间段进行足三里穴的按摩,效果最为理想。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操作,次选时间是下午1-3点(未时),这是小肠经当令的时间,小肠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此时操作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在频次方面,孙思邈建议采用’间歇式强化’的方法。具体是:连续操作21天为一个周期,每天操作1-2次,每次10-15分钟。21天后休息7天,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周期。这种方法既能够给穴位充分的刺激,又能够避免产生耐受性。对于不同体质和不同病情的人,操作的强度和时间也需要调整。脾胃虚寒的人,按摩时间可以延长到20分钟,力度要稍重一些,以产生温热感为度。脾胃湿热的人,按摩时间缩短到8-10分钟,力度要轻柔一些,以感到舒适为度。配合其他穴位的协同效应虽然足三里穴是孙思邈补脾法的核心,但他也发现,配合其他相关穴位,能够产生更好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可以选择不同的配穴方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配合使用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是胃的募穴,具有健胃消食、调理中焦的作用。先按摩足三里穴10分钟,然后按摩中脘穴5分钟,能够形成上下呼应,内外兼治的效果。对于脾胃虚寒、大便稀溏的患者,可以配合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是任脉的重要穴位,具有温阳补气、培元固本的作用。这个配伍能够温补脾肾,固涩肠道,对于慢性腹泻有很好的效果。对于脾虚湿盛、身体困重的患者,可以配合阴陵泉穴。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是脾经的合穴,具有健脾利湿、通利三焦的作用。与足三里穴配合使用,能够增强祛湿的效果。具体的症状对应方案孙思邈根据不同的脾胃症状,制定了具体的足三里穴使用方案:食欲不振方案:每天早晨空腹时按摩足三里穴15分钟,手法以补法为主,即顺时针旋转按摩为主。按摩后饮用一杯温开水,然后进食。坚持2-3周,食欲会明显改善。消化不良方案:在餐后1小时按摩足三里穴10分钟,手法以泻法为主,即逆时针旋转按摩为主,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消化。如果是饭后腹胀严重,可以在按摩足三里穴的同时,配合按摩腹部的中脘穴。慢性腹泻方案:每天早晚各按摩足三里穴一次,每次15-20分钟,以温补手法为主。按摩时要有温热感,可以配合艾灸效果更佳。同时配合按摩关元穴和神阙穴(肚脐),形成温补脾肾的组合。脾胃虚寒方案:选择在阳气较盛的时间(上午9-11点或下午1-3点)进行按摩,每次20分钟。按摩时力度要稍重,以产生温热感为度。可以在按摩前先用热毛巾敷盖穴位5分钟,增强温补效果。压力性胃病方案:针对因精神压力导致的胃痛、胃胀等症状,可以采用’调神安脾’的按摩法。先进行5分钟的深呼吸放松,然后按摩足三里穴10分钟,手法要轻柔连贯,节奏舒缓。按摩时可以配合冥想,想象浊气从脚底排出,清气从头顶进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