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疑难杂症医案、处方及诊疗经验(4)
2025
09-24

疑难杂症医案、处方及诊疗经验(4)

18、腹泻、口腔溃疡

许某,男,21岁,2010年5月31日初诊。

主诉:腹泻、口腔溃疡两日。

现病史:

患者于5月29日随家人青岛游玩,在吃海鲜和川菜后诱发口腔溃疡和腹泻,小便黄,头晕,咽干,咽痛,口渴欲饮水,口苦,自觉有轻微发烧,心烦。自己未服用任何药物。

既往史:

经常复发口腔溃疡,每月2-3次,每次复发溃疡都持续一周有余,吃过多种药效果均不理想,总是反反复复得,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体制描述:

身高172cm,体重58kg,体型偏瘦,唇红,面颊红,面色有油光。

刻下:

唇红,舌红,苔厚腻稍黄,口腔内见多处溃疡,边缘红肿,咽喉充血,扁桃体二度肿大,脉弦滑而微数。

治疗过程:方用小柴胡汤合甘草泻心汤加味:

炙甘草10g,姜半夏10g,黄连5g,黄芩10g,党参10g,生石膏20g,生地10g,黄柏10g,干姜5g,柴胡15g,红枣15g(掰),5剂,日两次。

服用一剂药后头晕、口苦、发烧及烦躁感消失,大便稀溏好转,两剂后溃疡面疼痛明显好转,四剂后溃疡面完全愈合。

2010年7月26日再诊:

因自己过生日,吃了大量烧烤并熬夜,再次诱发口腔溃疡,口腔内多处溃疡,疼痛难忍,大便粘腻不爽,小便黄,因对患者的体质情况比较清楚,故直接处方:

炙甘草10g,姜半夏10g,黄连5g,黄芩10g,党参10g,生姜3大片,生地10g,生石膏20g,生大黄3g(后下),红枣20g(掰),5剂,嘱其服药期间清淡饮食,不要熬夜。

后电话随访,患者言一剂后疼痛大减,大便舒畅,三剂后溃疡面愈合,服药期间无任何不适感,溃疡至今未发。

嘱其平时少食辛辣之物,少熬夜,不然仍会复发。

按语:

甘草泻心汤在古代为狐惑病的专方,黄煌老师则将其看成是黏膜的修复剂,主治从口腔到肛门整个消化黏膜的糜烂、溃疡为特征的疾病。

口腔溃疡有热型和寒型之分,热型的可用甘草泻心汤、三黄泻心汤之类的来治疗,寒型的用附子理中汤之类的来治疗;

此案中的患者属典型的火热型体质,一诊中患者因出现小柴胡汤证,故考虑将甘草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合方,关于加石膏和生地,是学习胡老的经验,他认为对于反复发作的热性的口腔溃疡,虽属热性,但因其反复发作可能会存在虚实夹杂之热。

二诊中患者出现大便粘腻不爽,故加入大黄以加强泻热通便的作用。

19、小青龙汤化裁治疗咳嗽

程某,女,27岁。2010年2月18日开始咳嗽,先后打点滴三次,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川贝枇杷止咳膏,未见大效,反而因工作劳累使得咳嗽迁延不愈。

2010年4月7日,咳嗽仍剧烈,尤以傍晚、夜间、清晨为甚,咳嗽无痰,受冷空气后加重。

或偶有粘痰色白或黄绿,不易咯出,口不渴,微恶寒(穿衣较常人为多),无汗出,咳甚则微汗出,二便常,舌淡红苔白滑,脉浮紧。

炙麻黄3g,杏仁8g,桂枝5g,白芍10g,细辛3g,干姜5g,五味子6g,生甘草5g,桔梗6g,当归10g,炙紫菀10g,三剂,日再服。

第一剂药几乎全部呕吐出来,药太苦,难以下咽,无奈咳嗽难愈,不得不喝。

第二剂、第三剂捏着鼻子喝下去后,未见再吐,药后电话回复我说,咳嗽已经好了50%,希望再喝一点巩固一下疗效。

2010年4月10日,诸证同上,惟咳嗽无痰,口不渴,余无不适。恰值经行第三天,自诉平时每月经期十二三日方尽,颇感痛苦,经量一般,第三四日较多,以后则淋漓难尽,色质较正常,无明显偏差。

惟每日工作后有疲劳感,肩胛区和腰骶部酸胀。两病同治。

炙麻黄4g,杏仁10g,干姜6g,五味子6g,生甘草6g,当归10g,炙紫菀10g,川芎6g,丹参12g,川断15g,党参12g,金毛狗脊10g,三剂。

2010年4月14日,电话中自诉,夜间、傍晚、清晨已不再咳,偶尔于午后咳几下,但不剧烈,腰背酸胀感仍未减轻。问我是否还需要服药,我深知她吃中药之苦,回复说就这样吧,让它自己好吧!

2010年4月16日,行经结束。此次经期共九天。以后再调。

方一为仿小青龙汤之意,去半夏加味而成。因患者无明显饮证,故去逐水之半夏,加以桔梗祛痰,紫菀止咳。至于当归,一则因为《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咳逆上气”,二则经期将至。

方二去苦味之细辛,改善口感,加补肾活血调经之品,寄希望于它经血早去早止。但这不是治本之法,仍当经前期补肾为主。

心得:

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之症,是千古良方,偏于寒或偏于饮各有指证,需要仔细揣摩。用好干姜、细辛,口不渴饮是关键。麻黄平喘效佳,早知道可以一开始就多用些。

用五味子止咳嗽,搭配得好一样不会恋邪,不必畏首畏尾。至于调经,通涩并用,不可过于偏执。

20、小柴胡颗粒退烧止咳

张某,女,21岁。患者经后第二天献血300毫升,第三天参加社团活动,劳累后汗出当风,是夜发热咳嗽,体温38℃,干咳无痰,口苦,咽干,头晕,无呕吐,纳差,舌红苔黄腻,中后部尤甚,脉弦滑,重按空虚。

予仲景牌小柴胡颗粒两袋,温水顿服,避免劳累汗出受凉,多饮暖水。

服下三小时后烧退,是夜安然无恙,翌日神清,不咳嗽不发热,其病若失。不听劝告,与同学春游爬山,劳累汗出受风,傍晚干咳,不发热,口苦,咽干异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重按无力。柴胡证仍在,续服小柴胡颗粒,三天咳嗽愈。

心得:

药证合拍,即使是中成药收效亦速。“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经后血虚,再加上献血,正合“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的病机,故而中成药退烧也很迅速。

此外,若感冒后期,症状迁延,以口苦、口干为主诉的话,小柴胡颗粒疗效也很不错,屡试不爽。

21、感冒服中药亲身经历

第一天:咽痛,红肿,口干,咳嗽无痰。

第二天:咽痛加剧,红肿,口干,咳嗽有黄痰,咳则胸痛。痛苦异常。于是就去医务室领了头孢拉定、银黄颗粒(银花、黄芩提取物)、复方甘草片。

第三天:咽痛红肿减轻,已不口干,仍咳嗽吐白痰,但咳时胸已不痛,停服上述诸药。傍晚,恶寒,头晕,喷嚏时作(半小时内达十几次),咳吐痰涎清晰如水,不夸张的说,半小时能达500毫升。

突然腹微痛,立刻登厕,微泄,泄后痛失。不忍痛苦,于是搜了10g干姜、5g苏叶泡水十分钟,饮后诸证缓解。

第四天:白天咽已不痛,鼻塞,咳嗽吐白痰,口不干,余无不适。晚上恶寒,微汗出,咳嗽痰涎如水,鼻塞流清水鼻涕。后脑勺晕,舌淡苔薄白,脉浮略紧。

桂枝汤证无疑,苦于没有药材,打电话向友人宽阳等人搜集药材,终于凑成桂枝20g,五味子10g,生甘草6g,生姜20g,小阿胶枣6枚,开水泡一分钟,微波炉里加热10分钟,一饮而尽。

啜粥一小碗,汗出,休息约三小时后,化为热证,流少量黄涕,咳少量黄痰。安睡一夜。

第五天:晨起无任何不适,白天除了偶而咳嗽一两声外,诸证几乎消失殆尽。

心得:

对照黄师的《中医十大类方》,本人系桂枝体质,体型偏瘦,纹理较细,肌表湿润,脉常浮,舌淡红,舌面润,苔薄白,平时易手足出汗,对寒冷疼痛刺激较敏感,易心动悸。

平时感冒难见热证,加之素有咽疾,感冒时多咳嗽多痰,痰白多清晰如水,服用抗生素多无效。

这则病案是在拜读黄师的《中医十大类方》后亲自试效出来的,由于药材不足,条件有限,没有配出经方原方,只是仿其意而已,经验不足,与同道共享,不足之处请不吝赐教。

另外,咽痛是不是一定要用清热解毒药,值得玩味。

    2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赵某,女,52岁。长期心下及左胁下不适,心下部以痞硬感为主,胁下以疼痛感为主。医院检查,肠内有一绿豆大小息肉。患者形体中等偏胖,面色黄,虚浮貌,头颈部不由自主的微微晃动。因为照顾外孙,长期失眠、头晕,双腿乏力、困重,口干渴,大便偏稀,余无异常,脉缓,舌淡略胖。根据心下痞、腹泻,可处以半夏泻心汤。但患者虚浮貌,舌质淡胖,兼有胁痛,换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一试。柴胡12g,桂枝10g,干姜10g,黄芩10g,生牡蛎20g,天花粉15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10g,泽泻15g,生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五副。二诊:服上方头两副,心下痛有加剧之势,后三副,心下痞及胁痛、腹泻症状明显好转,睡眠亦转佳。效不更方,原方五副。三诊:五副中药服后几无疗效,诸症又有反复。与半夏泻心汤加枳壳。姜半夏15g,黄芩10g,干姜10g,黄连2g,枳壳10g,党参10g,炙甘草6g,大枣5g,五副。四诊:上方服用后症状缓解,胁痛基本消除,略有心下痞,仍口干、失眠,腿酸酸困无力,由于患者来自外地,不便每日针刺,予双足三里瘢痕灸。处方: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后电话联系,睡眠及腿酸困症状均好转。

23、甘草泻心汤治疗咽喉溃疡宋某,男,38岁。多年来喉部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生气、吸烟、食辛辣食物后加重。发作时饮食严重受限,饮温水咽喉亦有刀割感,发作期间只能以粥度日。由于长期反复炎症刺激,咽喉部增生严重,张口视之,两侧咽腭弓宽窄仅为常人一半,遍服各种抗生素,仅能缓解一时。此次因生气而咽部溃疡发作,坐卧不宁,饮食难下,经人介绍来诊。患者形体中等,面色略黄,语音不正常,似有痰在喉中,口干,咽痛,舌质淡红,舌体多裂痕,苔腻,脉略数,以有热象及病在咽喉而予小柴胡汤加石膏、连翘,五副。小柴胡汤组成与剂量:柴胡10g,党参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共7味药组成。二诊:咽部疼痛感好转,已能进食,上方续进五副。三诊:服药后病情无进一步好转,但亦无退步,以口干渴、咽喉不利,予麦门冬汤。麦冬70g,清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6g,大枣10g,五副。服药病情无明显变化,患者未来就诊。两月后,患者溃疡再次发作,前来就诊,吸取前两次经验,予甘草泻心汤。生甘草15g,炙甘草15g,姜半夏12g,黄芩10g,干姜10g,黄连3g,大枣10g,五副。复诊,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已能正常进食,原方五剂。数日后,其妻与其岳母前来就诊,言其溃疡已愈,饮食无碍。

24、甲亢(败例)赵某,女,24岁。06年患甲亢,服西药后病情得以有效控制,停药时已能正常生活。09年底经人介绍前来就诊,患者形体偏瘦,突眼症状不明显,颈部粗大,两颊浮红,身体乏困无力,稍动则心慌、烦躁,无法正常工作,舌淡嫩苔略腻,脉数而无力(105次/分)。予附子理中汤。附子6g,干姜15g,党参15g,炒白术15g,炙甘草15g,五剂。二诊:服上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附子理中汤加量。附子15g,干姜30g,党参30g,炒白术30g。三诊:服药后腹泻好转,精神略好,余无变化,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常规剂量,五剂。四诊:服药后腹泻加重,感觉不如上五剂药效果好,复予附子理中汤。附子30g,干姜60g,党参60g,炒白术60g,炙甘草60g,七剂。五诊:服药后诸症好转,尤以烦躁改善明显,但仍乏力、心慌,上方再加量:附子60g,余药各120g,七剂。六诊:症状进一步缓解,唯乏力,嗜睡,每日睡十几个小时仍感困倦,胃口亦好。处方不变,嘱其尽量吃睡,已复元气。此后,处方不变,连服用20余剂。七诊:已是春节过后,患者情况稳定,医患双方俱感欣慰,嘱其一剂药吃两天。八诊:病情反复,体力又感不济,心慌、烦躁加重,嘱其恢复之前服药方法,一天一剂。九诊:病情仍继续倒退,渐退至服药前水平。适值南京归来,听从小崔意见,附子减量30,七剂。十诊:病情仍无改善。此后,又先后用过丹栀逍遥散合生脉散14剂,白虎汤14剂,白虎苍术汤14剂,期间配合温灸、针刺、反射区按摩,均是略有缓解,旋又如故。患者无奈,又服西药。

(发表於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富力湾小区)

#artContent h1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