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栀子豉汤:虚烦、虚热不得眠
2025
09-16

栀子豉汤:虚烦、虚热不得眠

经方广用—栀子豉汤 如月整理于2025.1.27

🌹栀子豉汤针对虚热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脱发,常常用到。反复颠倒是翻来覆去找不到合适的睡眠姿势。同时还想到野外嘶吼一番,如果还有胸闷气短,手脚冰凉,栀子豉汤合并四逆散(或开心散)使用,这是王老师常用的。

🌹例:男,57岁,糖尿病皮肤瘙痒严重,西医称之为神经末梢炎,开Vb1.2.6及谷维素等营养神经的药,沫了还是痒。一挠破了就不容易愈合。一般吃栀子豉汤就可以。这是我们学员的哥哥,她学得很好,自己通过辨证,因为有易累气短的问题,决定使用栀子甘草豉汤,用了两周反馈不痒了,可以不用挠了。心里上的烦热和表皮上的不通,神经发炎,常常会用到栀子豉汤。

🌹原理:栀子清心火,往下沉降,长得像心脏,为苦寒之性,苦入心寒泻热。豆豉长得像肾,入肾经纳肾气,入胃经养胃。豆豉是蒸熟的,有轻轻上浮之性。千金方记载:小儿寒性感冒用葱豉汤。豆豉还有涌吐之能,瓜蒂散中用到豆豉,豆豉煮好汁冲服瓜蒂散。豆豉在不断地托举,它的托举之力不大,所以单用栀子豉汤不会吐,虽然伤寒论上写着“见吐者”如何如何,没见过吐的,反倒见过用完出汗的。

🌹清心热除虚烦,补益肾脏和胃气,同时还可以往上托,形成人体的内循环。人体内有肉眼可见的运转,也有不可见的气机运转。气机运转左升右降,前升后降,中焦有斡旋之气,所以针灸才能好使。气机运转使之有效,针是扎在缝里的,不会扎在骨骼血管及肌肉组织里去的。穴位是空的地方,扎上去可看到针在跳,那就是气机运转所致。穴位走经络走气机,不走水,血及淋巴液。这是肉眼不可见的,但能测试出来。

🌹栀子豉汤调节的是气,是虚热,是气机运转不利,它使气机畅通。糖尿病人,过敏性皮肤炎症,皮肤上异常瘙痒,沫药膏,吃各种消炎的营养神经的药,效果一般不佳。都可以用此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栀子豉汤需要两周才行,这期间如果痒得钻心非挠不可的可以沫点儿药膏,只要不是这样的最好不用药膏。用激素类药膏皮肤会变黑变硬,会影响血液心肝肾等等,时间长了不好。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比较稳妥,激素在马上要心衰时用,强心针打上,吸氧,呼吸机等手段都可以上,这边同时破格救心汤,四逆汤煮上,抓紧时间喂上,抢救生命。

🌹中药有时还用童子尿,含激素,气一下就起来了。童子尿还用于因大出血而虚脱的产妇,喂上一碗童子尿就醒过来了,而且恢复得很快。

🌹十来岁练硬气功的年轻人会用童子尿煮鸡蛋吃,出功夫,手就是硬。如果没有就用自己的尿。

🌹激素不是一无是处,但不能用时间长,否则牙齿会松动,头发也会掉,人会变得异常肥胖。短期应急可以。

🌹吃了止痉挛的药,如茶碱,出现后遗症,晚上就不睡觉了,栀子豉汤用上,起到镇静作用。

🌹栀子豉汤加减化裁:

1)短气少气加生甘草,就是栀子甘草豉汤。

2)呕逆加生姜,就是栀子生姜豉汤。

3)胸闷加枳实柴胡。

🌹栀子豉汤是个小方,常常需要加减。栀子豉汤常常用于感冒后二次复感,就是连环感冒,快好了又来了。两张方子可用:桂枝汤和栀子豉汤。倪师说:有事儿没事儿喝喝桂枝汤。可增强体质。二次复发是余热未尽,虚邪未散。前边可能用过退烧的办法,现在差不多好了,一上班复发了,栀子豉汤宣导。

🌹劳复常见于体质本身不强的人感冒刚好,没有病毒感染,只因讲话太多,耗气太大等而复发。另外,刚洗完澡,尤其洗的时间长水又偏烫,相对会有点儿虚脱,也会造成劳复。中国人一般晚上洗澡,洗完澡休息休息就睡觉了。据说老外早上洗澡,收拾收拾就精神抖擞地出门了。这个习惯不好,容易造成劳复。再有,洗完澡后半小时内不能针灸,刚行完房也不能针灸,因为此时身体处于虚弱状态。感冒刚结束不能过劳,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听老师讲课边听还边记笔记,都会过度消耗,造成劳复。

🌹例:王老师上大学时,有次感冒吃过西药刚好,同学来找他下五子棋,一下就是四小时。晚上感觉很累还睡不着,虚劳不得眠,结果感冒二次复发,又开始流鼻涕起烧了。只要有耗伤身体的行为都会二次复发。一般用栀子豉汤,发烧加葱白,也可以加生姜或不加。

🌹劳复,这两张方子用得最多:栀子豉汤和桂枝汤。

1)栀子豉汤用于劳复,即因过劳而复发。有可能是因为急于去工作造成。用栀子甘草豉汤的机会更多一些,用生甘草,有时加枳实,通常不加。症状一般是口干,低烧,身上感觉怪怪的,心情不稳。如果怕冷怕风吹加葱白,就是栀子豉汤合并葱豉汤。葱白有发汗的作用。小孩普通感冒着凉了,流清鼻涕,用葱豉汤发汗,关闭门窗,别再受风寒,别吃凉的,不用吃药。如果没有豆豉,葱白一根大枣十枚生姜五片煮水喝(根据体重)没豆豉用生姜代替,喝完发点儿汗,一会儿就不流清鼻涕了。

2)桂枝汤用于劳复。出现典型的桂枝汤症,汗出恶风,脉浮而缓,胃口不佳,用桂枝汤。

🌹栀子豉汤与桂枝汤的区别:栀子豉汤加葱白是针对不怎么出汗的,心烦厉害,胃口还可以。桂枝汤症是出汗的,胃口不好。两方都有怕冷怕风吹发烧的症状。如果忽冷忽热,也有用到小柴胡汤的机会。

🌹例:一个朋友胃肠型感冒,估计是吃凉东西激着了,又吹了冷风,脑门上还有点儿汗,桂枝汤症。

🌹开心散与栀子豉汤有相似之处:开心散适用于胸腔很热,手脚却接触不到,疏导一下。栀子豉汤是针对虚热,不太严重,上热下边虚寒,有沉降的有往上挑的,让身体内部气机循环起来。

🌹烫伤粘膜,吃东西在嘴里感觉烫,不是赶快吐出来,而是咽下去了,直接把食管粘膜烫伤了。

🌹例:跟一个同事出差,路过一家牛肉面馆,据说很好吃,就十分钟时间了,我俩还是去吃了。结果王老师因从小训练有素(父亲是军人出身,总要求吃饭做事有军人作风)吃快了也不会烫到,同事就不一样了,直接被面把食管粘膜烫伤了。喝了半天凉饮料也不行。第二天去医院检查,开了预防胃酸腐蚀粘膜的药缓解一下症状。吃了十几天也没好利索。用栀子甘草豉汤散热,拿酒店里的壶煮的药,喝时要慢慢地咽,让药汁多接触病灶,好得快,第二天就舒服多了。甘草可缓急止痛,修复粘膜。重庆吃什么都是辣的,不利于粘膜修复。

🌹食管咽喉出现烫伤,胸中窒,心中结痛,即打结疼痛,咽喉似被人捏住一样,食道狭窄,常用到栀子豉汤。烫伤应该修复粘膜,从前可能用芍药甘草汤,栀子甘草豉汤看着好像不对路。今天看来,栀子甘草豉汤解决烫伤会很快。生甘草修复粘膜,缓急止痛,比栀子和豆豉的量要多一倍。

🌹包括糖尿病的皮肤瘙痒,也是用栀子甘草豉汤,不仅治瘙痒,也能修复皮下粘膜。栀子散热,豆豉轻轻上浮,推动到皮下,出点儿汗推出去。皮下粘膜受损,神经炎,也常用栀子甘草豉汤。

🌹如果肛周瘙痒,也会用到栀子甘草豉汤。例:一位男士,在一年半之内做了三次痔疮手术,花了四万多,喝了次酒就又复发了。不能再做手术了,否则肛门就保不住了。复发后出现了肛周脓肿,无法坐着,无法正常上班,用赤小豆冬瓜籽连翘桃仁丹皮及少量的大黄,就是大黄牡丹皮汤,清除肛周脓肿。之后能正常坐着了,能正常上班了。

🌹如果是内痔非活跃期,用大柴胡汤合并桂枝茯苓丸消除痔疮(也是息肉的一种)如果是活跃期,会化脓,用大剂量的大黄牡丹皮汤(消脓)➕蒲公英鱼腥草(消炎)好了又出现肛周瘙痒,干燥无脓的,心烦不得眠,先用栀子甘草豉汤内服,二煎外敷(两条毛巾浸透药汁外敷,保证始终是温乎的)或坐浴泡一泡,三天就好了,没有复发。中药消除疾病不反复,看着没那么快,其实并不慢,因为不反复。

🌹“若呕者加生姜五两”,栀子豉汤本身就是治呕逆的,呕吐是胸中气机运转不畅,出现心烦的情况。气机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才会呕吐咳嗽(气不下行)有痰就清痰。如果没痰,虚性的呕逆或咳逆,嗓子干,没痰,不怕风吹,用栀子豉汤调节胸中气机运转。栀子下降,豆豉上行,形成循环往复,一般就不呕逆咳嗽了。所以突发性呃逆的,栀子豉汤马上见效。更稳妥的是加生姜五两,去胃中之寒饮。噎嗝的,食不下咽的,用栀子生姜豉汤效如桴鼓。

🌹小孩感冒后落下一个问题,不想吃饭,吃了一会儿也会吐,用栀子生姜豉汤,一两付就能正常吃饭了。不要用止吐药。栀子败火,生姜豆豉都是食用的东西,无毒。小孩不要吃太多化学的东西。

🌹脸发黄应该用小柴胡汤或茵陈五苓散,把脸上的暗黄清掉。

🌹栀子生姜豉汤降逆止呕,止呃逆。有人总是莫名其妙地打嗝可用。有人手术后,感冒后,胃口变差,忽冷忽热伴随恶心干呕,小柴胡汤。如果睡不着觉,虚烦不得眠,吃饭也不行,栀子生姜豉汤。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可以跟桂枝汤媲美。大小柴胡汤是王老师常用的方子,苓桂剂用得也相当频繁,因为人多多少少身体里会有些饮。动不动就上火发炎,出现心烦问题,食管问题,栀子豉汤常常可以盲打。附子剂反倒用得比它们少。

🌹如果辨证准确,是虚性的热,无实,不是堆了东西的,心烦失眠呃逆,身上怪怪的不出汗,皮肤也瘙痒,这时第一反应就是用栀子豉汤,可降逆通宣,沟通上下。这是栀子豉汤,大家可以经常使用的方子,也可以测试性使用。

🌹只是遇见糖尿病人,烦躁的,皮肤瘙痒的,粘膜受损溃烂的,都可以用栀子豉汤加上甘草或生姜,辨证使用。   

经方广用—栀子豉汤续

🌹有些人学得不精,凡事都用桂枝附子是错误的,该用石膏就得用石膏。春天感冒发烧大部分用麻杏石甘汤,“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般是肺热,虽然高烧但胃口还好,病在肺不在胃,麻杏石甘汤主之。杏仁带着石膏色白入肺,清肺热,自然退烧。夏天胃肠型感冒多,常用桂枝汤,葛根汤(空调吹到脖子了)➕白术茯苓(冷饮喝多了)葛根汤➕白术茯苓夏天常用。热性的霍乱不能再用热性的药,有人热性霍乱还在用桂枝汤,附子汤,他是想测试附子而不是给人治病,易出现大发汗,病反不解。本身是热性的,用了热性的药大发汗,人就虚了。人虚了,救逆的方法:栀子豉汤。大发汗会带来一个问题,本来应该用麻杏石甘汤,有点儿水肿用越婢汤,但用了小青龙汤,用错了,用了一派纯阳至刚的药,一下子使病势激化,没治好,烧更高了,去输液了,输完液是退烧了,小孩从此以后晚上睡不着觉了,还不服管,叛逆了,是心中懊恼,反复颠倒,可用两张方子救逆:桂枝汤➕龙骨牡蛎,重坠安神,增强体质,恢复胃气,巩固肾精,用一两付后马上切换用栀子豉汤。

🌹有的青少年感冒大发汗误治后,从此以后易遗精,易出现喜欢看三级片,因肾精动荡,满脑子那种事儿,要用桂枝汤➕龙骨牡蛎压回来。

🌹救逆之法:室女,大龄女子没结婚想结婚,易出现梦交。包括男孩子,感冒误治,肾精激发起来,本来应该用凉润的,透透汗就行了,结果大发汗,出现了情绪不稳定,用栀子豉汤。如果还睡不着觉,风温之症,风温之后伤寒论上没出治法,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是当时马上救逆的。一般人没那么严重,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救回来。

🌹夏天本身是风温病,其温在肺,要用麻杏石甘汤。如果热邪在胃肠道,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如果在胃,出现大烦渴,白虎汤症。夏天失温用三仁汤,清上中下焦温热之脏水。针对所有类型的温病这四张方子就打齐了,只是看病位使用。但如果不懂这四张方子,温病误用热药,用了麻黄汤,小青龙汤或桂枝汤,一下子激发起来了,怎么救逆呢?栀子豉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引到回来。

🌹三仁汤来自于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的温病条辨,很有水平的方子。用药思路精妙,观点见解都是发前人所未发的,真是天纵英才!王老师不反对温病派,反对学院派,中医的名声就是毁在这些只会讲学术而不会治病的人手上的。

🌹温病派代表有王孟英,叶天士,赵绍琴(与胡希恕老爷子是同事,坐胡老对面,有什么不懂的就问胡老,胡老也会清囊相助)这几位都是不同时代的。吴鞠通虽然写了温病条辨,但赶不上这三位。尤其跟王孟英,叶天士比不在一个档次上。栀子豉汤是王孟英发现的,真正出现中暑休克的时候,或者马上就要休克了,其人蒸蒸汗出,大烦渴,要丧失意识时,一定是用人参白虎汤。如果没那么严重,只是烦,睡不着觉,栀子豉汤用上,清心热。栀子豉汤作为夏天如果出现温病误用热药的一个救逆之法,在方剂序列里是很重要的一环。

🌹唐代王冰整理的黄帝内经上只有几张方子能拿得出手,其余都治不了病。他善于养生,善于自圆其说,并不善于治病。所以要先学伤寒金匮,再去看看黄帝内经如何保养自己。因为你手上有了重型武器才可以反击。

🌹四大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这也是它们的排序。

🌹中暑用人参白虎汤救逆。出汗过多,突然休克的。如果在休克之前,预防热射病,喝点儿栀子豉汤(生姜甘草竹茹豉汤)再加两个大枣,口感更好,很难中暑。别人在工地上干活都休克了,你还没什么事儿。别人在办公室里烦得不行,都要跟领导干仗了,你感觉没事儿,拖欠我两个月工资都没事儿。比如栀子豉汤针对于夏天防中暑,古代那么多医家没一个人想到。

🌹栀子豉汤的加减化裁:

1)栀子豉汤➕陈皮竹叶(比竹茹便宜)透表,打开毛孔。夏天出现淤塞不通时用。

2)栀子豉汤➕滑石,夏天喝水多了,小便不利,轻度水肿。滑石凉性,清肾膀之热。

3)栀子柏皮汤,针对黄疸病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如果咽喉肿痛,口苦➕黄芩,嗓子疼➕蒲公英。

4)栀子豉汤➕黄连甘草,针对急性发作的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非常好用。例:年轻退伍军人,体质好但人很瘦,十二指肠溃疡,当兵的大多胃都不太好,嘬腮了。栀子豉汤用上没反应,还是感觉胃里有灼烧感。又用半夏泻心汤好使了,人也变胖了。后来又复发了,上腹部一吃点儿热的,二三十分钟后就会有灼烧感,疼痛,去检查说是十二指肠溃疡,不太剧烈,开了抗胃酸的药。没出现呃逆,没拉稀,也没有口腔溃疡,半夏甘草泻心汤都不对症。只是吃饭后出现异常情况,属于热相,脸是红的,喜欢喝凉的,用栀子豉汤➕黄连甘草。黄连清胃火消炎固摄的。甘草滋养粘膜不会发炎。连吃三周没再反复。

🌹大黄与黄连的区别:大黄是疏通的。黄连是消炎固摄的,清热毒清血毒,让心脏坚强。苦而能坚,心脏出问题时,尿毒症时,都会用到黄连。包括胃里的溃疡面也可以用黄连快速抚平,马上甘草介入修复粘膜不会复发。

5)栀子柏皮汤。如果胸中烦热,虚热体质要利尿,去豆豉,别往上挑了,加黄柏车前子和滑石,有时加生薏仁冬瓜籽。如果比较严重的,里边有脓的话,除了冬瓜籽还要加赤小豆连翘,都是去脓利小便的。胸中之烦热,小便不利,前列腺问题会这样用。

🌹如果没用发汗之法,用了泻下之法,本身感冒就不应该吃泻药,胃肠道虚,因吃坏东西或吃了败火药拉稀了。平时嗓子疼,不仅扁桃体发炎,还有口疮,肯定是有火呀,吃点儿败火药吧。没分那么清楚,本来咽痛要用蒲公英,口苦用黄芩,胃里有火用黄连,但中成药不分那么细致的,吃下去拉稀了,拉稀就不易退烧。应该发点儿汗就好了,但是吃了败火药拉稀了,会引邪入里。如果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入里了,上焦有热,栀子豉汤。中焦有热,白虎人参汤。下焦有热,后阴承气汤,前阴猪苓汤泻热。

6)栀子干姜汤。常常会遇到误诊误治。如果吃了泻药,吃得比较晚,发了汗又吃败火药,拉肚子了,没胃口,一直拉稀停不住了,还烦躁,是余热在胸隔,同时胃寒在中焦。吃败火药太多了,没胃口还拉稀,要温中焦清上焦,栀子干姜汤。栀子清心胸之热,往下导,干姜的天然属性是温胃,色白上行入肺,温肺。

🌹粉丝例子:爸爸当初刚阳时,她刚开始听我们的课,大夫用麻杏石甘汤退烧,石膏用30克研粉用的,她自己感觉用少了,应该加到60克。妈妈不同意,感觉当时形势严峻,爸爸这么大岁数了还是去医院比较好,还想着是不是儿女怕花钱呀。结果去时活蹦乱跳的爸爸送医院十天人就走了。太遗憾了!老公可归自己管了,有了鼻炎吃甘草干姜汤一两付好了。再犯再吃,又一两付好了。落枕只吃了一碗葛根汤,中午老公反馈已经好了。干姜温胃,吃完冷饮就咳嗽流鼻涕的,用干姜是对的。上行还温肺,打喷嚏流鼻涕的用干姜。

🌹干姜温中,栀子清热,栀子干姜汤也是常用的。属于寒热并用。既有胸隔之热,又有胃中寒,要寒热并用。如果是虚烦不得眠,还拉稀,栀子干姜汤。

7)栀子枳实豉汤,是经方中专门针对劳复的,伤寒论条文中这么说的。只不过王老师不这么用。过劳而复发的感冒常常不需要加枳实就可以。

🌹针对舌下或口腔长出硬东西,栀子枳实豉汤有排除作用。两三付就能排出来。叫“唾石”,长在牙龈上或舌根下,用栀子枳实豉汤➕竹茹白芍,清除唾石,两三天就排出来了。王老师没遇见过,但这个事儿被记载在大冢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中。牙床上有小鼓包,异常增生,硬的肿块样的东西。

🌹我们用方要先掌握,再遇到病,用上。如果好用就记下来,不行加点儿药再用。大冢敬节记载用栀子枳实豉汤➕竹茹白芍,第二天就能排出蚕豆大小的小石头块。日本人用的经方剂量一般都在3-6克,非常少,因为药材品质好。如果大便不通,用栀子大黄汤。小便不利,身上发黄,栀子柏皮汤(栀子15黄柏10甘草5)生栀子泻热解毒,炒黑的焦山栀止血,如果出血的用焦山栀。出现黄疸,水肿,小便短赤,渴又喝不了多少水,心情烦躁郁闷,栀子豉汤。

🌹小便不利就易闹黄疸。新生儿黄疸晒太阳与放保温箱一个道理,都是让毛巾张开,因为新生儿皮肤呼吸功能不完善。正常人皮肤毛孔是能开合自如的,能排汗,出泥。如果缠上胶带会死于皮肤呼吸功能衰竭,郝万山老师讲过国外有这种恶作剧案例。上边不通下边会堵,保温箱加热或用太阳光刺激,让他毛孔打开一点儿,排出黄尿就退黄了。晒太阳是最好的。

🌹小儿黄疸性肝炎或黄疸常用到栀子加黄柏甘草。常晒太阳,常运动,再吃上一两付栀子柏皮汤自然就好了。有的孩子刚开始可能是表症,黄疸浮肿怕冷发烧,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打开毛孔,利湿。如果有里症,大便不通,茵陈蒿汤,栀子利尿,也通利大便。平时大便溏稀者,用焦山栀,寒性没那么强。栀子走二便以走小便为主。大黄走大便兼顾小便,小便不通用大黄5克以内,重用大黄通大便。栀子跟大黄是交叉的,栀子以通小便为主大便为辅。大黄以通大便为主小便为辅。

🌹茵陈蒿汤退黄为主,就三味药,把大小便不通,同时黄疸肝炎,一宿腹减,尿如皂荚色。如果大便正常,每天两次香蕉便,用栀子柏皮汤清心烦虚热及肾膀之热,常合并小柴胡汤使用。小柴胡汤针对肝胆系统(如重症黄疸肝炎)调理的非常重要的方子。

🌹栀子柏皮汤合小柴胡汤针对没发烧没便秘,就是纯粹的黄疸又不严重的,使用频率极高。

🌹小结:栀子豉汤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使用一两付后,汗出而解,是走表的,栀子能推出来,一般没有吐的。葱豉汤两味药都发汗,如果呕恶脾满,加生姜竹茹半夏。如果舌黄而口渴,加大黄(栀子大黄汤)如果小孩出现积食了,肉吃多了,加焦山楂,米吃多了,加炒谷芽,面吃多了,加炒麦芽。如果为了省事就全加上。小孩积食的多,如果头痛恶寒加葱白。如果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不安,栀子豉汤合并小柴胡汤或开心散。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