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古老的养生智慧在儿童生长发育方面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夏季阳气旺盛,天地间生机盎然,万物蓬勃生长,孩子体内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速,无疑是一年中长高的 “黄金加速期”。然而,许多家长却发现,自家孩子在这个本应快速成长的季节,身高增长反而不尽如人意,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很可能出在 “阳气” 上。
为什么在这个黄金期孩子反而长不高呢?
夏季,人们往往贪凉饮冷,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这些看似舒适的习惯,却极易损伤孩子体内宝贵的阳气,尤其会伤害到负责消化吸收的脾胃功能。脾胃一旦受损,阳气的生发和输布就会受到阻碍,吃进去的营养无法转化为促进长高的能量,就如同小树苗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和阳光,自然长得慢、长得弱。
去年夏天,我就遇到过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一位妈妈带着 9岁的女儿前来就诊,脸上满是愁容。这个孩子身高仅 119 厘米,比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足足矮了 10 厘米左右。小姑娘体型瘦弱,小脸苍白没有血色,胃口极差,总说没力气,稍微动一下就喊累。更让人揪心的是,她特别怕热,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一吃凉的东西就会腹胀、腹泻,还三天两头感冒发烧,体质十分虚弱。其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同龄人,半年时间身高仅增长了 2 厘米。
妈妈为此焦急万分。经过仔细诊断,我发现这孩子是典型的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夏季本是阳气向外升腾的好时机,但她的脾胃过于虚弱,不仅无法充分吸收运化食物中的营养,还导致身体产生的阳气不能顺畅地输送到全身各处,无法滋养骨骼、促进生长。营养吸收差,阳气推动力不足,长高自然就成了难题。
针对孩子的情况,我制定了内外合治的方案,核心就是趁着夏天这股 “阳气” 的势头,温暖虚弱的脾胃,补足不足的阳气。
内服方面,方子包含党参、炒白术、茯苓、炒麦芽、广藿香、佩兰、菟丝子、炙甘草等药材。党参、炒白术这对黄金搭档,能补中益气、健脾燥湿,将虚寒的脾胃温补起来;夏季湿气重,容易困住脾胃,所以加入广藿香、佩兰来芳香化湿,驱散湿浊;茯苓可以健脾祛湿;孩子胃口差,用炒麦芽消食和中,开胃助消化;长高离不开强健的筋骨,菟丝子能补肝肾、强筋骨,为骨骼生长助力;炙甘草则能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外用方面,艾灸温阳健脾穴位,背部的身柱穴和腿上的足三里穴。身柱穴有振奋阳气、促进生长的作用,足三里穴是强壮脾胃的要穴。这种外治法能借助夏季自然界旺盛的阳气,通过穴位温通经络,持续不断地将药力和 “天阳之气” 送入体内,温煦脾胃,激发生长动力。还有脾俞、肾俞、中脘、神阙。
十天后,家长带着孩子复诊,说孩子最近大便逐渐恢复正常,腹泻问题减轻了不少,胃口也明显变好,感觉吃进去的营养开始被吸收,出汗量也减少了。看到孩子脾胃功能恢复,阳气开始升发,考虑到孩子身高差距较大,为了抓住夏季黄金期加速追赶,我又为她调配了门诊效果显著的健脾助长散。这个处方浓缩了中医助长的精华:党参、山药、茯苓、白术继续巩固脾胃;陈皮理气助运化;生地黄、桑椹、女贞子在温阳的同时滋养阴津,防止夏季燥热伤阴;川续断、木瓜强筋骨、通经络;荷叶、炒莱菔子帮助消化、清除积滞。
就这样继续调理了半年,孩子长高了 6 厘米,妈妈欣喜不已,这一生长速度远超正常的夏季生长速度。更让妈妈欣慰的是,孩子现在吃饭好了,体质明显增强,几乎不再感冒发烧,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了许多。其实,这个孩子的根本问题在于脾胃,她生长激素不缺乏,骨龄也正常,用中药调理对症后,补足阳气,很快就见到了效果,所以半年能长 6 厘米。虽然目前身高还稍有差距,但继续调理下去,很快就能跟上同龄人的步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夏季养阳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帮助孩子保护阳气、强健脾胃。比如,避免让孩子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少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适当让孩子在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孩子阳气的生发和脾胃功能的增强。
总之,夏季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期,家长要把握好这个时机,遵循中医 “春夏养阳” 的理论,呵护好孩子的阳气和脾胃,让孩子在这个夏天健康快乐地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道宗源
#artContent h1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17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