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医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如唐代孙思邈推崇药食同用,先以食治,言“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生姜是众所周知的药食两用之品,虽大众耳熟能详,但具体何时用、怎么用,颇有讲究,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姜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止吐等多种药理作用。
生姜药方PART.01调和营卫——生姜配大枣
生姜配大枣最早见于《伤寒论》,其113方中有32方姜枣合用,如桂枝汤、旋覆代赭汤、炙甘草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吴茱萸汤等。《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生姜)与大枣同用,善和营卫,盖借大枣之甘缓,不使透表为汗,惟旋转于营卫之间,而营卫遂因之调和也。”
大枣益气和中以补脾显增营血,生姜发汗解表散寒而和胃助卫气,二者配伍,营卫和,脾胃之功强。故二者相配是中医组方中的常用药对,入解表药中,能助解表散风而调和营卫;入健脾理气药中,有调补脾胃之效。
PART.02和胃降逆——生姜配半夏
《金匮要略》小半夏汤即为此二药合用,水煎服以治呕反不渴、心下有支饮者。二者偕用,既协同增效,又可用生姜制半夏之毒,去其短而用其长,更好地发挥了和胃降逆之用。
PART.03宣散水逆——生姜
《伤寒论》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治水热互结,由半夏泻心汤化裁而来,因水邪较重,故减干姜为一两,重用生姜四两为君,和胃消水散痞,半夏为佐药,涤痰除饮。《长沙方歌括》曰:“倘无水气,必不用半夏、生姜之辛散。”此方名为生姜泻心汤,突显了生姜散水消饮之功。
生姜小偏方01生姜加红糖
喝杯生姜红糖水,有利于发汗解表,散寒暖中。
02生姜加点醋
生姜加点醋,水煮沸,趁热服下,可治胃寒疼痛,也可用于食欲不佳、消化不良。
03生姜加大葱
生姜、大葱适量,加食盐炒热,用布包好,热敷腹部,可治疗受寒腹痛腹泻、行经腹痛。
04生姜加橘皮
生姜、橘皮共煎服,有止痛止呕之效。
05生姜加蜂蜜或红糖
把生姜捣碎,加蜂蜜或红糖,煎水饮之,既可止呕,又能镇咳化痰。
06生姜汁加甘蔗汁
甘蔗汁中加入姜汁,可疗妊娠呕吐。
07生姜汁加芋艿
将芋艿削皮捣烂如泥,与等量生姜汁一起拌匀,再加入适量面粉,调成糊状,摊于布上,敷患处(冬季宜加热后敷),每日更换两次,可治疗跌打扭伤、慢性肋间神经痛等。
08生姜汁加大蒜汁
将生姜、大蒜捣汁外敷,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痛。
食用有宜忌
·生姜虽然好处多多,但食用时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而定,决不可盲目吃。内热阴虚火旺者,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燥咳少痰、大便秘结、痔肿便血等,吃姜往往会加重病情。
·另外,已经腐烂的生姜不能吃,切开颜色变褐的生姜也不要吃。有人认为“烂姜不烂味”,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已经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能使肝细胞变性,尤其有肝炎病史的人更不要吃腐烂的生姜。
·吃姜时间也要注意。一般宜在早上吃姜,可升发阳气。因姜有发散之性,晚上吃容易导致心神不得收敛,对健康不利。故有“早晨吃姜如同参汤,晚上吃姜如同砒霜”之说。
·姜皮略呈凉性,有利水作用,一般情况下吃姜无须去皮。
·此外,购买生姜要选新鲜品。一般色泽幼黄、含水量多,皮薄而有光泽,用指甲容易刮擦者为鲜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14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