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身体的立体结构网络(8)动中定与静中定
2025
09-11

身体的立体结构网络(8)动中定与静中定

《身体的立体结构网络》是台湾医师林两传先生所著,林先生实修实证,既是医生也练习五禽戏等传统功夫,本书是他多年经验结晶。无论古今中外,各式概念,术法万千,大道相通,本书值得用心阅读。另书籍资料来自互联网,侵权删除。

动中定与静中定

有了定力,心安而后能观,觉受才能清明。

一上坐就打瞌睡,问师父怎么办?师父说:“你的心太浮躁,所以治疗的时候手下毛毛躁躁,看得不够细腻,非要经过一番修炼不可。既然坐不住,那就用走的吧!从动中定修炼起。”

师父要我在家裡走路,把地板擦得非常乾淨,打赤脚走,一面走路一面数息,一息两步或是-息四步,息、数、步三个都不能乱,一乱就重数。先数到-千息再说。等到能数到一千息以后,师父觉得基本定力有了,让我不要再数,随息就好,然后将数息的念, 改成观,观脚底感受。

对于修定,师父说,一开始要把散乱无定的心,拴在一处,让它慢慢安静下来,叫“制心一处”,把心拴久了,心慢慢安定下来,习惯待在那裡后,就叫“置心一处”。数息是强迫将心“制在一处”,用息、数、步三者拴住,等到功夫纯熟了,心能安住,就不需要再数数,只需要看著呼吸的念头不要断就好,叫随息,也就是能置心一处了。有了基本的定力,念头才能够定在呼吸和脚底上,感受脚底下的觉受。师父说脚的觉受跟手的觉受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体觉的一种,要能专注在体觉上,不管从手还是从脚锻炼,效果是一样的。有了定力,心安而后能观,觉受才能清明。就像水平静的流, 才能当镜子用,才能看见水下游鱼,在治疗中,手下的觉知才能够持续不断;心跑掉了, 手下清明就失去了。所以一开始,在治疗中,常常会发现不知道自己的手在做什么,就是因为心跑掉了,手下就模糊了,只剩下抓住病人的动作;到底抓住什么,手下抓住的东西发生什么变化,就一无所知了。

刚开始走的时候,地板如果没有擦得很乾淨,非常微细的沙尘,脚踩上去都像被针扎到一样;慢慢地脚下地板的起伏纹路,逐渐清晰呈现在脑中,到后来脚还没有踩下去, 前面地板的温度湿度都预先会有感受。

师父要我慢慢地把觉受,开放到全身,感受风、光、声音。逐渐在移动中,经过不同的明暗,身体会有被光线击中的感觉;会有被风吹透,身体很多地方微微随风摇曳的感受;声音像轰炸机一样的阵阵轰轰。慢慢地感受这一切,心中随息的念一直不能掉,随息的念掉了,那些体觉会引起情绪,会带来相关的杂念,然后定就不见了。因为有这种练习,所以后来我的全身都可以做为治疗的感受和操作工具,而不只局限于手。像我最常用的调整姿势,是我跟病人都坐在椅子上,病人的椅子是可以转动的,病人的腿跨在我的腿上,我可以藉我的腿旋转病人的身体,调整病人的纵轴旋转方向, 我的手拉著病人手,控制病人的横轴旋转方向,另外一隻手搭著病人的背部,控制病人脊椎的曲度,调整病人的前后轴。我的两隻手和一隻脚,同时感受著病人的三个轴线 (注),调整三个轴线之间,不同层次的张力变化,基本功夫就是从走路一年多训练来的。

 (注:所谓三个轴线,纵线,横轴,前后轴,主要指的是会让结构变形的三个力量, 影响纵向变形的力量,纵向形成的状态我们称它叫纵轴,有生理上意义的是纵向的旋转。影响横向变形的力量,所呈现出来,由双手经过中央胸廓的状态我们称它叫横轴,可以把它想成是两头尖的梭状结构,其中一样是存在著一种旋转。同样的,影响脊柱前后曲线改变的力量,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我们称它叫前后轴。影响前后轴主要的力量是腹腔内的脏器和荫关节的形状。

前后轴的检查主要摸的是骨、尾椎的形状,腹腔则是和与纵轴横轴交会的关係,如果纵横轴调整好都没有问题了,胸廓下方和耻骨上方,各两个轴线影响的交会处,还是无法平整联合,就是前后轴出了问题,操作的手法就是腹部深浅层结构网路的处理。)动中定修习到一定程度,师父要我转修静中定,他说,不修静中定,手感就无法真正细腻,心也容易浮躁。导周天就属于一种静中定。师父教我一种方法,就是坐著不动练动功。那时候我已经在士林师父处练华佗五禽戏了,泰山师父要我坐著不动打五禽戏, 在观想中,动作的每个细节,身上的肌肉都要有觉受的跟著脑中的动作动,外表虽然是坐著不动,但是身体的各部分肌肉是微微地在蠕动著的,藉此让自己对身体的觉受细緻。后来我自己发明一种修习的方式,就是躺著呼吸。奇怪的是坐著导引我一直打瞌睡,

躺著反而比较不会昏沉,因此我就躺著用呼吸调控全身练功。士林师父说我的办法叫“躺桩”,有别于一般站著练的“站桩”。我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是腹式呼吸,肋骨除非是在运动时,否则是不动的。但是在躺桩练习中,改成用胸式、腹式呼吸混用。胸式呼吸时,因为肋骨会有开合变化,如果全身放得够鬆,这个开合的牵引力量,是可以传送到全身的每个地方,有点像波的传导,所以在胸式呼吸的过程中,身体有某个地方大脑无法觉受到,就是那个地方没有放鬆。

就像我们平常不容易感受到脚趾头的位置跟状态,稍微动一下,感觉接收器受到激发, 大脑就能清楚描绘出图像。呼吸的牵引也是如此,放鬆的话,牵引的波动可以引发大脑图像,没放鬆波动也传不到、传不过,也就无法觉受。不同的部位肋骨开合,会牵动不同方向的觉知,所以我后来就训练不同部位胸廓肌肉的开合,牵引不同部位方向的微细结构。像分别只让右半胸或右前胸或左后胸的肌肉动, 其他部位不动。还有一种方式是,看看想要让波动传到左大腿前方或右手臂后方,需要如何控制肋骨的开合部位才能精准传导到。

至于腹式呼吸,牵引的是腹部深层结构,胸腹式呼吸不同的配合,可以使身体表裡结构做不同的牵引配合,甚至可以使脊椎做微微屈伸及不同方式的前后动摇,牵引肛门的升降、足底的胀缩,也才明白师父当年要我们练习导引时,身体实质会发生的变化,绝对不是只有单纯意念的导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气的变化。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